第四十七章:命运之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先天灵宝青睐,无论你个人资质强大与否,无论你的悟性是否出众,无论你的先天条件有多么差,只要你有足够高的人道集众才能,那么你就有希望成就人王!你就有希望成就道君!  

即使你造反之前只是一个地方流氓头子——刘邦骂骂咧咧的推出了直播间!  

即使你造反之前只是一个快要饿死的臭要饭的——朱重八愤怒的点了举报按钮!  

无论此前你是什么命格,也无论此前你的条件有多么差,只要你走上了造反之路,那么理论上讲,你就有最终化为真龙的机会!  

无论贵贱,无论出身,无论实力,只要你造反了,那么在这一瞬,你的命格就会自动化为最低级的鲤鱼!  

要是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那么你的命格就是一条正在游泳的鲤鱼,你已经有水了!  

如果你不仅有团队,还有一套常熟的理念,看上去伟光正的理念,能够吸引其他人的投靠,甚至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那么说不定你命格改变的瞬间,就是蛟的地步!  

“下面我讲一讲气运,气运按照品质高低可以分为青色、紫色、化形三类!”  

“地神提供的气运是淡青,天神是纯青,尊神是淡紫,道君种子、道君之姿是纯紫,真龙、道君的气运已经超乎寻常,是为气运化形。”  

至于比青色气运更低的黄色气运、红色气运、白色气运甚至是黑色劫运,伏羲就没说了。  

说了也没用!  

如今的洪荒,用不上啊!  

最低级的生灵就是地神,一个人提供的气数就能顶万万之数的凡人,甚至比万万之数的凡人还能干。  

“人道真龙,拥有真龙命格,拥有真龙气数,道君实力,这条路是为了芸芸众生而开辟。人道真龙带领众生过上更好的日子,庇护众生,给众生以文明,众生则是回馈真龙以气运。”  

“如此,人道真龙获取力量,能够更进一步,众生则是获取秩序,获取安宁,拥有和平!”  

伏羲氏正在道化,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临终之前为众生讲道一场。面对这场讲道,不同的人反应是不一样的。  

站在太极金桥之上的太上道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一刻太上的记忆回到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生活中还没有这么多套路,洪荒诸神也都纯真无邪。  

结果伏羲氏这个家伙,用自己的行为,生动形象的为洪荒诸神上了一课,教导了他们,什么叫做损不足以奉有余!  

然后娲皇站在一旁说:干得漂亮!  

至于后土氏,她乃是众生之母,人族扩大,其他种族衰亡,后土是不管的。因为人族也是大地之上众多种族的一份子,这样的种族内战,后土素来不管。  

因为一旦今天管了,那么明天是否要因为羊吃草而替小草们伸张正义呢?后天是否要因为狼吃羊而为小羊羔们伸张正义呢?  

所以后土虽然很慈悲,又是大地母神,但也没管!  

后来的神农氏,看上去是个老好人,可是当他的一生结束的时候,人族已经从之前的人族需要万族,变成了万族需要人族,局势从此大不同。  

而轩辕氏时代结束的时候,人族的万族霸主之位,就成了世代世袭了!  

当初说好了,这万族霸主之位大家伙儿轮流来!  

伏羲上台是因为智慧,大家都信他!  

神农氏上台,是因为他能喂饱万族,大家也服他。  

可轩辕氏就成了谁不服就打死谁了!  

而且还不用轩辕氏亲自动手,是那个令人讨厌的蚩尤,又一次逃脱封印,吃了一个种族。  

都怪我,当初的封印竟然出问题了!  

其实,我是个好人,我最喜欢和平了,大家伙儿要相信我!  

用力的摇了摇头,太上除了继续旁观之外,什么都坐不了。人族大势已成,这大势乃是无数年来,人族英豪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换来的!  

命运之道很快就讲完了,后天生灵们是最欢喜的!  

因为在此之前,成就道君的机会,和他们从来都没有关系!  

洪荒诞生至今,道君总数,也就在百万之数徘徊!  

如果去掉老旧道君们的马甲,新诞生的道君,可能有没有一万位都是个问题。  

这一万位道君,还是三局游戏加在一起的结果。  

可是后天生灵有多少?  

这一万位道君,哪一位没有先天灵宝的支持?哪一位没有一位道君师父?  

真正的什么都没有的,那是一个也没有!  

而命运大道诞生之后,尽管有着先天命格和后天气运以及其他的种种约束,但至少后天生灵成就道君的概率,已经从零变成了有!  

之前是根本不可能!  

此刻是可能性极小!  

但终究实现了零的突破!  

所以,当伏羲氏彻底道化之时,洪荒中九成九的后天生灵、先天生灵们,心情都是极度不舍同时又满心欢喜的。  

这矛盾又不矛盾!  

不过祖龙三人的形象却瞬间变成了一个大恶人!  

“哈哈哈,看到这些众生怨恨没有,祖龙、祖凰、祖麒麟,尔等三人如今天怒人怨,还不束手就擒?如此,说不定能给你们留个全尸!”罗睺猖狂的道。  

他最擅长用这种猖狂霸道拽的语气说话了,也最喜欢这么说了!  

“哼!众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