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主角与滑铲(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着剑道的名字,演化自己的核心内涵,核心思想、核心大道。  

这是一场讲道与被讲道、学习与进步为主题的盛事!  

期间,还有大量一时兴起的道君,也会来到山顶之上,演示自己的神通、道法。  

万年之后,嬴政也结束了此次练假成真,没法儿继续下去了,因为天衍之笔已经断成了五个部分,岁月史书也已经耗尽了此前积累的一切本源。  

练假成真,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成为现代时空的锚点,也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  

当然了,随着这些降临道君们实力的恢复,天衍之笔、岁月之书的品级,也会很自然的得到提升。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这次得道的可不止一人,起码也是几百人。  

这中间当然也有失败的,只不过失败的都没有彻底降临现代时空,所以对于吃瓜群众而言,这些没有降临的道君自然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外人看来,嬴政站在那里写写画画,就召唤出了数百位来自未来的顶级道君。  

这位道君们,每一位都在未来时空成就了大罗道果,不是一般道君可比。  

虽然知道内幕的不会这么想,但是天下间大多数生灵都是不知道内幕的,于是乎皇天的名声,便第一次传遍了洪荒。  

这一刻,整个洪荒的生灵都认为皇天是一个有大气数的,是一个有天命在身的!  

没有天命,能生个儿子就获得一件天赐灵宝吗?  

没有天命,能生下来还不到九个元会就成就道君吗?  

没有天命,能去一次分宝崖,就获取两件先天灵宝吗?  

没有天命,能练假成真,直接召唤数百位未来的大罗道果降临现代时空吗?  

虽然他们如今实力尚未恢复,可是一个个的眼光、经验、知识,却都真实不虚。  

当嬴政也来到这座无名山头之时,此地已经聚集了至少三十万位道君!  

整个洪荒今日八成以上的道君,都来了!  

这着实是一场盛事!  

那么这样的一场盛事,嬴政是否要做些什么,向诸神表示表示呢?  

没必要!  

愿意加入帝国的,眼前的这场论道就已经足以让她们见识到帝国的底蕴了。  

不愿意加入帝国的,即使嬴政公开表露自己是当年太一氏传人,拥有大义名分,估计他们还是不会加入帝国。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今日之后,就见分晓!  

嬴政以练假成真之道,成就造化道君,开了个头。  

不久之后,帝鸿氏成就道君!  

帝鸿氏是如何成就道君的?  

很简单!  

帝鸿氏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位神女,与之交合,梦醒之后,就成了道君,同时怀里还出现了一件先天灵宝。  

消息一传出去,二代人族们只觉得,帝鸿氏不是一般人,那位神女更不是一般人。  

是啊,能拿一件先天灵宝当嫖资的神女,能是一般人?  

嫖资也好,机缘巧合也罢,总之,帝鸿氏就这这么极具传奇色彩的,成就了道君。  

得到消息之后,阪泉氏先是骂了帝鸿氏一通,内容不外乎歪门邪道,不讲武德之类的。  

不久之后,阪泉氏出外打猎,遇到了一头道君级凶兽,与之大战,上去就是一个滑铲,即将被凶兽一口吞了的时候临阵突破,瞬间有一件先天灵宝受到感召,从天而降,认阪泉氏为主。  

阪泉氏趁此机会,手持先天灵宝,斩杀道君凶兽,最终沐浴凶兽精血而成就道君。  

这番故事的传奇程度,比起帝鸿氏,那也是丝毫不弱。  

不久之后,朱襄氏也成道君了。  

朱襄氏比较低调,不像帝鸿氏和阪泉氏那样,弄得跟时代主角一样,走哪儿都能遇到机缘。  

朱襄氏一步一个脚印,比较扎实,所以他成就道君靠的是种田,他通过巧妙、先进的种田方式,获取了一株顶级先天灵根的认可。  

然后通过类似人工授精的巧妙方式,驯化培养这株先天灵根,使之产生了足足万万之数的高质量子株。  

遇到人族就发一颗,然后告诉他们,这玩意儿种下去结的果子能吃,吃了能改良肉身、滋养元神,至于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朱襄氏给它们起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名字:大米!  

大米出世之后,不仅仅满足了人族内部需求,还开始出口创汇了!  

大量的化形人族,只要愿意归顺,立刻就送大米一株!  

回家自己种去!  

靠着这种法子,朱襄氏虽然没有大规模整军征战,但是却依然有着大量的化形人族主动来投。  

因此朱襄氏受到了人道青睐,直接就成了道君!  

如果说帝鸿氏、阪泉氏的经历极为传奇,但不具备参考性的话,那么朱襄氏的经历,看起来就很励志了。  

至于真实难度如何,暂时不做讨论。但起码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王道路子的道君。  

通过努力壮大人族,获取人道青睐,成就道君!  

这就是王道的路子,谁都能走,至于能不能成功,看个人。  

而阪泉氏、帝鸿氏,那是主角的路子,你不是主角,那么你一个滑铲,就成了老虎的食物,把老虎喂得饱饱的。你是主角,你一个滑铲,老虎就成了你的食物!  

王道式道君!  

主角式道君!  

不久之后,共工氏成就主角式道君,他外出游泳,游着游着就遇到了一股先天水精,炼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