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为尊者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愿意继续支持他了!”  

“可是我这么做了之后,底下的祖先会原谅我吗?”  

“会的,因为他们只有原谅你,支持你,才能保证大商的国祚,保证大商的传承!”  

“我还是有些担心…”  

“大哥你担心什么?你也不想想,我们的母后可是王后,你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可是呢?你今年都多大了?为什么父王还是不愿意立你为储君?为什么你这个嫡长子连太子都不是?为什么你这个嫡长子手里连一支靠得住的军队都没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殷洪近乎咆哮。  

“你不想说,我告诉你,为了苏妲己那个妖妃,为了苏妲己和父亲的儿子武庚!”  

“不,父王不是贪恋女色之人!”殷郊反驳道。  

“不错,父王确实不是贪恋女色之人,他的心里充满了天下,充满了人族,所以他要改革,所以他要革了这些贵族的命,所以这些贵族们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也正是因此,大哥你才会当不了太子!”  

说到这里,殷洪更加愤怒了:“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大哥你无能,而是因为大哥你体内流淌着母后的血液,流淌着八大家族之一姜家的血液!”  

“所以一旦你成为下一任商王,那么贵族们就会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一旦贵族们卷土重来,那父王耗尽一辈子的努力才实施的改革不就成了笑话?”  

“以父王的性格,你觉得是一个嫡子重要,还是自己的改革大业更重要?所以此战一旦父王获胜,那么母后一定会被废除,成为王后的只会是苏妲己那个妖妃!”  

“到了那时,武庚也具有嫡长子的身份,然后那小子就会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嫡长子继承制,谁也说不出个什么!”  

“大哥,不要在犹豫了,难道你想要看到母后被废甚至是被处死?”  

“更何况我可不想像伯伯这样,一大把年纪了,结果连一块像样的封地都没有,名为王兄,结果却这么穷,这么没有地位。要是大哥你继位了,我怎么也能有一块不下于八百诸侯的地盘才是。”  

这一刻微子启只感觉自己受到了亿万重暴击!  

庶子得罪你了?  

嫡子了不起啊?  

“好,我这就登基!”殷郊犹豫良久之后,最终还是做出了决断!  

天空之上,正在激战之中的帝辛,身上的大商国运瞬间消失了一大半!  

“郊儿?郊儿!”  

什么是坑爹?  

这就是坑爹!  

这一刻新的商王已经诞生,哪怕帝辛不承认也没用!  

因为这是大商贵族、祭祀、诸侯、大夫、领主们共同认可的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正在前线大战的帝辛,遭到了国内贵族们联手的背叛,他们不要这个大王了!  

你这个大王,不把我们贵族当自己人,那我们贵族也就不把你当自己人了!  

帝辛,你有罪!  

不过好在帝辛终究当了这么久的商王,所以即使新的商王已经登基,可帝辛仍旧可以调动一部分大商国运。  

但问题的关键是,调动的数目变少了!  

调动大商国运的权限,也变小了。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战况逆转了,帝辛竟然打不过姬发了。为了维持战局,他只能尽可能多的消耗寿元,所以他衰老的比姬发还要快!  

不久之后,帝辛寿元耗尽,魂归幽冥之地,进入了大商龙庭之中。  

姬发是胜利者,不过姬发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当姬发熬死帝辛的时候,他的外貌也已经差不多是六十八九岁的模样。  

离死不远了!!  

这一刻的姬发,真的是离死不远了!  

但毕竟还没死,所以姬发才是这一战的胜利者!  

不过哪怕胜利了,姬发也不愿意在动用一丝一毫的西岐国运了,因为他不想死的这么早!  

尽管他承诺了微子启一个宋公国,可是谁知道微子启到底是怎么想的?  

万一微子启愿意辅佐殷郊,然后殷郊在团结全部贵族,那这一战还有的打!  

所以此刻的姬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孔宣带着武庚带着朝歌城内的,那些仍旧忠诚于帝辛的嫡系离开朝歌。  

不是不能击败孔宣,九州结界之内,人道气数才是无敌的存在,这就是地利。  

就像星空之中,周天星力天下第一,九地之下,地脉灵力最强一样,在九州之内,人道气数才是最强的。  

可是胜利的代价呢?  

万一耗尽了这最后一年寿命,才把孔宣打死怎么办?  

我不能死!  

我要是死了,局势就难以预料了!  

况且,武庚不活着离开,大商又怎么会进一步分裂呢?  

唯有武庚活着离开,他才能以帝辛之子的身份,再次继承商王之位,然后号召那些仍旧忠于帝辛的无种之人继续战斗。  

到那时便是大商内部的无种之人大战贵族,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便是自己彻底消灭殷商之时。  

这么一想,姬发还挺开心的!  

姬发的想法挺好的,不过武庚却没有像姬发想的那样去做,而是遵循了帝辛的遗命,来到了大秦,来到了南京,来到了嬴政面前。  

“先父临死之时,并没有太过抱怨,只是感慨自己不识人心,识人不明,所以才身死当场。”  

“先父说若秦侯有逐鹿之心,并愿意替他报仇,那就让我投靠秦侯。”  

说到这里,叹息一声接着道:“我乃是父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