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孤注一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贵族迫害你了?  

根本没人迫害你,你就主动投奔西岐了,你良心都让狗吃了?  

就冲这一点,朝歌群众的心中,对西岐对姬发那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  

摘星楼是朝歌城内最高的建筑,有的人说,此楼高入云霄,直接和天上的星辰相连,也有人说,此楼是用来收集日月星三光精华的,还有人说,此楼每一层都藏着一个洞天福地的入口,大商有多少洞天福地,此楼就有多少层…  

至于姜子牙,他的名声早就臭大街了!  

你一个人地地道道的商人,生于大商,长于大商,吃大商的,喝大商的,结果一扭头你就投靠了西岐,这不是没良心吗?  

朝歌城,王宫,摘星楼!  

一个因为忠于帝辛而被弟弟背刺,一个因为忠于西岐而直接杀死哥哥,怎么说都算是大忠臣了。  

所以如果未来西岐胜利了,那么崇黑虎便是真正的功臣、忠臣,一定要厚赏,否则人心不服。  

如果未来帝辛赢了,那么帝辛也只会杀死崇黑虎为崇侯虎报仇,然后从崇侯虎的儿子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崇侯虎的爵位,这么做才符合规矩。  

所以当崇黑虎杀死了崇侯虎之后,无论未来如何发展,北伯侯一脉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偏偏这还只是帝辛的猜测!  

没有证据!  

这就很难受了!  

更让人难受的是,北伯侯一脉这么做的意义,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就是因为不看好帝辛吗?  

“大王,无论如何,北伯侯都已经倒向了西岐,再加上那些墙头草一样的八百诸侯,以及国内人心不齐的大小贵族,必须要做决定了!”  

“老臣建议,直接展开大清洗。越是这种时候,越容不得宽容。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有嫌疑的,哪怕暂时不杀,也不能放在关键位置。”  

“这,会不会有些不合适?有的贵族,乃是跟随历代君主征伐天下的,他们劳苦功高,没有任何理由,便直接对他们动手,这不合适。”说到这里,帝辛再次叹息一声。  

“八大家族,八百诸侯,四大伯侯之中,确实有很多心向西岐之人,但是更多的还是保持中立,在大义的约束之下,他们不会主动向大商进攻,最多就是保持中立。”  

这样的中立派,数目、实力才是最强的!  

如今西岐咄咄逼人,看似声势惊人,但是帝辛却认为,一动不如一静,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冷静!  

而一旦帝辛脑子不清楚了,开始搞大清洗,开始搞株连,那才是真的完了!  

因为如今这个时代,八大家族、八百诸侯、四大伯侯几乎等同于一家人,国内的大小贵族和他们之间也差不多是一家人。  

彼此间都是亲戚,任何一个小贵族,最多找到八个贵族亲戚,就能和姬发他们盘扯上亲戚。  

这就是如今的现状,大环境如此,根本就不可能搞大清洗!  

贵族都是亲戚,区别就是远近而已。  

难道要单纯的说,和西岐亲戚比较近的都不要了,比较远的都保留?  

可这么做没用啊!  

那些和西岐亲缘关系近的,就没有大商忠臣了?那些和西岐亲缘关系远的,就没有西岐暗子了?  

真要是排查下去,这就是一个无底洞,而且还会让中立派对帝辛失望,甚至是直接倒向西岐。  

“镇之以静,无论西岐有多少阴谋诡计,最终能决定一切的还是彼此间的硬实力!如今的大商,仍然是天下共主,孤也仍旧是人王,只要孤不乱,那么西岐的阴谋就不会得逞!”  

“哪怕如今的大因为孤的改革,实力降低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潮阶段,可是孤还是不怕。因为哪怕是此刻,硬实力也仍旧是大商占优!”  

“所以孤的想法便是拖,拖下去,十万年之后,大商的国力将会翻上一倍,二十万年之后,大商的国力会再次翻上一倍,百万年后,哪怕西岐不动手,大商也会灭了西岐。”  

“这就是孤的想法,堂堂正正,何须诸般手段?镇之以静,只要孤不乱,大商就不会乱。”  

南京,某处宫殿。  

“镇之以静,帝辛倒是走了一步好棋。”看着眼前的情报,嬴政笑呵呵的道。  

这是一个小会,开会的也就是嬴政、李斯、白起等寥寥数人而已。  

“对于帝辛来说,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至少也是之一。如今的大商,单论实力,仍旧在西岐之上,镇之以静,等上百万年时光,改革完毕之后,西岐自然不再是问题。不过,只要姬发不是傻子,一定会孤注一掷的!”白起自信的道。  

在修炼方面,他白起或许比不上这洪荒世界的专业修士,但是论起带兵打仗,他们不行!  

“那么白师认为,帝辛此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嬴政问道。  

“讨论最好的方法,首先要看眼界!”说到这里,白起就拿出了一柄小刀,对着面前的西瓜便开始下刀了。  

稳稳的切了几刀,西瓜就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四个部分,指着上面的两块,白起便开讲了:“如今的天下,就像这四块西瓜一样。”  

“西岐是最左边的这个小瓜,小而精,上下团结一心,但是力量有限,体量有限。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岐的斗志也会不断消磨,直指彻底消灭殆尽,然后便是被消灭的下场。”  

说到这里,白起便拿起了这枚最小的西瓜,一口咬了下去,两三口之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