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粉碎虚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是帝君了。”  

“此物也是龙宫此行的赌注,我蛟魔王认输了。”说到这里,蛟魔王便将河神之位扔了过去。  

嬴政随手一抓,看了一眼便对着唐紫尘悄悄的说了几句话,她这才放松下来,不在敌视蛟魔王。  

片刻之后,仍旧是凉亭之内。  

只不过这一回人数从之前的三人变成了六人!  

一身白衣,仍旧是那么漂亮那么耐看的唐紫尘。认识她这么多年了,唐紫尘给嬴政的感觉始终未变。  

一身黑衣,看起来就像是个衰仔实际上真的是个衰仔的蛟魔王。  

白色僧袍,大红色袈裟,金黄色禅杖,紫金色的钵盂,一看就很骚包的帅和尚。  

唐紫尘坐在上首,嬴政五人坐在下面。  

这是一场讲道,唐紫尘在上面讲,嬴政五人在下面听。  

“真仙最强之处便在于世界之力,这也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道传说的由来。”  

道理是没错的,嬴政点了点头。  

后天武者炼精化气,吸收食物之中的水谷之精,他们内气的强度,取决于食物的质量和身体健康程度。  

先天武者,炼气化神,已经可以直接汲取天地间的元气,但数量很少,质量也不高,不过比起食物中的水谷之精仍旧有很大的进步。  

宗师就是炼神返虚了,精气神混同为一,互相转化,无缺无漏,为天人打下基础。  

而天人则是大规模操控、影响天地元气,每一位天人都是行走的地图炮!  

如果天地元气充足且世界允许,他们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认真起来彼此大战一场,就可以毁灭一个国家!  

不要命了使出禁忌绝招,一击之下毁灭大陆板块,其实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的天人强者强大吗?  

真的很强!  

天地元气越多,他们就越强!  

都能给地球君换皮肤了,谁敢说他们不强?  

可是在真仙面前,这一切都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没有任何意义!  

你的攻击再强,地图炮范围在广,都伤不到真仙强者哪怕一丝一毫!  

因为天人强者使用的是天地元气,而真仙使用的是世界之力!  

天地元气来自于哪里?  

来源于世界!  

世界之力来源于哪里?  

仍然是世界!  

你用来源于世界的天地元气,去攻打同样来源于世界,且地位权限更高的世界之力,有用吗?  

用脑子认真的想一想就知道,没用!  

真仙是权限狗!  

每一位真仙,都是世界的一个股东,哪怕股份再少,但股东就是股东,有特权的!  

“我曾经翻阅过太上世界的书籍,发现很多劫以前,成就真仙的方式和如今是不同的,比如三教封神。”  

“那是邪道!”杨戬肯定的道。  

“确实不是正道,否则就不会死上那么多位真仙了。”天蓬也摇了摇头。  

“嘿嘿,别看我,我是新人,可没经历过什么封神大劫。”蛟魔王把玩着忽然出现在手里的扇子摇头晃脑的道。  

“那一次真仙陨落甚多,绝不止三百六十五之数,从那以后成就真仙的法子就成了如今的获取世界之力,汲取文明,壮大世界,反哺己身。新法的好处便是和世界联系紧密,不会出现古法之中的灭世大魔头。”  

听到灭世大魔头三个字,蛟魔王还特意的看了一眼二郎神,其他人不清楚,二郎神他就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能不清楚当年的往事?  

想那灵宝天尊,不就是输急眼儿了,一怒之下竟然要灭世,然后就被太上投影教训了一顿,最后表示游戏体验太差,灰溜溜的离开了。  

甚至为何当年会有那么多的真仙陨落?  

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杨戬他们不能公开承认罢了!  

因为古法真仙就是世界的蛀虫!  

每一位古法真仙,在长生不死的同时,都在不断消耗着世界内的一切资源!无论是灵气还是灵根亦或者是灵宝,这些古法真仙都要!  

真仙斗法之时,更是动辄毁灭地脉,摇撼星辰,这是人能干的事儿?  

你要是世界,你也不满意!  

更何况这样的崽子还一个个都长生不死,能一直活下去,当世界忍受不住的时候,就有了劫数,如果一次劫数没多大效果的时候,那么就一劫接着一劫。  

要么你死!  

要么我亡!  

“光论实力,古法同层次要胜于今法,这一点真君想必是非常清楚的。”  

二郎神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为什么是闻名三界的战神?  

为什么他只是一个真君,却时常享受到帝君的待遇?  

不就是能打!  

他能打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八九玄功够厉害,第二是他本人战斗天赋够强。  

八九玄功就是正儿八经的古法,只要一直修炼下去,迟早能拥有比肩真仙的战斗力,随手一击媲美世界之力也不是不可能。  

“不仅仅是真君,元帅还有其他三界之内能打的仙神,几乎都是古法今法兼修,以今法建立和世界之间的联系,世界进步反哺己身,个人进步,反哺世界,形成良性循环。在不受世界排斥之后,在兼修古法,以古法修成强大神通,拥有极强的战力。”  

“真君的八九玄功可以让真君短时间内媲美今法的帝君,孔雀大明王的五色神光,更是可以短时间内困住天仙。古法和今法,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