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四章 两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桂折遗址,鬼佛之下,第一剑仙与第八剑仙的交流,至此升华。  

最后那般斩钉截铁的一句脱口,徐小受周身疯涌道韵,脚底下自然而然旋展出剑道盘。  

没有第二盘。  

只有唯一的剑道盘!  

繁复感悟,精彩纷呈,或似仙人指路,或如魔音贯耳,从眼底穿,透骨而过,融于自我,推陈出新。  

“修名…”  

八尊谙看不见,却能感应得出来。  

徐小受,悟了。  

他的境界,突然从十分之九的超道化,开始往上推进,且上无止尽。  

九一、九二、九三…  

直至九九!  

他似进入了一种顿悟型“虚祖化”?  

在战力上,或尚未有任何呈现形式的提升。  

于道之感悟层面,竟有了极为可观的攀涨,且随时有“走火入魔”之象!  

“名之道…”  

八尊谙自己就是不世出的天才。  

他寡言少辞,不喜同凡人废话,因为那形如对牛弹琴。  

可对于徐小受,不论是性格、为人、悟性…八尊谙一向只有赞许,只有认同。  

在感受到面前年轻人聊着聊着,忽有异变,不停的“得到”,且所得大有古怪,导致其人更有入魔之势后。  

八尊谙并无半分惊慌。  

而是有条不紊的转变了身份。  

他从一个上位的答案供予者,落回到下位的问题输出者,却犹能以下制上,驳问道:  

“修名?这不正等同于修道?难于登天!”  

徐小受确实无需再有人为自己提供答案。  

他第一次进入虚道化,如同沉浸在答案的海洋里,一切唾手可得,随口便能回道:  

“不,名之道,亦可斩分为三:名,上名,太上名。”  

八尊谙难掩心惊。  

徐小受或是入魔,或是其他。  

所言毕竟太过虚无缥缈,必须沉淀有物,否则醒来时必将一切亏空,甚至道毁人亡。  

他开始以抛问题的方式循循善诱,与徐小受对峙:  

“我修名,名如双刃剑,既成就我,亦伤害我,我解读剑我,化出两仪,你对名之道,现下又有何见解?”  

“名如道,道生两仪,则名亦可化出两仪。”  

“哦?名,何来两仪之说?”  

“名如双刃剑,既伤我、伤他,则名如火,有烈火燎原、玉石俱焚之象,修名则无往不利,修名则无坚不摧。”  

确实入魔了…八尊谙皱眉后撤,开始戒备,时刻准备动手,言辞却依旧能够保持平静:  

“单‘火’不成‘两仪’,徐小受,你偷换了概念,这只是名如双刃剑的解读,不是‘名如道,道生两仪’的解读。”  

“不,八尊谙,你愚钝了,没听出来我的意思…我说,名如火,则使名狂暴,我却还说,上名如水,滋养万物,若利用得好…夫唯不争,故无尤。”  

八尊谙突睁双目,眼前一片漆黑,耳畔全是大道真义。  

徐小受说得断断续续,他听得心骇神凛,已稍稍难以波澜:  

“诚然上名如水,不争无尤,可身在局中,孰能不争?你怕是在痴人说梦!”  

“八尊谙,你又错了。”  

“哦?”八尊谙一辈子没被人否定这么多次过,却闻徐小受再有惊言:  

“不争,非无欲无争;无为,旨顺势而为。”  

八尊谙本来是想引导徐小受走上正轨的。  

这两句听完,身周也炸开了道韵,眉眼一变间,竟也要跟着进入顿悟状态。  

他忙压下这般冲动,知晓徐小受所言尚假大空,必须落实到根处,否则空中楼阁,一吹即倒。  

“名之道,两仪是可为水火,但以水火入道,本不相容,易自取灭亡…徐小受,你又可懂水火?”  

“八尊谙,你懂剑,则视下皆剑,可你不懂水火,便以为天下人皆不知水火…这,有如井底之蛙。”  

“哦?”八尊谙这一次压了些许怒意,徐小受娓娓道来,还给讲得明明白白:  

“道无高下,只分先后。”  

“诚然奥义不过企及炼灵道十之八,借道水火,却无需掌握更多,能用其意即可。”  

“桑老授我以烬照之火,使性躁动,使力狂暴,水鬼传我以上善之水,使身变易,使思诡然,此二者虽力有不逮,其道立意却是甚高。”  

这下轮到八尊谙得教训了。  

确实,能修至奥义的大道,立意怎会不高?  

不过是无袖、水鬼能力稍有不足,没法再往前推进一步罢了。  

水火之道,同彻神念之道、剑我之道…本质上,都是直指封神称祖路的大道。  

修名,借道水火,化为两仪。  

有桑老、水鬼珠玉在前,后续的路徐小受靠自身悟性补齐,这完全可以做到!  

“不怒、不怒…”  

八尊谙感觉到了被奚落、被嘲讽。  

他甚至不知晓徐小受这是不是故意的,在这种状态下也要骂人。  

但毕竟痴长了几十岁,作为一个引导者,断也不能因此而生气,相反八尊谙还得继续往下提问:  

“借道水火,空谈易,施行难,你又将如何、分别从‘水’与‘火’,证出名之道来?”  

“八尊谙,我基本已掌握火之奥义。”  

“那,水呢?”  

“水,浑然天成。”  

不得不说,八尊谙的引导确实起了作用。  

当被引至此处,落到细枝末节的思考时,徐小受道完最后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