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八章 狂僧(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神亦,皈依我佛了?”  

一声佛号,宣得人瞠目结舌。  

现实居然比大梦千秋还要魔幻,光头神亦烫受戒疤,自称起“贫僧”来了?  

有人挠头,有人擦眼,以为是祖神之战看多了,导致神智迷乱。  

可现实不会开玩笑。  

那束连魔祖之力都遮掩不住的金色佛光,太耀眼了。  

它如撕开黑夜的曙光,冲破了血煞炼要阵的封锁,照亮了五域所有人的眼。  

“是倒佛塔!定是有怨佛陀的力量!”  

“这应该是暂时的吧,方才有人听见了吗,他嘴里念着什么‘六道’啊、‘三界’啊的…佛宗术语,有怨佛陀还在!”  

“不,依我看,倒像是二合一,神亦或许已经一步封祖,走到了所有人的前头去?”  

“但没有祖神灭法大劫啊,这又如何解释,还有他也没有褪下‘神蜕’!”  

确实,封神称祖的标志,一是神蜕,二是道劫。  

在这之后,若想长久稳住祖神境界,要么如八尊谙一步归零,要么就得以祖神命格为凭,或者走出新路。  

较之于神亦二合一封祖,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神亦得了有怨佛陀襄助,开出了古武的那什么听不懂的三界,在战力层级短暂冲上了祖神境。  

“三界…”  

“是什么?”  

古武之道,在圣神大陆失传已久。  

当今时代,抛开圣神殿堂体部的乌合之众不谈,真正践行此道也走得远的,就神亦一个。  

其他人,连古武九宫、八门、七宿的概念,都是一知半解。  

可五域众修不知古武,魔祖还能不知古武吗?  

战祖虽陨,不因祂弱,而陨于孑然一身,陨于过刚而折。  

其战力、其爆发力、其古武道法流派之理念,在十祖之中,都该首屈一指。  

只开出四舍之舍身的神亦,并不可怕,毕竟祟阴被碎身后,逆禁轮生一开,便败过四舍神亦了。  

但彼时的祟阴亦没敢穷追猛打,将神亦逼入绝境,便也透露出了点什么。  

因为若是古武者不要命了,四舍开齐,亦或是上到三界,其战力,则又得另当别论。  

“三界…”  

毫无疑问,神亦开出来了。  

但他的三界,却与战祖的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毫不沾边。  

失去了至阳至猛,失去了再进一步便可企及一尊的霸道,多了阴柔:  

“以有怨佛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红尘理念,凭住神亦古武‘断’、‘离’、‘灭’至阳至猛过后的超脱、虚无,居然相得益彰,刚柔并济!”  

“这甚至已经超过了普通三界的范畴,如八尊谙那般,该是企及了阴阳平衡的‘两仪’之境。”  

“不,八尊谙也只是从古武之道中得到的理念,现在是有怨观八尊谙成道之事实后,将感悟渡送给了神亦,神亦也一下读懂便诠释了出来,反哺回古武之道…”  

魔祖隐约感觉得到,事态有些许失控了。  

圣神大陆这个养猪场,出一个八尊谙已是离谱,居然还能再出一个神亦?  

关键神亦并不是归零,不会如八尊谙那般,可能一两剑过后,便得淘汰出局。  

而借来的力量——有怨佛陀本身只是圣帝,些许弱了,反过来看,却也能更好的能让神亦约束住狂暴,打出比归零弱,比二合一强的攻击强度来。  

搭配上月宫离道陨后,“术种”的异变、进化,此时圣神大陆的道法层次,正在源源不断拔高…  

是巧合吗?  

此刻之神亦,按照理论去推。  

其战力、爆发力,太恰到好处,完全可以称得上“祖神上下,唯我第一”!  

“嗡…”  

胎元母棺轻轻颤着。  

魔祖至此,似也已压不住心惊。  

而到了这一步,剩下该去验证的问题,只有寥寥几个了:  

一,神亦的三界毕竟没出现过,目前只存在于理念刚被践实的阶段,他爆发得出战祖三界的强度吗?  

二,有怨佛陀凭得住神亦,或者说收着点打的神亦的攻击,和胎元母棺的防御,这矛与盾,孰强孰弱?  

没有答案。  

魔祖也并不是很想去验证出这些个答案来。  

哪怕这血煞炼要阵才刚开启,过往死浮屠之城的气运、龙脉,积蓄的魔刹之力,只收来三成。  

还得再坚持至少半个时辰的时间,才能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开棺之时的魔祖之身,焕发巅峰期最强的色彩。  

不要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神亦一句“阿弥陀佛”,棺中魔祖这一刻,只恨没有提前灭了西域佛宗,焚尽万般经书。  

祂驱使着血煞炼要阵,将大阵之力全部锁在神亦身上,又驾驭起胎元母棺,主动冲破死浮屠之城封锁,往北方遁去。  

缥缈的声音同时响起,那是魔祖远去时最后的规劝:  

“借来之力,终需归还!”  

“神亦,倒佛塔凭不住三界之力,这五域道法往上晋升,更非祸事,亦不需要虚假的救世主。”  

“佛武双修,邪魔歪道,战祖之陨,便为前车之鉴,放下霸王,方悟三界真谛。”  

魔音霍霍,落于五域众修耳中,听得人点头频频。  

魔祖是好的,也会讲道理,且讲得头头是道的。  

“祂是对的!”  

“我也是听说古武战祖,本来修体完美,中途误入阐道,放不下屠刀,又悟不破红尘,两相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