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父于子(2/3)
,只能走贤人的老路,因此才有了诸子百家,但也有人走的是博采众家之长的路子,只不过现在贤人越来越少,姑且以家来称谓…
“难道他不该来?”赵泗看扶苏的表情,明显是知道点内幕消息,因此开口问道。
“孔鲋也来了?”扶苏眉稍微动。
我知道现在李斯打算变法,这是在行商君之事,可是变法之后不能说法家就是他李斯,而是说他为法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扶苏开口说道。
赵泗点了点头,这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六国覆灭之际,有不少法吏都因此而殉国了。”扶苏开口说道。
“而且…其实有很多人,至死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赵泗点了点头。
“那父亲的老师代表的其实就是主动迎接大秦一统的那一派。”赵泗开口说道。
赵泗又又又懂了,连带着对淳于越的观感又上升了几分。
儒家这个概念并不准确,应该用儒生二字。
天下一统以后,海内儒生分作两派。
一个派系认为应该主动迎接和拥抱统一,让天下尽快的安定下来。
另一个派系则认为应该忠君报国,哪怕国家已经亡了,也不能食敌国之俸,应该为君王守节。
经过扶苏讲解以后,赵泗对照历史惊讶的发现…这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出现的老节目了。
每次天下四分五裂,总会有人希望天下一统,结束纷争。
而每次王朝末路,哪怕是元朝清朝乃至于已经腐朽烂在骨子里的旧时代,也依旧有一批人为之守节。
所以,其实不难看出,淳于越并非不知变通之人。
或者说,倘若淳于越是一个腐儒,压根就没资格成为扶苏的老师,至于什么扶苏被腐儒忽悠傻了,那更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代…儒家的凝聚力远远不够达成这一步。
扶苏只不过是坚持分封制罢了,这是政治道路的选择,朱元璋还分封藩王呢…后世哪个朝代开国之初不封宗室?
说到底,扶苏的悲剧是因为和始皇帝别扭的父子关系,而非是被腐儒给忽悠了。
扶苏之死,死于自己的性格。
至于淳于越之死,则死于他的坚持。
二者,皆死得其所。
“以前…我对先生倒是多有误会了…”赵泗叹了一口气。
斯人已逝,看得出来扶苏对淳于越感情很重。
师者,传道受业也。
在赵泗看来,扶苏对淳于越的感情,其实是带有一定的情感替代的。
因为缺失父爱,所以对老师的倾心相授和陪伴,更为坚持。
诸夏的父子关系最为复杂和矛盾,是君臣,是仇人,是朋友,但唯独不是父子。
哦,同样,也是最像的人。
扶苏坚守淳于越的政治主张,而非始皇帝的政治主张,就可以说明这对父子的情感关系有多么糟糕。
孩子,通常是会下意识的模仿自己的父亲的一言一行的。
“有时候…总感觉你知道很多东西。”扶苏嗫嚅着,脸上带着怪异。
“我甚至怀疑你到底是从哪里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的…”扶苏笑了一下。
“闲来无事看到的,道听途说罢了…”赵泗摇了摇头。
“你知道的东西很多,这一点上我不如你,说实话…我为人父,不曾于你有养育之恩,本来不该说教,父皇呢,想来也是不喜欢我说教于你的,但有一点,我还是要说。”扶苏开口说道。
“请父亲教诲。”赵泗躬身点头。
“你知道的多,这是好事,但到底并非亲身经历,而且很多事情,知之不详,不如不知,知道的越多,越要仔细分辨…行事不怕不知,就怕知之不全。”扶苏认真的开口说道。
“这倒不全什么教导,你不必如此,就算是我作为一个父亲,对你的劝慰吧…”扶苏笑着开口说道。
赵泗闻声一惊…想了一下又觉得心安理得下来。
都是聪明人,哪里看不出来自己的怪异之处?更何况赵泗自己从未遮掩过?
或者说,他赵泗之所以能有今天,不就是因为他和旁人的与众不同么?
相比较之下,自己的父亲扶苏和自己接触这么久,倘若看不出来才奇怪。
只是说的,未免有点太准了。
自己可不就是知道很多,但知道的不详细嘛。
现代的信息大爆发时代加持之下,哪怕是个农村的老太太接触的信息恐怕都能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智能手机罢了。
只不过这些信息里面无用的垃圾信息太多,抛开这些垃圾信息以外还有一大堆虚假信息,抛开一大堆虚假信息以外还有一大堆流于表面的信息。
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的,反而少之又少。
哪怕赵泗,他能够有今天,第一个前提是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而他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并且回到大秦,是因为他上辈子就致力于极限运动,并且在穿越之前就费尽心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请教了不知道多少人,自学了不知道多少知识,才制定好了环游世界的计划。
有了这些前提,他才能够活下来,并且成功归秦。
所以一个没有璞玉光环且没有什么特长的现代人真穿越了…大概率还是要看投胎计划的。
扶苏点出了自己最大的依仗的同时,也说出了最
“难道他不该来?”赵泗看扶苏的表情,明显是知道点内幕消息,因此开口问道。
“孔鲋也来了?”扶苏眉稍微动。
我知道现在李斯打算变法,这是在行商君之事,可是变法之后不能说法家就是他李斯,而是说他为法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扶苏开口说道。
赵泗点了点头,这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六国覆灭之际,有不少法吏都因此而殉国了。”扶苏开口说道。
“而且…其实有很多人,至死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
赵泗点了点头。
“那父亲的老师代表的其实就是主动迎接大秦一统的那一派。”赵泗开口说道。
赵泗又又又懂了,连带着对淳于越的观感又上升了几分。
儒家这个概念并不准确,应该用儒生二字。
天下一统以后,海内儒生分作两派。
一个派系认为应该主动迎接和拥抱统一,让天下尽快的安定下来。
另一个派系则认为应该忠君报国,哪怕国家已经亡了,也不能食敌国之俸,应该为君王守节。
经过扶苏讲解以后,赵泗对照历史惊讶的发现…这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出现的老节目了。
每次天下四分五裂,总会有人希望天下一统,结束纷争。
而每次王朝末路,哪怕是元朝清朝乃至于已经腐朽烂在骨子里的旧时代,也依旧有一批人为之守节。
所以,其实不难看出,淳于越并非不知变通之人。
或者说,倘若淳于越是一个腐儒,压根就没资格成为扶苏的老师,至于什么扶苏被腐儒忽悠傻了,那更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代…儒家的凝聚力远远不够达成这一步。
扶苏只不过是坚持分封制罢了,这是政治道路的选择,朱元璋还分封藩王呢…后世哪个朝代开国之初不封宗室?
说到底,扶苏的悲剧是因为和始皇帝别扭的父子关系,而非是被腐儒给忽悠了。
扶苏之死,死于自己的性格。
至于淳于越之死,则死于他的坚持。
二者,皆死得其所。
“以前…我对先生倒是多有误会了…”赵泗叹了一口气。
斯人已逝,看得出来扶苏对淳于越感情很重。
师者,传道受业也。
在赵泗看来,扶苏对淳于越的感情,其实是带有一定的情感替代的。
因为缺失父爱,所以对老师的倾心相授和陪伴,更为坚持。
诸夏的父子关系最为复杂和矛盾,是君臣,是仇人,是朋友,但唯独不是父子。
哦,同样,也是最像的人。
扶苏坚守淳于越的政治主张,而非始皇帝的政治主张,就可以说明这对父子的情感关系有多么糟糕。
孩子,通常是会下意识的模仿自己的父亲的一言一行的。
“有时候…总感觉你知道很多东西。”扶苏嗫嚅着,脸上带着怪异。
“我甚至怀疑你到底是从哪里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的…”扶苏笑了一下。
“闲来无事看到的,道听途说罢了…”赵泗摇了摇头。
“你知道的东西很多,这一点上我不如你,说实话…我为人父,不曾于你有养育之恩,本来不该说教,父皇呢,想来也是不喜欢我说教于你的,但有一点,我还是要说。”扶苏开口说道。
“请父亲教诲。”赵泗躬身点头。
“你知道的多,这是好事,但到底并非亲身经历,而且很多事情,知之不详,不如不知,知道的越多,越要仔细分辨…行事不怕不知,就怕知之不全。”扶苏认真的开口说道。
“这倒不全什么教导,你不必如此,就算是我作为一个父亲,对你的劝慰吧…”扶苏笑着开口说道。
赵泗闻声一惊…想了一下又觉得心安理得下来。
都是聪明人,哪里看不出来自己的怪异之处?更何况赵泗自己从未遮掩过?
或者说,他赵泗之所以能有今天,不就是因为他和旁人的与众不同么?
相比较之下,自己的父亲扶苏和自己接触这么久,倘若看不出来才奇怪。
只是说的,未免有点太准了。
自己可不就是知道很多,但知道的不详细嘛。
现代的信息大爆发时代加持之下,哪怕是个农村的老太太接触的信息恐怕都能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智能手机罢了。
只不过这些信息里面无用的垃圾信息太多,抛开这些垃圾信息以外还有一大堆虚假信息,抛开一大堆虚假信息以外还有一大堆流于表面的信息。
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的,反而少之又少。
哪怕赵泗,他能够有今天,第一个前提是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而他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并且回到大秦,是因为他上辈子就致力于极限运动,并且在穿越之前就费尽心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请教了不知道多少人,自学了不知道多少知识,才制定好了环游世界的计划。
有了这些前提,他才能够活下来,并且成功归秦。
所以一个没有璞玉光环且没有什么特长的现代人真穿越了…大概率还是要看投胎计划的。
扶苏点出了自己最大的依仗的同时,也说出了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