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泗可以叫家长(2/3)
僵持一段时间…
关键是…现在航贸军府有的是钱,而不是粮食。
“说来说去…航贸军府这边没有粮食是吧…”赵泗揉了揉眉心。
“海外都是新地,能够自给自足已经颇为不易了…一直以来航贸军府的粮草都靠国库调拨。”
“船和兵倒是够了…粮食只能从国库这边想办法了。”赵泗叹了一口气。
“府库暂且封存,近段日子运输回来的金银也一并封库。”赵泗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那治粟内史那边…”
“不交!谁来都不交!”赵泗沉声开口。
赵泗只是监国,并非真正的皇帝。
就像统领天下的兵马大权,始皇帝并未给予赵泗,同样,国库财政大权,赵泗手里也没有。
办学释奴是不花钱的事,赵泗只管干,人事任命调动这些,只要不涉及大量财物支出,就算三公九卿叫苦也没用。
但是若是想让对方吐粮食出来,那赵泗还真没有这个能耐。
他没资格擅启国库调拨粮草…
要么从自己大父那里想办法,要么就自己想办法。
但不论如何,航贸军府的钱得先留着,有钱才有底气,没钱那岂不是成臭要饭的了?
赵泗并不想一点小事就去麻烦自家大父,因此直接让稽粥驱车,直入治粟内史。
“臣平鞅参见殿下!”
治粟内史卿,总管谷货…大概可以理解为大秦的后勤总负责人。
天下粮草囤积调动和支出以及农事基本上全部由治粟内史负责。
说国库并不恰当,因为严格意义上大秦并没有统一国库。
这个时代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暂且不提,那是总负责人。
九卿是实权机构,下辖属官部门无数,权责划分非常清晰。
其中有很多部门都是单独掌管独属于自己部门的财政的。
譬如治粟内史掌管的就是谷货,每年国家土地的粮食产出以及粮草赋税都是这边负责。
而将作少府除了负责生产以外还有征收山川河泽之税的权利,掌工事和盐铁之税。
因此钱财以将作少府为多,粮草得从治粟内史这边想办法,不是说有个单独的国库,想要啥直接从国库里面调集,得找对部门才成。
像太仆专掌乘马养育,若想调遣就得去找太仆,找其他部门没用。
三公九卿直属于始皇帝,对于皇帝而言自然也就没有所谓国库之分,需要谁找谁负责便是。
三公位高于九卿,但更多是人事调遣以及统辖权利,真涉及到几十万石粮食这种事,三公也做不了主。
赵泗每天开早会,三公九卿都要在场,因此对于平鞅并不算太过于陌生。
个子矮小,须发皆白,脸上满是皱纹,赵泗对他地印象就是话很少。
基本上没见他提过什么建议,就是老老实实汇报情况,除此之外从来不多事。
赵泗倒也不惺惺作态,入内以后,屏退左右以后开门见山直接将奏报递给了平鞅。
平鞅接过军奏端详许久以后,眉头缓缓皱起,尔后似有愤愤不平之意。
“我大秦为交好而来,这巨车王竟妄自扣押我国使者,实在是欺我太甚!”
“先生以为是否应该动兵征讨?”赵泗开口问道。
“合该如此!”平鞅认真的开口说道。
“动兵就要粮草…”赵泗笑了一下。
平鞅点了点头,陷入了沉默之中,似是神游天外。
“实话实说吧,航贸军府那边粮草一直都是从治粟内史这边调拨的,指望航贸军府单独动兵不太可能,因此还得从这边调拨粮草才能动兵。”赵泗开口说道。
“今年秋收刚过,老先生总不能告诉孤,现在治粟内史就没粮食了吧?”赵泗笑眯眯的说道。
秋收是百姓丰收的季节,同样也是大秦征收赋税的季节。
这年头又没有一条鞭法,赋税大部分征收的都是现粮,各地囤积的粮食,除了特殊府库以外,治粟内史都有权调动。
“只能拿出来五万石粮食…”平鞅皱起眉头,似乎盘算了很久。
“太少了…”赵泗摇了摇头。
“不敢欺瞒殿下,陇西刚扩,修筑城池,开扩田地,天下各地兵士,粮草调集,治粟内史都得备好,还得预备粮食以防止出现饥馑,现在粮食产量确实高了,可是赋税只有十一,说实话,能结余出来的粮食确实不多,殿下若想要粮草,只能加征…”平鞅开口说道。
加征?
赵泗确实有这个权利,他毕竟是监国嘛。
动不了国库,但是他可以发动徭役,可以加征赋税。
换成自己人来办,粮草自然能落在自己手上了。
可是…赵泗知道对方说的不尽如实。
虽然,大秦现在每年需要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粮食究极高产的情况之下,也不至于勒紧裤腰带只拿出来五万石粮食。
五万石粮食够干啥?兵马还没集结起来粮食就吃光了。
“孤无意拿这种事情麻烦大父…大父既然予孤监国…”赵泗皱了皱眉头。
“非臣不愿,实在难为…”平鞅面带苦涩。
国库大权,兵马大权,就算换人也不可能直接投向赵泗,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孤不会让你难办…”赵泗摇了摇头。
他不打算难为平鞅,他毕竟只是臣子,夹在中间很难办事。
“航贸军府出钱,治粟内史出粮,
关键是…现在航贸军府有的是钱,而不是粮食。
“说来说去…航贸军府这边没有粮食是吧…”赵泗揉了揉眉心。
“海外都是新地,能够自给自足已经颇为不易了…一直以来航贸军府的粮草都靠国库调拨。”
“船和兵倒是够了…粮食只能从国库这边想办法了。”赵泗叹了一口气。
“府库暂且封存,近段日子运输回来的金银也一并封库。”赵泗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那治粟内史那边…”
“不交!谁来都不交!”赵泗沉声开口。
赵泗只是监国,并非真正的皇帝。
就像统领天下的兵马大权,始皇帝并未给予赵泗,同样,国库财政大权,赵泗手里也没有。
办学释奴是不花钱的事,赵泗只管干,人事任命调动这些,只要不涉及大量财物支出,就算三公九卿叫苦也没用。
但是若是想让对方吐粮食出来,那赵泗还真没有这个能耐。
他没资格擅启国库调拨粮草…
要么从自己大父那里想办法,要么就自己想办法。
但不论如何,航贸军府的钱得先留着,有钱才有底气,没钱那岂不是成臭要饭的了?
赵泗并不想一点小事就去麻烦自家大父,因此直接让稽粥驱车,直入治粟内史。
“臣平鞅参见殿下!”
治粟内史卿,总管谷货…大概可以理解为大秦的后勤总负责人。
天下粮草囤积调动和支出以及农事基本上全部由治粟内史负责。
说国库并不恰当,因为严格意义上大秦并没有统一国库。
这个时代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暂且不提,那是总负责人。
九卿是实权机构,下辖属官部门无数,权责划分非常清晰。
其中有很多部门都是单独掌管独属于自己部门的财政的。
譬如治粟内史掌管的就是谷货,每年国家土地的粮食产出以及粮草赋税都是这边负责。
而将作少府除了负责生产以外还有征收山川河泽之税的权利,掌工事和盐铁之税。
因此钱财以将作少府为多,粮草得从治粟内史这边想办法,不是说有个单独的国库,想要啥直接从国库里面调集,得找对部门才成。
像太仆专掌乘马养育,若想调遣就得去找太仆,找其他部门没用。
三公九卿直属于始皇帝,对于皇帝而言自然也就没有所谓国库之分,需要谁找谁负责便是。
三公位高于九卿,但更多是人事调遣以及统辖权利,真涉及到几十万石粮食这种事,三公也做不了主。
赵泗每天开早会,三公九卿都要在场,因此对于平鞅并不算太过于陌生。
个子矮小,须发皆白,脸上满是皱纹,赵泗对他地印象就是话很少。
基本上没见他提过什么建议,就是老老实实汇报情况,除此之外从来不多事。
赵泗倒也不惺惺作态,入内以后,屏退左右以后开门见山直接将奏报递给了平鞅。
平鞅接过军奏端详许久以后,眉头缓缓皱起,尔后似有愤愤不平之意。
“我大秦为交好而来,这巨车王竟妄自扣押我国使者,实在是欺我太甚!”
“先生以为是否应该动兵征讨?”赵泗开口问道。
“合该如此!”平鞅认真的开口说道。
“动兵就要粮草…”赵泗笑了一下。
平鞅点了点头,陷入了沉默之中,似是神游天外。
“实话实说吧,航贸军府那边粮草一直都是从治粟内史这边调拨的,指望航贸军府单独动兵不太可能,因此还得从这边调拨粮草才能动兵。”赵泗开口说道。
“今年秋收刚过,老先生总不能告诉孤,现在治粟内史就没粮食了吧?”赵泗笑眯眯的说道。
秋收是百姓丰收的季节,同样也是大秦征收赋税的季节。
这年头又没有一条鞭法,赋税大部分征收的都是现粮,各地囤积的粮食,除了特殊府库以外,治粟内史都有权调动。
“只能拿出来五万石粮食…”平鞅皱起眉头,似乎盘算了很久。
“太少了…”赵泗摇了摇头。
“不敢欺瞒殿下,陇西刚扩,修筑城池,开扩田地,天下各地兵士,粮草调集,治粟内史都得备好,还得预备粮食以防止出现饥馑,现在粮食产量确实高了,可是赋税只有十一,说实话,能结余出来的粮食确实不多,殿下若想要粮草,只能加征…”平鞅开口说道。
加征?
赵泗确实有这个权利,他毕竟是监国嘛。
动不了国库,但是他可以发动徭役,可以加征赋税。
换成自己人来办,粮草自然能落在自己手上了。
可是…赵泗知道对方说的不尽如实。
虽然,大秦现在每年需要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粮食究极高产的情况之下,也不至于勒紧裤腰带只拿出来五万石粮食。
五万石粮食够干啥?兵马还没集结起来粮食就吃光了。
“孤无意拿这种事情麻烦大父…大父既然予孤监国…”赵泗皱了皱眉头。
“非臣不愿,实在难为…”平鞅面带苦涩。
国库大权,兵马大权,就算换人也不可能直接投向赵泗,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孤不会让你难办…”赵泗摇了摇头。
他不打算难为平鞅,他毕竟只是臣子,夹在中间很难办事。
“航贸军府出钱,治粟内史出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