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赦天下之意,赵泗和扶苏的不同待遇(2/3)
帝摊牌以后,外加上有了赵泗这个好圣孙以后,始皇帝心态也已经能够放平缓下来,不再执着于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做完。
所以,其实如果扶苏能够认认真真的去说的话,始皇帝是能够听得进去的。
真正限制父子二人的,是扶苏浓浓的不信任以及对抗。
是的,扶苏认为现在的父亲还是以前的父亲。
他一上来的态度就是父亲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也不认为我是对的,但我就是要说,我就认为你是错的。
人,是会变得!
始皇帝已经有了改变,但似乎在扶苏的脑海里,他的父亲依旧是以前的那个父亲。
而冯去疾更不用说了,他看似在灭火,实则在拱火。
冯去疾这么焦急,这么害怕,这么急着给扶苏打圆场,摆明了也不认可扶苏和始皇帝二人的父子关系。
“所以有话就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说嘛…”赵泗心头叹了一句。
倘若扶苏真的是榆木疙瘩一窍不通,始皇帝也不会再人生的最后关头决定将皇位传给扶苏,而不是其他人。
说白了,扶苏再怎么样,也依旧是最优秀的那个。
再赵泗看来,父子二人对对方都有深深的成见,而这种成见,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左右了彼此的言行举止和态度。
本来或许只是简单的意见不和,但偏偏固执的认为对方全是错的。
这也就难怪,始皇帝让扶苏称陛下了…
伱扶苏来说话的时候也没把始皇帝当爹啊…
因为早朝之上扶苏和始皇帝的冲突,朝臣皆心有余悸,因此朝会也就草草结束。
诸公卿退去,只留下赵泗以及被始皇帝钦点留下来的右相李斯。
“大赦天下…议一议吧。”始皇帝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愉悦开口。
实际上始皇帝并非不支持大赦天下。
以前的大秦能留着那么多隶臣妾除了让他们参与基础建设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激发士气。
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奴隶不是目的,让他们因为随处可见的险境,因为窘迫,因为各种各样的逼迫各种各样的特权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向上爬。
唯有军功爵!
大秦的律法是为了军功爵背书的。
立功,升爵!
可是大秦现有的土地以及财富是支撑不起来那么多中小贵族的。
所以必须要通过律法将贵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
因此才有了繁琐而又无孔不入的秦律。
前脚立功,后脚犯错,以爵抵罪。
谨言慎行熟读秦律不犯错?没事你邻居犯的错会株连于你,你战友犯的错同样会株连于你。
法家的目的不是让人去死,而是让人在生和死的边缘压榨出来所有的能量。
所以法家要维护律法的森严,要坚决反对世袭制,只有使民不安定,民才有奋发向上之心。
始皇帝是能看得清楚的…
眼下的大秦,还有什么立功的地方呢?
北疆不用想了,韩信一仗打的太漂亮了,基本上十年之内不用考虑北疆还有什么战功。
南越?任嚣加赵佗已经将南越治理的差不多了。
内部的动乱平定,六国余孽也已经被彻底消灭。
打仗?还上哪里打?
就算打起来最多也就是小规模战争,而大秦需要通过战争来改变困境的人有多少?
百万?或者是几百万?乃至于更多?
四方平定也意味着,上升的渠道不再广泛的同时黎庶却依旧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一切的风险,其背后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秦法可是以小罪而重责著称的。
以前的始皇帝看得到,但他不在乎,或者说只能不在乎。
他的身体太差了,生命的流逝对他来说太过明显,然而越是知道自己即将走向生命尽头,越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而现在,在和赵泗朝夕相处之中,始皇帝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了一些改变。
最关键的就是,活的久了,很多事情,也就可以慢慢来了。
接班人有指望了,很多事情也就不用急了。
有能够延续自己意志的储君,事情就可以分成两代人去做,没必要再动用透支大秦国运的手段来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
而今大秦之局面,因为各地动乱,地方百姓被裹挟,更因此株连不知多少黎庶,牵扯的人口上百万之广,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这些人如何处理却也是一个问题。
更不用说,中间地方动乱的时候,行政瘫痪,地方自决的情况下,又诞生了多少冤假错案…
还像以前一样,让他们成为隶臣妾,终身为大秦服役么?
强行把他们变成官奴,然后驱使他们去耕种,修桥铺路,也能够恢复地方生态,但是这样…真的好么?
赵泗眼珠转动,李斯却笑着看向赵泗开口说道:“还是太孙殿下先说吧。”
赵泗闻声倒也没有谦让,直接开口。
“大赦天下,并非不可。”
“但是在此之前,我觉得应该先确定,究竟谁拥有特赦的权利,这一点很关键。”赵泗开口说道。
赦免权!
始皇帝在一统天下以后下诏不可行赦,什么意思呢,即任何人不得私自对罪犯进行赦免。
为什么会下这样的诏?说白了就是在此之前,高官,大贵族,是有特赦权的。
若赦免权仅独属于君王,始皇帝又何必给自
所以,其实如果扶苏能够认认真真的去说的话,始皇帝是能够听得进去的。
真正限制父子二人的,是扶苏浓浓的不信任以及对抗。
是的,扶苏认为现在的父亲还是以前的父亲。
他一上来的态度就是父亲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也不认为我是对的,但我就是要说,我就认为你是错的。
人,是会变得!
始皇帝已经有了改变,但似乎在扶苏的脑海里,他的父亲依旧是以前的那个父亲。
而冯去疾更不用说了,他看似在灭火,实则在拱火。
冯去疾这么焦急,这么害怕,这么急着给扶苏打圆场,摆明了也不认可扶苏和始皇帝二人的父子关系。
“所以有话就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说嘛…”赵泗心头叹了一句。
倘若扶苏真的是榆木疙瘩一窍不通,始皇帝也不会再人生的最后关头决定将皇位传给扶苏,而不是其他人。
说白了,扶苏再怎么样,也依旧是最优秀的那个。
再赵泗看来,父子二人对对方都有深深的成见,而这种成见,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左右了彼此的言行举止和态度。
本来或许只是简单的意见不和,但偏偏固执的认为对方全是错的。
这也就难怪,始皇帝让扶苏称陛下了…
伱扶苏来说话的时候也没把始皇帝当爹啊…
因为早朝之上扶苏和始皇帝的冲突,朝臣皆心有余悸,因此朝会也就草草结束。
诸公卿退去,只留下赵泗以及被始皇帝钦点留下来的右相李斯。
“大赦天下…议一议吧。”始皇帝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愉悦开口。
实际上始皇帝并非不支持大赦天下。
以前的大秦能留着那么多隶臣妾除了让他们参与基础建设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激发士气。
把他们变成一无所有的奴隶不是目的,让他们因为随处可见的险境,因为窘迫,因为各种各样的逼迫各种各样的特权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向上爬。
唯有军功爵!
大秦的律法是为了军功爵背书的。
立功,升爵!
可是大秦现有的土地以及财富是支撑不起来那么多中小贵族的。
所以必须要通过律法将贵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
因此才有了繁琐而又无孔不入的秦律。
前脚立功,后脚犯错,以爵抵罪。
谨言慎行熟读秦律不犯错?没事你邻居犯的错会株连于你,你战友犯的错同样会株连于你。
法家的目的不是让人去死,而是让人在生和死的边缘压榨出来所有的能量。
所以法家要维护律法的森严,要坚决反对世袭制,只有使民不安定,民才有奋发向上之心。
始皇帝是能看得清楚的…
眼下的大秦,还有什么立功的地方呢?
北疆不用想了,韩信一仗打的太漂亮了,基本上十年之内不用考虑北疆还有什么战功。
南越?任嚣加赵佗已经将南越治理的差不多了。
内部的动乱平定,六国余孽也已经被彻底消灭。
打仗?还上哪里打?
就算打起来最多也就是小规模战争,而大秦需要通过战争来改变困境的人有多少?
百万?或者是几百万?乃至于更多?
四方平定也意味着,上升的渠道不再广泛的同时黎庶却依旧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一切的风险,其背后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秦法可是以小罪而重责著称的。
以前的始皇帝看得到,但他不在乎,或者说只能不在乎。
他的身体太差了,生命的流逝对他来说太过明显,然而越是知道自己即将走向生命尽头,越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而现在,在和赵泗朝夕相处之中,始皇帝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了一些改变。
最关键的就是,活的久了,很多事情,也就可以慢慢来了。
接班人有指望了,很多事情也就不用急了。
有能够延续自己意志的储君,事情就可以分成两代人去做,没必要再动用透支大秦国运的手段来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
而今大秦之局面,因为各地动乱,地方百姓被裹挟,更因此株连不知多少黎庶,牵扯的人口上百万之广,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这些人如何处理却也是一个问题。
更不用说,中间地方动乱的时候,行政瘫痪,地方自决的情况下,又诞生了多少冤假错案…
还像以前一样,让他们成为隶臣妾,终身为大秦服役么?
强行把他们变成官奴,然后驱使他们去耕种,修桥铺路,也能够恢复地方生态,但是这样…真的好么?
赵泗眼珠转动,李斯却笑着看向赵泗开口说道:“还是太孙殿下先说吧。”
赵泗闻声倒也没有谦让,直接开口。
“大赦天下,并非不可。”
“但是在此之前,我觉得应该先确定,究竟谁拥有特赦的权利,这一点很关键。”赵泗开口说道。
赦免权!
始皇帝在一统天下以后下诏不可行赦,什么意思呢,即任何人不得私自对罪犯进行赦免。
为什么会下这样的诏?说白了就是在此之前,高官,大贵族,是有特赦权的。
若赦免权仅独属于君王,始皇帝又何必给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