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朝会,韩信封太尉,议储(2/3)
子比赵泗上心,赵泗来的时候始皇帝已经准备好了。
“时候还不到,且吃杯酪浆。”
不急不慢的和始皇帝喝了一些酪浆垫了垫肚子,二者这才在宫人的陪同下前往大殿。
此时天色依旧略显晦暗。
到底是住在皇宫里的,起来的晚点也无妨。
反倒是朝臣个个才是真得赶个大早,大部分朝臣基本上是没吃东西就来了。
要不说,大朝会是熬老头的体力活?
偏殿之内,爷孙二人接到宫人传讯。
时间到了,人也到齐了,没有缺席,中车府令黔询问是否奏响礼乐。
始皇帝点了点头。
礼乐奏响!
原本还略有窃窃私语的朝堂伴随着礼乐奏响皆整理身形严阵以待。
始皇帝在赵泗的陪同之下于一侧走出,始皇帝跪坐于主位,赵泗跪坐在始皇帝旁边往下一些。
比始皇帝更低,也更靠近朝臣。
群臣纷纷躬身执礼!
礼毕之后,大朝会拉开序幕。
第一件事,自然是关乎于韩信表功之事。
毕竟理论上来说大朝会也正是因为韩信功成归来才召开的。
韩信的战绩太夸张了,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反智言论讨论韩信战绩的水分。
包括但不限于立足于大秦于胡人的装备差距后勤差距,以及韩信联手匈奴等等…
但是分析来分析去,别管有什么水分,扩地数千里,一战定阴山的是实打实在这里摆着的。
始皇帝开口,细述北胡之祸。
长篇大论,无非就是说一下彼此之间的仇怨,确定一下攻打东胡月氏的正确性。
总之就是给战争一个正义的理由。
北胡,南蛮,西戎,东夷…和中原地区的斗争从未停止,真要扯历史,其实客观来说蛮夷戎狄更占理,毕竟你中原最开始只在两河流域活动。
一边说自己被欺负一边地盘不吭不哈的扩张了好几倍是吧?
细数历史,自然而然也就说到了当代。
从蒙恬北镇匈奴开始,取得了河套地区,长城防线的成功,蒙恬一战定匈奴,尔后,也说到了今天的重头戏。
韩信!
虽然大朝会的主题是表功,但很显然大部分的心思不在这上面。
真正的重头戏是立储,明眼人都知道,大朝会召开不易,立储之事,就算定不下来,恐怕也要拿出来公开于群臣议论了。
也就唯有韩信,肉眼可见的面色鼓胀呼吸急促了起来。
“过则罚,功则赏!
如此大功,岂有不赏之理?”
“韩信!”
“臣在!”
韩信上前一步,躬身执礼。
“赏千金,升大上造,使赵国,官升太尉,秩两千石。”
韩信闻声一诧,面上的表情转瞬之间精彩了起来,脸上肉眼可见的浮现出复杂的情绪,转而跪伏于阶下行礼谢赏。
一举,升大上造!
这可是实打实的高等爵位。
要知道,先前韩信虽然立有军功,但是爵位不过是区区五大夫,以他的爵位能领兵一万已经是最高的军职了。
如今一战直升大上造,那可是连升七级。
真真是小母牛坐飞机,牛逼上天了!
此等爵位,可称公卿。
距离封侯,也不过差了两级罢了。
至于金银车马布匹赏赐反而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虽然,韩信这一战的功劳很大很大。
但是!
这才一战啊!距离封侯就两步之遥。
出道才几年啊?
就已经彻底迈入军方高层,说句不好听的,日后大秦但凡涉及战争,韩信都有插嘴的资格了。
当然,这离不开韩信背后的人。
赵泗…
韩信,是赵泗的门客。
否则哪怕这次胜利再怎么辉煌,也不可能连升七级。
爵位哪有那么好升?
首先北胡本来就比不上中原六国。
其次韩信之功离不开匈奴的帮助,而匈奴能够俯首,离不开蒙恬的经营。
其次,东胡和月氏算不上大秦的心腹大患。
蒙恬能扛得住东胡和月氏的压力。
倒是这个赵国太尉…才是实打实的官职。
不是韩信想象之中的咸阳高官。
但是一国太尉…
韩信也很满意。
毕竟是整个赵国的军事最高长官。
可惜,赵国到底穷乡僻壤,资源比不上大秦,不过到底也是鸡头。
总体来说,韩信颇为满意,毕竟在他的预想之中,这一战的功勋能让他混个上卿都不错了。
如今虽然离开咸阳并没他所想,但是去往赵国,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惜…不能和小公子于关内守望相助了。
韩信是傲但不是傻,他胆子大着呢。
一回来差不多弄清楚最近的热点以后韩信就已经开始琢磨帮赵泗立储的可行性了。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再过几天韩信都准备弄计划书了。
赵泗麾下门客,别人不好说,韩信一定是敢给赵泗来一个黄袍加身的。
但,始皇帝的意志,终究不能违背。
赵泗看着韩信安心领赏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让韩信去赵地是张苍的意思,同时也是赵泗的意思,本质上韩信的封赏实际上始皇帝让赵泗自己琢磨的。
始皇帝原话说的很干脆,人是你的人,赏赐你看着给,不使朝臣生怨即可。
公平公正
“时候还不到,且吃杯酪浆。”
不急不慢的和始皇帝喝了一些酪浆垫了垫肚子,二者这才在宫人的陪同下前往大殿。
此时天色依旧略显晦暗。
到底是住在皇宫里的,起来的晚点也无妨。
反倒是朝臣个个才是真得赶个大早,大部分朝臣基本上是没吃东西就来了。
要不说,大朝会是熬老头的体力活?
偏殿之内,爷孙二人接到宫人传讯。
时间到了,人也到齐了,没有缺席,中车府令黔询问是否奏响礼乐。
始皇帝点了点头。
礼乐奏响!
原本还略有窃窃私语的朝堂伴随着礼乐奏响皆整理身形严阵以待。
始皇帝在赵泗的陪同之下于一侧走出,始皇帝跪坐于主位,赵泗跪坐在始皇帝旁边往下一些。
比始皇帝更低,也更靠近朝臣。
群臣纷纷躬身执礼!
礼毕之后,大朝会拉开序幕。
第一件事,自然是关乎于韩信表功之事。
毕竟理论上来说大朝会也正是因为韩信功成归来才召开的。
韩信的战绩太夸张了,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反智言论讨论韩信战绩的水分。
包括但不限于立足于大秦于胡人的装备差距后勤差距,以及韩信联手匈奴等等…
但是分析来分析去,别管有什么水分,扩地数千里,一战定阴山的是实打实在这里摆着的。
始皇帝开口,细述北胡之祸。
长篇大论,无非就是说一下彼此之间的仇怨,确定一下攻打东胡月氏的正确性。
总之就是给战争一个正义的理由。
北胡,南蛮,西戎,东夷…和中原地区的斗争从未停止,真要扯历史,其实客观来说蛮夷戎狄更占理,毕竟你中原最开始只在两河流域活动。
一边说自己被欺负一边地盘不吭不哈的扩张了好几倍是吧?
细数历史,自然而然也就说到了当代。
从蒙恬北镇匈奴开始,取得了河套地区,长城防线的成功,蒙恬一战定匈奴,尔后,也说到了今天的重头戏。
韩信!
虽然大朝会的主题是表功,但很显然大部分的心思不在这上面。
真正的重头戏是立储,明眼人都知道,大朝会召开不易,立储之事,就算定不下来,恐怕也要拿出来公开于群臣议论了。
也就唯有韩信,肉眼可见的面色鼓胀呼吸急促了起来。
“过则罚,功则赏!
如此大功,岂有不赏之理?”
“韩信!”
“臣在!”
韩信上前一步,躬身执礼。
“赏千金,升大上造,使赵国,官升太尉,秩两千石。”
韩信闻声一诧,面上的表情转瞬之间精彩了起来,脸上肉眼可见的浮现出复杂的情绪,转而跪伏于阶下行礼谢赏。
一举,升大上造!
这可是实打实的高等爵位。
要知道,先前韩信虽然立有军功,但是爵位不过是区区五大夫,以他的爵位能领兵一万已经是最高的军职了。
如今一战直升大上造,那可是连升七级。
真真是小母牛坐飞机,牛逼上天了!
此等爵位,可称公卿。
距离封侯,也不过差了两级罢了。
至于金银车马布匹赏赐反而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虽然,韩信这一战的功劳很大很大。
但是!
这才一战啊!距离封侯就两步之遥。
出道才几年啊?
就已经彻底迈入军方高层,说句不好听的,日后大秦但凡涉及战争,韩信都有插嘴的资格了。
当然,这离不开韩信背后的人。
赵泗…
韩信,是赵泗的门客。
否则哪怕这次胜利再怎么辉煌,也不可能连升七级。
爵位哪有那么好升?
首先北胡本来就比不上中原六国。
其次韩信之功离不开匈奴的帮助,而匈奴能够俯首,离不开蒙恬的经营。
其次,东胡和月氏算不上大秦的心腹大患。
蒙恬能扛得住东胡和月氏的压力。
倒是这个赵国太尉…才是实打实的官职。
不是韩信想象之中的咸阳高官。
但是一国太尉…
韩信也很满意。
毕竟是整个赵国的军事最高长官。
可惜,赵国到底穷乡僻壤,资源比不上大秦,不过到底也是鸡头。
总体来说,韩信颇为满意,毕竟在他的预想之中,这一战的功勋能让他混个上卿都不错了。
如今虽然离开咸阳并没他所想,但是去往赵国,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惜…不能和小公子于关内守望相助了。
韩信是傲但不是傻,他胆子大着呢。
一回来差不多弄清楚最近的热点以后韩信就已经开始琢磨帮赵泗立储的可行性了。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再过几天韩信都准备弄计划书了。
赵泗麾下门客,别人不好说,韩信一定是敢给赵泗来一个黄袍加身的。
但,始皇帝的意志,终究不能违背。
赵泗看着韩信安心领赏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让韩信去赵地是张苍的意思,同时也是赵泗的意思,本质上韩信的封赏实际上始皇帝让赵泗自己琢磨的。
始皇帝原话说的很干脆,人是你的人,赏赐你看着给,不使朝臣生怨即可。
公平公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