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剧情争议(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近期关于封王的剧情有一定争议。  

主要围绕在始皇帝打破了自己的原则,破坏了大一统。  

在回应这个争议的时候先围绕大一统说一下吧。  

正如我前面一直极力表达的,首先,始皇帝从来都不是法家的信徒,我一直在反复表达这个观点。  

始皇帝的目的只有一个。  

加强中央集权。  

始皇帝的個人意志是不以诸子百家而改变的,相反是谁更符合始皇帝的意志始皇帝才会选择谁。  

然后我们再来说大一统。  

说大一统之前我们要认清楚一件事,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并不是一件事。  

始皇帝致力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大一统。  

这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并非我在混淆概念歪曲理解。  

只不过二者太过于相似…  

认真来说,主角才是大一统概念的真正支持者。  

始皇帝是用大一统来服务于中央集权。  

主角才是用中央集权来服务于大一统。  

弄清楚这些,我们再来讨论始皇帝破例分封这件事。  

我一直在强调,包括始皇帝也一直在表示,这是孤例,也就是说,始皇帝在位期间,不可能出现第二个王。  

然后我们再讨论为何给主角封王。  

以始皇帝的传统观念,他是熬不过自己的儿子的。  

而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政见冲突,自己的孙子符合自己的政见。  

也就是说,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孙子之间,其实政治意见也是针锋相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始皇帝死了,扶苏和主角两个政见不同,且并不怎么亲近的父子,会不会被臣下的意志所裹挟而陷入争斗之中?  

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始皇帝能干涉自己死后的事情么?  

那么摆在始皇帝面前的路只有一条。  

将儿子边缘化,不断的强调加强主角的权威。  

武力,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因为这是最强大的保障。  

而只有主角顺利继位,始皇帝的意志才得以顺利继承。  

顺带讲两个朝代的小故事对比一下。  

汉武帝杀太子刘据,晚年十分后悔,认为自己做错了。  

但是汉武帝到死都没有更改刘据戾太子的谥号。  

汉武帝死后,霍光执掌朝政。  

霍光也很惋惜刘据之死,也认为刘据没错,可是霍光也没有更改刘据戾太子的谥号。  

为什么都认为做错了,依旧没有官方更改谥号认错呢?  

毕竟刘据已经死了,更改个谥号,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影响。  

如果还疑惑的话,不妨看看明朝。  

明朝权臣张居正,大明王朝真正的续命者。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抄家,并且对张居正党掀起政治反攻清算。  

从这个时候,明朝的灭亡就再也不可阻挡了。  

张居正已经死了,为什么对他的反攻和清算还能影响大明的国运?  

所以,政治意志的继承,是殊为重要的。  

所以摆在始皇帝面前的事实是什么?  

如果自己的政治意志不能被继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不过几十年的光鲜,自己一死,就尘归尘土归土。  

所以,对始皇帝而言,保证主角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是殊为重要的同等大事。  

因此,这才有了破例封王。  

虽破例,确实孤例,约定群臣,只此一例。  

那么,倘若赵泗继位以后,赵国,赵泗难道还会传给自己的儿子?  

主角继位以后,他的继承人应该继承的是大秦,可不是赵国啊。  

难不成赵泗闲的没事还立两个太子?  

一个继承秦国?一个继承赵国?  

单章大概就解释这些问题吧。  

始皇帝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违反他中央集权的意志。  

反而这才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啊。  

他可是始皇帝啊!  

怎么可能不会想着将自己的意志延续下去。  

正是因为这是他认定的事情,他才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将其定下,定死。  

定到哪怕自己死后,也无人能够扭转自己的意志。  

大概就是酱紫叭…  

另外关于更新问题解释一下吧。  

其实读者群里的读者老爷们应该知道,三月并非全职写书。  

虽然职业比较自由,但是忙起来也是真忙啊。  

现在我也在介于辞职和不辞职之间纠结。  

主要一来是因为薪资不菲,二来也是因为入职之初就是经朋友介绍,大家都比较熟,所以抹不开这个面子,没弄完之前,不好意思离开。  

目前还在犹豫当中…  

主要全职写书这件事吧…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