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赵泗封王(2/3)
封王是故意拿这个恶心始皇帝,以此来劝谏始皇帝要求不要太高,又想办事又想麻烦。
说白了就是提出一个更过分的事情,始皇帝拒绝以后再以此劝说始皇帝务实一点,考虑一下臣子们老成的建议。
破窗效应嘛…西支仑说把房子拆了…哎嘿,始皇帝还真就同意了?
以至于现在西支仑反倒是骑虎难下了,他带着几分游移和为难看向始皇帝。
他不赞成分封制的啊…
西支仑皱眉,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因此西支仑只能自己给自己找补。
“封王这样的事情干系慎重,若封赵地为王,则首先赵人应该认可他的身份,这样一来,只能挑选有赵国宗室血脉的公子。”西支仑看向始皇帝试探性的开口。
“而诸位公子之中,唯有公子高是宗室所出…”
“我不赞成!”冯去疾当先开口。
开玩笑,赵地那么大,赵人那么多,还是封王。
你让公子高去那不是害他公子高?
扶苏还没立储呢,兄弟先封王了!
扶苏之所以在诸兄弟之间这么出挑,说白了就是扶苏看似被贬谪,但是实际上他是诸公子之中,唯一一个实际掌握了一地军政的皇子。
名为被贬谪,实则和分封也差不多了。
但是陇西荒僻啊…
况且扶苏当初到底没有在陇西封王。
赵地可不一样,那以前可是实实在在的一国之地。
公子高还有赵国宗室血脉,这是打算干啥?
经营个十几年,岂不是整个赵地都是公子高的党羽?那到时候,反倒是扶苏的储君之位岌岌可危了。
就算扶苏敲定了储君,但是在扶苏登基继位之前,扶苏的支持者也不会容许有其他人封王的。
何为王!
有兵,有钱,有粮,有人,能自给自足,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王上倘若再进一步…
冯去疾当先跳反,开始细说公子高的不是。
总之就是坚决不同意公子高封于赵地为王,冯去疾开口,本意今日在议及立储之事的众人也纷纷开炮。
立储的事先放一边,家都要被偷了,先把公子高按掉再说。
西支仑本人也不赞成分封制,同时他也认可扶苏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再加上提及封王本来就是为了让始皇帝退一步。
现在始皇帝不退反进,西支仑自己就软了。
“冯大夫的顾虑确实有道理,封王之事,是我想的太过于浅薄,臣告罪!”西支仑作为封王的提及者率先发起了投降。
“为国献策,有什么可告罪的?况且赵地封王,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高或许不适合在赵地封王,但是朕一共有十八个孩子,就算诸公子都不适合,朕的孙子还有一百多个,难道还不足以找到一个能够担当大任,在赵地封王,让赵地尽快安定下来的公子?”始皇帝开口反问道。
西支仑喘了一口气,还好没玩脱。
等等…
始皇帝还没放弃赵地封王之事?
总不能,始皇帝真…
嗯?再等等?
冯去疾皱眉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
再回味一下始皇帝的话,冯去疾忽然想起来先前王绾的告诫。
“之所以关于立储之奏一直留中不发,或许是为臣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陛下感到满意呢?”
信息关联起来,冯去疾再看向哪怕再朝会之时依旧陪侍在始皇帝身边,和始皇帝共坐一案的身影,忽的福至心灵开口说道:“陛下,若说赵地封王,以安赵人,臣认为有一位公子刚好合适。”
始皇帝瞄了一眼冯去疾,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卿不妨明言,纵然不对,亦可再议,而不该因言而告罪。”始皇帝点了点头。
“这位公子正在陛下的身边啊!”冯去疾闻声笑着看向了赵泗。
赵泗闻声露出“惊诧”之色,始皇帝也似有困惑,又看向赵泗,脸上似乎带着犹豫。
冯去疾见状也知道是到位了,因此赶忙劝谏:“陛下,小公子出于赵国宗室,舅舅是赵国宗室的族长,母亲是赵国宗室族长的亲妹妹,父亲又是大秦的长公子,论起来身份和血脉,当今绝无有比小公子的身份更能够使赵人信服的,而在小公子身世大白之前,小公子就已经因功拜为上卿,统辖五谷园,航贸军府,领羽林,开匠作局,身兼数任,却井井有条,仅仅是治理赵地,以小公子的才能绝对足够。
而论美德,小公子在和陛下相认之前,群臣都已经交口称赞,出海归来,概莫忠勇,后来出入朝堂,亦有贤臣载誉,待诏博士叔孙通赞其真君子。
不管是论身份的尊贵,还是才能的出众,还是品德的高尚,能够比得上小公子的都寥寥无几,这样的人如果还不足以封赵为王,让赵地安定,又有什么人可以做到呢?”
赵泗一听脸上笑容更甚。
虽然是商业吹捧,但是谁不喜欢马屁?
倒是难为冯去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又要猜测始皇帝的意图,又得组织这么一大段语言。
最关键的是,说的还言之有物…打住,赵泗克制了一下内心的骚动。
马屁虽然好听,但是自己万万不能当真。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便宜老爹的立储之事。
让其他公子封王冯去疾肯定不会同意,但是让自己封王那无疑是对扶苏势力的大加强,他一百个愿意。
说白了就是提出一个更过分的事情,始皇帝拒绝以后再以此劝说始皇帝务实一点,考虑一下臣子们老成的建议。
破窗效应嘛…西支仑说把房子拆了…哎嘿,始皇帝还真就同意了?
以至于现在西支仑反倒是骑虎难下了,他带着几分游移和为难看向始皇帝。
他不赞成分封制的啊…
西支仑皱眉,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因此西支仑只能自己给自己找补。
“封王这样的事情干系慎重,若封赵地为王,则首先赵人应该认可他的身份,这样一来,只能挑选有赵国宗室血脉的公子。”西支仑看向始皇帝试探性的开口。
“而诸位公子之中,唯有公子高是宗室所出…”
“我不赞成!”冯去疾当先开口。
开玩笑,赵地那么大,赵人那么多,还是封王。
你让公子高去那不是害他公子高?
扶苏还没立储呢,兄弟先封王了!
扶苏之所以在诸兄弟之间这么出挑,说白了就是扶苏看似被贬谪,但是实际上他是诸公子之中,唯一一个实际掌握了一地军政的皇子。
名为被贬谪,实则和分封也差不多了。
但是陇西荒僻啊…
况且扶苏当初到底没有在陇西封王。
赵地可不一样,那以前可是实实在在的一国之地。
公子高还有赵国宗室血脉,这是打算干啥?
经营个十几年,岂不是整个赵地都是公子高的党羽?那到时候,反倒是扶苏的储君之位岌岌可危了。
就算扶苏敲定了储君,但是在扶苏登基继位之前,扶苏的支持者也不会容许有其他人封王的。
何为王!
有兵,有钱,有粮,有人,能自给自足,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王上倘若再进一步…
冯去疾当先跳反,开始细说公子高的不是。
总之就是坚决不同意公子高封于赵地为王,冯去疾开口,本意今日在议及立储之事的众人也纷纷开炮。
立储的事先放一边,家都要被偷了,先把公子高按掉再说。
西支仑本人也不赞成分封制,同时他也认可扶苏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再加上提及封王本来就是为了让始皇帝退一步。
现在始皇帝不退反进,西支仑自己就软了。
“冯大夫的顾虑确实有道理,封王之事,是我想的太过于浅薄,臣告罪!”西支仑作为封王的提及者率先发起了投降。
“为国献策,有什么可告罪的?况且赵地封王,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高或许不适合在赵地封王,但是朕一共有十八个孩子,就算诸公子都不适合,朕的孙子还有一百多个,难道还不足以找到一个能够担当大任,在赵地封王,让赵地尽快安定下来的公子?”始皇帝开口反问道。
西支仑喘了一口气,还好没玩脱。
等等…
始皇帝还没放弃赵地封王之事?
总不能,始皇帝真…
嗯?再等等?
冯去疾皱眉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
再回味一下始皇帝的话,冯去疾忽然想起来先前王绾的告诫。
“之所以关于立储之奏一直留中不发,或许是为臣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陛下感到满意呢?”
信息关联起来,冯去疾再看向哪怕再朝会之时依旧陪侍在始皇帝身边,和始皇帝共坐一案的身影,忽的福至心灵开口说道:“陛下,若说赵地封王,以安赵人,臣认为有一位公子刚好合适。”
始皇帝瞄了一眼冯去疾,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卿不妨明言,纵然不对,亦可再议,而不该因言而告罪。”始皇帝点了点头。
“这位公子正在陛下的身边啊!”冯去疾闻声笑着看向了赵泗。
赵泗闻声露出“惊诧”之色,始皇帝也似有困惑,又看向赵泗,脸上似乎带着犹豫。
冯去疾见状也知道是到位了,因此赶忙劝谏:“陛下,小公子出于赵国宗室,舅舅是赵国宗室的族长,母亲是赵国宗室族长的亲妹妹,父亲又是大秦的长公子,论起来身份和血脉,当今绝无有比小公子的身份更能够使赵人信服的,而在小公子身世大白之前,小公子就已经因功拜为上卿,统辖五谷园,航贸军府,领羽林,开匠作局,身兼数任,却井井有条,仅仅是治理赵地,以小公子的才能绝对足够。
而论美德,小公子在和陛下相认之前,群臣都已经交口称赞,出海归来,概莫忠勇,后来出入朝堂,亦有贤臣载誉,待诏博士叔孙通赞其真君子。
不管是论身份的尊贵,还是才能的出众,还是品德的高尚,能够比得上小公子的都寥寥无几,这样的人如果还不足以封赵为王,让赵地安定,又有什么人可以做到呢?”
赵泗一听脸上笑容更甚。
虽然是商业吹捧,但是谁不喜欢马屁?
倒是难为冯去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又要猜测始皇帝的意图,又得组织这么一大段语言。
最关键的是,说的还言之有物…打住,赵泗克制了一下内心的骚动。
马屁虽然好听,但是自己万万不能当真。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便宜老爹的立储之事。
让其他公子封王冯去疾肯定不会同意,但是让自己封王那无疑是对扶苏势力的大加强,他一百个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