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崔家族灭,刘邦建杀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凝聚力很高。  

好在,崔敏崔景父子太平习惯了,定局于琅琊城内,给了刘邦擒贼先擒王的机会,眼下的崔家正处于群龙无首之际,这种时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指望崔家束手就擒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琅琊城灭崔景父子的行动虽然迅速,但是客场作战,消息肯定免不了泄露,而定下了族诛的罪责,就注定崔家会拼死抵抗!  

刘邦统帅琅琊的郡兵隶臣和劳役,合计六千人马,直奔崔地!  

其中郡兵两千,劳役隶臣加起来四千。  

这一场打的十分艰难,好在,刘邦陈胜吴广带兵纵然是中人之姿,那也要看和谁对比。  

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就算比不上顶尖人杰,也不是一地一族可以碰瓷的人物。  

是役,崔家覆灭,血流成河…  

刘邦的第一次隆重亮相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同时,报捷的书信也传到了咸阳。  

皇宫之内,始皇帝李斯赵泗三人围案而作,案几之上摆放着刘邦等人送过来的奏折。  

“崔家死的真不冤啊…”  

认真的看完面前的奏折赵泗发出了一声感慨。  

“掌握了近乎半个琅琊的田产,将庶人的田地恶意兼并,让庶人去开垦荒田应役交税,和本地官府勾结想尽办法减免自己的赋税,霸占了整个琅琊的商业活动,敛财屯钱无数,地库里存放的铜钱的绳结都已经腐烂,以至于琅琊一带的庶人无钱可用,甚至还要以物易物,通过各种手段,刺探大秦盐业机密,私设盐场,垄断了整个琅琊乃至于半个齐国的私盐生意!”  

迁王陵令上有崔家,但是崔家不用搬家了,因为大秦已经没有崔家了。  

覆灭崔家的成果可以说是十分丰盛。  

丰盛到什么地步?面前满脸压抑着怒火的始皇帝的面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只是一般般的丰盛,那对于始皇帝来说只能说是一笔意外之财。  

可是根据刘邦和本地黑冰台的初步统计,崔家查抄的各种产业钱粮加起来能顶的上大秦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是的!  

整个大秦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崔家不是骤然发家,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贵胄,姜太公的子孙。  

从几百年前就是顶级贵胄,像这种顶级贵胄,不是汉朝时期穷人乍富的土豪可以碰瓷的。  

这是崔家世代累计的成果,客观来说因为秦法的严苛以及秦国官员吏员的严格的监察制度,崔家的财富还一定程度上来说缩水了很多。  

但是!那可是大秦足足一年的赋税总额,秦国税五!税五啊!  

但是如果考虑到崔家盘踞在琅琊一带几百年的时间一切又都变的比较合理了,崔家在齐国就是世卿世禄,官位是传承的,还是顶级官员。  

现在,崔家覆灭了,这些财富被收到大秦的国库,可是始皇帝的面色依旧不好看。  

确实多,但是太多了!  

“朕的钱…”始皇帝嘴唇蠕动,眉眼之间带着几分说不清的神色。  

很显然,在始皇帝眼中,天下本就是他的财富。  

而这些蛀虫,蛀得了如此多的利益,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始皇帝严重低估了这群人的危害!  

始皇帝开口三个字,赵泗脑子里浮现出嘉靖名场面,差点没蚌住。  

不过虽然二者说的话差不多,但是意思很明显不是一个意思。  

“迁王陵令颁布了这么久,除了虞家和项家以外,其余各家都按兵不动,以作抵抗,现在崔家已经覆灭,世家大族都已经受到了警告,感受到了陛下的决心,现在也是时候颁布召令,督促他们遵循王令,迁移关内了。”赵泗为了不笑场,略微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研墨。”始皇帝点了点头。  

迁王陵令颁布的时候,并没有规定多久时间之内必须完成迁移。  

相比较于让贵胄们抵制召令,再以雷霆手段维护召令的尊严,始皇帝很明显更喜欢先赋予王权威严再颁布召令让他们遵守。  

黑冰台下到地方之前,长剑架在他们脖颈之上之前,哪怕规定的时间再怎么紧迫也没有人会当一回事。  

这样的政令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遭受到抵抗的。  

赵泗为始皇帝研墨,始皇帝提笔拟旨。  

这一次召令只是对迁王陵令的一个补充。  

旨意内容简明有力。  

从这道旨意颁布的时间开始算起,三个月之内,登上迁王陵令的幸运儿必须动身出发,六个月之内,必须赶到咸阳,逾期则从重处罚。  

至于如何处罚?崔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始皇帝拟好旨意,赵泗轻车熟路的为始皇帝取来印玺,盖好印章以后,直接递给李斯,李斯则负责广告天下。  

“崔家现在已经覆灭,各家已经得到了警告,黑冰台也下至地方,短时间内,迁王陵令应该就能够顺利执行了,但是有此事先,恐怕下一次颁布迁王陵令就会引起天下贵胄的强烈反弹,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道理天下贵胄还是明白的,大秦也应该做些准备。”赵泗笑着开口说道。  

刘邦等人统帅将近六千郡兵,都耗费了两天时间才彻底拿下群龙无首的崔家。  

当然,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刘邦是以谋反族诛之罪攻灭崔家,没有生路所以崔家才誓死抵抗,但是千年家族的底蕴依旧可见一斑。  

“最差不过再灭一次六国罢了。”李斯摇头失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