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李斯告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懂事的排成方阵,挨个蹲在始皇帝面前,看起来威风凛凛。  

始皇帝颇为满意的摸了摸面前猎犬的脑袋。  

东摸摸,西摸摸。  

男人嘛,征服欲是与生俱来的。  

哪怕已经五十多岁,始皇帝还是觉得新奇。  

就这么,半个时辰的功夫转眼流逝,始皇帝终于满意的收回了自己的手掌尔后眯着眼睛看向李斯。  

“说说罢,求朕见面,是为何事?”始皇帝好整以暇的拢起袖子。  

李斯终于得到了开口的机会,眼神暗示了一下赵泗记得给自己助攻,然后一件苦涩的开始大倒苦水。  

告状嘛!  

“自迁王陵令颁布以后,各族都按兵不动,以变卖家产为借口拖延,官府吏员不好催促,而他们则借机行贿,请人为之说情…”  

李斯开始大倒苦水…  

张苍和赵泗则笑吟吟的看着李斯的表演。  

李斯哪有他嘴里说的那么难办。  

就在不久之前,黑冰台已经正式出动,下至地方。  

拖延?  

恐怕用不了多久李相就会动刀子,李斯当了这么久的丞相可不是泥捏的。  

今日借由赵泗向始皇帝大倒苦水,一为一个后路,二则为了表苦,以求得始皇帝更大力度的支持。  

当然,这些东西赵泗和张苍能够看出来,始皇帝没道理看不出来。  

事实上始皇帝不仅看出来了,还看的出来之所以赵泗在这里,就是李斯有意而为之。  

看着面前谨小慎微的李斯,始皇帝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他和李斯,终究不能如同孝公和商鞅一般。  

犯过错的人总是会更加谨慎,李斯已经得偿所愿坐上了右相的位置,因此头脑清醒了不少,这些看起来没有意义的大倒苦水。其实和王翦自污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求无非心安和事后罢了…  

至于所谓宫中皇子公主乃至于先王嫔妃让李斯感到为难?  

麻烦倒是有,但想要以身份来阻碍李斯,那未免也太看不起李斯的能力和右相所代表的权势罢了。  

始皇帝脸上带着笑意,在李斯告完状并没有接话,而是笑眯眯的看向赵泗。  

“伱怎么看?”  

李斯递上了热切的眼神。  

赵泗闻声略微沉吟…  

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动宫中人来为之说情的,李斯大倒苦水,提出的一个关键家族就是崔家。  

崔家不知道走的哪里的门路,总之宫中人物都替崔家说情,说崔家财富不济,名声不显,家中也没有人出仕,根本不够迁王陵令的标准,恳请李斯辨明是非,准许崔家不迁移。  

要问赵泗怎么看…  

“能让宫内人物都出面为他说情的人,还不满足迁王陵令的标准么?”  

始皇帝闻声笑了一下又看向李斯。  

“黑冰台既然已经派遣出去,也该有些动作,这些事情你去和顿弱商量为之,崔家不想迁,那就不迁了,自今日之后,不会再有宫人干涉朝政,宫外事宜,你自己处理。”始皇帝好整以暇的起身拍了拍手,一众猎犬复又环绕在始皇帝身边。  

始皇帝不再言语,弯腰逗弄着在自己面前跳动奔走的猎犬。  

李斯闻声起身,郑重其事的躬身行礼开口:“臣!谢过陛下!”  

始皇帝只是摆了摆手,示意李斯起身,尔后缓缓踱步沉声开口。  

“你我君臣,虽不能效仿孝公和商君的故事,但不必事事如此恭顺谨慎,倘若什么事情都要向朕禀报以后再做,那迁王陵令又该如何实施?”  

“臣知道了…”李斯重重点头。  

“臣,告退!”  

李斯得到了始皇帝的承诺,算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有今日之事,其实本质上就是李斯的试探。  

再不久之前,李斯就已经把黑冰台派出去了,他早就做好了流血的准备…  

始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他只需要放手去做即可。  

至于崔家?  

始皇帝说他们不用迁了。  

确实不用迁了。  

杀鸡儆猴,总要有被杀的鸡。  

崔家能说动宫中人物替其说情,崔家的毁灭也就成为了注定的事实。  

始皇帝摆了摆手,李斯躬身告退。  

赵泗见状也要起身告退,却被始皇帝叫住。  

“你留下。”  

张苍闻声识趣的退下。  

赵泗愣了一下又站在原地,琥珀起身见赵泗没有离开,伸了个懒腰复又趴在地上。  

始皇帝审视着面前人模狗样的赵泗,欲言又止。  

“陪朕入山…”  

赵泗点了点头,带着琥珀和始皇帝一同入山。  

兽苑是依山林而建,毕竟要养动物。  

始皇帝走在前面,赵泗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一步一步,直至山巅。  

始皇帝背着双手俯瞰天地,沉默良久以后才开口道:“扶苏已经行至关内,再过几日即入咸阳,你去代朕相迎。”  

“我?”赵泗愣了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赵泗还没见过扶苏来着,来到大秦这么久,可谓是只听其名却不见其人。  

始皇帝点了点头陷入了沉默。  

目光看向脚下的天地,心中略有感慨。  

而另一边…  

大秦的驰道之上,车马正在疾行!  

刘邦卢绾陈胜吴广四人坐在车内,脸上满是振奋之色!  

“乃公终于要做一番大事业了!”刘邦脸上带着振奋看向三人,双手攥紧了又放。  

很显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