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晒盐法大成功,争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郡之地,爵升三级…  

惠及天下,爵升五级…  

这是何等的诱惑?天可怜见,倘若大秦早有如此重赏,昔年涌入大秦的秦墨,也不知道该有多少能够封侯了。  

要知道,当初秦朝的冶炼技术,还有工程器械的设计,灌溉渠道的设计,甚至是桑麻纺织…  

本质上来说,大量墨家弟子涌入大秦成为秦墨,让大秦各方各面都直接提升了一个层面,甚至于让秦国能够推陈出新,在技术层面上对六国造成碾压性的打击。  

为何墨家一分为二,一者抗秦一者助秦,偏偏秦国获得的提升最大?  

盖因为墨家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得用,却不得重用。  

秦国赏赐虽低,但是最起码赏赐明确,执行到位,而其余国家…要么赏赐低的离谱,要么是功劳容易被侵吞…  

而赵泗的承诺是什么?  

连升三级,连升五级!  

对比目前大秦的爵位赏赐,那何止是提升了一个量级?  

原本只值一级爵位的功劳,现在值三级爵,甚至是五级爵…  

眼下二十七个墨家弟子都是刘辟精挑细选出来,算得上是整个将作少府最为聪颖,年轻一辈最拿的出手的墨家弟子。  

谁手里没点小技术?  

赵泗只是简单公布了一个请功标准,毕竟现在还没有成为定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可是对于这群墨家弟子来说…  

十几个墨家弟子倒吸一口凉气,恨不得立刻投入技术研发当中。  

赵泗说完以后没有久留,爵位动人心,并非仅仅是因为爵位,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爵位和权利挂钩,没有达到相应爵位,很多职权都没有竞争资格。  

赵泗想要的并不是给这群技术人才开放一个从政通道。  

同样,他也不想打破商君的规定,破坏大秦的晋升制度,留下来可以刷功劳的口子。  

他想的是让这群技术人才得到合理优厚待遇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的同时,让这群技术宅不要参与政治,不和政治以及权利挂钩,而是老老实实投入科学研发和理论推陈出新的事业当中。  

事实证明,墨家搞政治的功底不能说差,只能说差的一塌糊涂,若不然也不至于堂堂显学沦落至此,甚至濒临消亡。  

为了投身政治,甚至还要弄出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最后内部严重分裂…  

赵泗并不在乎墨家,他在乎的只是那群寄身于墨家的技术宅。  

离开此处,去和蒙毅报备,毕竟郎中令一下子多了三十多个人,俸禄还要走郎中令这边,还需要活动以及办公场所,肯定要有官方报备。  

报备结束以后,太阳已经西斜,赵泗直奔皇宫而去。  

通秉搜身核查以后,赵泗直奔始皇帝的办公场所。  

“臣赵泗,参见陛下!”  

赵泗于门外站定。  

正在和李斯交谈的始皇帝点头示意赵泗入内。  

“陛下,臣认为…盐价不用再做调整,维持现状即可。”李斯没有回头,始皇帝示意赵泗进来以后也没有再搭理赵泗。  

晒盐法从投入到开始官方普及改革盐场,已经过去了数月。  

如今大秦于海边盐池的生产方式已经有三分之一从煮盐法转变为晒盐法。  

剩余沿海各地的晒盐盐池,在当地发起徭役辅佐骊山抽调过去的隶臣妾,仍在有条不紊的修建投入生产当中。  

预计在未来一年时间,大秦沿海地区就能够从原本的落后的煮盐法改为更加先进的晒盐法。  

要知道,直到清朝末期,晒盐法依旧是诸夏之地最大的产盐之术。  

现在大秦第一批盐池开始生产,带来的直观改变就是盐产量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比较于耗时耗力还需要木柴煮盐的生产方式,如今的晒盐法先进的简直无以复加。  

如今的盐池建设和生产进入正轨以后,已经从郎中令移交给了少府,不过蒙毅作为初期工作的主导者,知道盐产量的提升和制盐成本的下降,故而上奏提议降低盐价。  

蒙毅此举引发了少府右丞迟龚的不满。  

少府,专司生产建设和山川河泽之税。  

说人话就是盐金专制税收,是少府的钱袋子,迟龚怎么可能同意降价?  

他喵的产量刚上来,成本刚刚下去,眼瞅着就要发一笔大财,你蒙毅说降就能降?  

而左相李斯,很显然也更加倾向于少府右丞迟龚。  

所谓官山海,盐专卖,无非就是打击私盐的同时寓税于价,说白了就是把盐税加到了盐价里面,完全是垄断生意,也是大秦目前财政收入的大头。  

李斯,是法家…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