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金丹有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在始皇帝看来就是失败。  

始皇帝要做的从来都不是选择题,选择相信谁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放下长生的执念。  

始皇帝只是默默的将金丹放下,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和心烦意乱,安心的处理奏折。  

倘若每日都如同今日这般,身体康泰,谁闲的没事吃金丹?别说金丹,就是滋补身体的药膳始皇帝都懒得吃。  

时间的紧促和透支精力不济的身体让始皇帝自身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才是导致始皇帝饮鸩止渴的真相。  

而另一边…  

下邺乡,彻林里之中…  

“大父…兄有消息了么?”正在锄地的季常转身看向对自己发出询问的季成。  

“彻侯那边传了信…你大兄,可能是没回来罢…”季常揉了揉满是沟壑的老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彻侯问过…说是你大兄,应是内在船上,可能滞留扶桑了。”季常将出头放下,蹲在田埂之上。  

提起季泗,依旧是季常心里过不去的一个坎,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心中一直有愧,未必敢奢望季泗还认他这个大父,可是就是想听到这孩子还活着的消息,去瞧上那么一眼,也就够了。  

“大父不必心慌,徐福滞留海外不归,违背上意,陛下定然会兴兵踏海伐之,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大兄就要归家嘞。”季成蹲下身子宽慰自己的大父。  

“嗯…”季常拄着锄头起身,继续耕耘。  

季成则骑上战马,继续巡视乡亭,目光,不经意的朝着咸阳城的方向看去。  

季成,就是那一次友情参演的百姓之一。  

他远远看到过赵泗…那个为王驾车之人,何等意气风发,他心中慌乱,有意相认,可是那般重要的场合,他如何打岔?  

太像了!  

季成可以肯定自己绝对没有认错,大兄的面孔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之中,虽然如今时过境迁,可是季成可以肯定自己绝对不会认错。  

他从来就没认错过自己的大兄,打小就是如此,哪怕是漆黑的夜晚,远远的只能借着月光看到稀疏错落的人影,他也能一眼认出来哪个是大兄。  

只是现今,时过境迁…季成也不知该如何作为,只能拍了拍自己胯下的战马,心中满是犹豫和疑问。  

而另一边,宫禁之中,赵泗宛若石雕,站至天色黯淡,值守宫禁已经开始换班,唯有赵泗这个位置没有换班之人,赵泗念及自己还没住热乎的新家,心中略带疑惑。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直至夜幕笼罩,始皇帝处理完一天的政务,这才舒展身体起身。  

“退下吧!”  

赵泗心中满是疑惑,不过还是躬身告退,执戟而去,出了宫禁,赶至郎中令署,赶忙去换衣服板冠。  

待到穿戴整齐之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好在,郎中令署加班的人大有人在,内里灯火通明,赵泗不是最晚下班的那一个。  

待至侧门,赵泗家中车架和隶臣已经等候好,旁边还有一架车,赵泗刚准备上车,却发现远远又有一道身影前来。  

“明日还要去宫中执戟,不要忘了。”蒙毅的声音远远传来,赵泗闻言停住,上前两步开口询问。  

“上卿,我有一惑,可否相问?”  

蒙毅于车架之前顿住脚步点了点头。  

“自然。”  

“这值禁宫门,怎么就我一人当值?”赵泗心中不解大了去了。  

首先说这门口,虽然赵泗的打扮很有排面,可是一个人站在门口不对称啊,不得再补一个凑齐哼哈二将?  

其次,赵泗执禁,别的地方都有人换班,唯有赵泗这里没有,就连下班还是始皇帝亲自批的。  

“有些地方常设郎官执戟,基本上每个郎官都要排期当值,但是有些地方寻常是不设侍卫郎官当值的。”蒙毅笑着开口为赵泗解释。  

郎官固定当值的是宫门口,而不是屋门口。  

始皇帝只有经过那处宫殿,或者进出宫殿的时候才能瞄上那么两眼。  

赵泗站的地方是屋门口,屋门口一般是没有郎官乃至于侍卫的。  

侍卫卫于宫外,郎官值于宫门,宫内多为宦官内臣,这一点要区分开来,不管是郎官还是侍卫,虽然于皇宫当值,但是通常情况下不能入宫。  

宫里面活动侍奉的还是内臣。  

赵泗站的是始皇帝处理政务的房间门口。  

这个位置通常不站人,也不是常设当值的位置,可以看成始皇帝表示亲近看重的一种方式。  

蒙毅,王离,李信,蒙恬,王贲,都曾经在这个位置站过。  

“那还得站多久?”赵泗开口询问,总不能天天都干巴巴的在那站着,杵在那里跟个棒槌似的。  

“那就得看陛下的意思了…”这位置有长有短。  

蒙毅现在不定时还去站两天呢。  

总之始皇帝什么时候下班赵泗什么时候下班,始皇帝不睡觉,赵泗也得跟着熬夜。  

不过这个位置有一个好处。  

离得近,离得很近!  

而且象征意义大于守卫意义,往这里站也不是真让你守卫的,宫门有郎官值守,宫外有禁军巡视,宫内有内臣林立,赵泗那个位置说白了就是摆在那里看的。  

故而…赵泗最重要的职责从来都不是什么执戟。  

始皇帝有一个习惯,在郎官近距离站岗的过程中,偶尔会询问一些政事,不是真让人站在那里一天当吉祥物的。  

“好好干,陛下很看重伱!”蒙毅拍了拍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