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恰饭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到厨房,赵泗看着自己面前一大堆食材陷入了沉思。  

璞玉光环对于农作物的影响现在想也没什么用,没个一两年功夫,不多种几茬出来大概率是得不到实证的。  

种粮食是水磨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璞玉光环也不能让粮食早产。  

相比较之下,与其在这里胡思乱想,倒不如考虑一下该如何料理今日份晚餐,让始皇帝吃的舒心,以不计较自己目无尊上的小动作。  

“嗯…目无尊上好像不太对。”赵泗想了一下,自己是偷瞄,明明满眼都是始皇帝。  

低头看向面前的各类蔬菜。  

首先是嫩玉米,得益于金手指,玉米各个棒大粒满,不需要特别料理,嫩玉米白水煮出来的口感最佳。  

其次是红薯叶子,这玩意能炒菜,不过赵泗打算换个做法。  

尔后取出面粉,这年头白面粉可谓珍贵至极。  

这年头的石磨很贵重,叫石磨也不恰当,而应该叫硙。  

其次白面粉重点在于脱皮,古代只能用硙磨碎以后人工筛选。  

红薯叶略微清洗,不用晾干,带着水分的红薯叶直接沾些面粉,开蒸。顺便敲出蒜汁,等到蒸熟以后洒上蒜汁味道可谓是一绝。  

蒜汁里面可以加辣椒盐等调味,不过赵泗就喜欢单纯的点蒜汁,加辣椒盐反而影响红薯叶的本味。  

接下来就是简简单单的弄几個小炒菜了。  

因为薅了几颗未完全长大的小土豆,顺便再弄一个土豆炖牛肉,赵泗馋这一口馋了许久了。  

一个清炒菠菜,一个辣子鸡丁,一个醋溜白菜。  

另外又用面粉弄了个白面汤,里面打了鸡蛋花。  

没功夫发面弄馒头,干脆摊几张白面薄饼,等会直接卷着菜吃,放两河流域叫烙馍卷菜。  

至于薅出来未完全长成的小红薯,赵泗沉思以后干脆丢火里烤了。  

半个时辰以后,忙碌许久的赵师傅开始上菜了。  

简简单单的五菜一汤!  

始皇帝这一次并没有邀请赵泗。  

好在赵泗后厨里面留得还有。  

始皇帝打眼看了一眼赵泗,赵泗立刻上前开始介绍。  

“陛下,这是红薯叶。”  

面粉,蒜汁,红薯叶,清蒸,简简单单。  

始皇帝没有任何犹豫,夹起几片放入口中。  

味蕾之中,红薯叶的清香脆爽外加蒜汁的点缀瞬间激活了始皇帝的味蕾。  

没有多余的调味,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口感就已是一绝。恰到好处,蒸熟但并未蒸烂,保留着清脆爽口和面粉打表的软糯,  

始皇帝原本匮乏的食欲,悄无声息的打开。  

“陛下,这是土豆炖牛肉。”赵泗笑着开口。  

“长成了?”提起土豆,始皇帝自然将吃食先放在一边。  

“还未长成,方才拔了几颗看看长的如何,倒是不能浪费,特意炖了牛肉,此物和牛肉相配,可谓一绝。”赵泗笑着开口。  

始皇帝点头,夹起一块牛肉。  

入口!  

微辣,筋道。  

辣椒,陈醋,黄酒,麻椒,葱段,香菜,赵泗的厨艺算不上太好,但是胜在菜式新颖。  

尔后又夹起拇指大小的小土豆。  

小土豆比较嫩,赵泗直接连皮一块炖的,口感更好一些。  

入口软糯,粉粉嫩嫩软趴趴的吃透了牛肉汤,初尝土豆,可谓惊艳无比。  

“这是清炒菠菜。”  

“这是辣子鸡丁!”  

始皇帝一一尝试,菠菜的爽嫩,辣子鸡丁的劲爆。  

初尝火锅以后新鲜感略去,始皇帝的食欲再次下降,又至蓝田,想不到赵泗已经在食艺方面再次推陈出新。  

烙馍卷菜的吃法也让始皇帝十分满意,毕竟是陕北汉子,好吃这一口很正常,白面鸡蛋汤倒是没什么味道,但是用来溜溜缝适合无比。  

剩下来的就是重头戏。  

烤红薯和煮玉米。  

红薯不大,也没有完全长成,不过正因为没有完全长成,里面老筋不多,吃起来反而口感更好一些。  

煮玉米让始皇帝眼前一亮。  

嫩,糯,微甜。  

始皇帝依稀记得,赵泗对玉米的评价好像是不太好吃?  

分明比麦好吃多了。  

麦就算做成精细白面粉,味道和口感比起来煮玉米也相去甚远。  

“玉米嫩时,煮之最佳,鸡汤骨汤,皆可置于其中。不过需得注意时节,稍微长老一些,吃起来口感就差上很多。”  

赵泗的解释让始皇帝疑惑顿清。  

完全成熟的玉米并不美味,哪怕是磨成粉都不好吃,不过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嫩玉米煮起来确实美味无比。  

始皇帝神奇的发现,自己的食欲好像又变好了。  

可能是心情因素?也可能是赵泗弄出来的新花样?  

总之始皇帝最近又难得食欲大开,又一次在蓝田大营吃了个肚子溜圆,以至于始皇帝更显倦懒,于地头之间,躺在躺椅之上,看着齐人高的玉米眼带笑容。  

“还要多久这些作物才能成熟?”始皇帝看着郁郁葱葱的百亩田地。  

这里种着的,就是大秦的未来。  

“差不了一个月了。”赵泗站在始皇帝一旁开口回答。  

“玉米应该是最快的,再有个十几天就成,后面是红薯土豆,也用不了多久。”赵泗开口回答。  

赵泗此刻,也有一些期待。  

毕竟这三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关系到自己的事后封赏。  

而且赵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