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云游(下)(3/4)
完全怪在慧帝头上,慧帝纵然有错,也没有那么多错,晚辈有个很浅显的例子,老先生且听一二。”
老人点头。
“慧帝所做之事。能不能用铁匠来类比?铁匠铸剑,亦不知此剑日后是落到何人手里。也不知死在此剑之下的人。到底有多少恶人,多少善人。倘若死在此剑之下的人都是善人,那么可否可以说铸造此剑的铁匠,罪大恶极,罪不可恕。因为若不是他,此剑不会出现人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此剑下。”
驾车的穷酸书生忽然摇头道:“这话没道理,怪只能怪持剑的那个人,绝不能怪铸剑的那个人。”
老人没有说话,只是眼神微妙。
顾泯问道:“既然如此,惠帝和铁匠有何分别?”
“所以,依你所见,此事绝不能怪在慧帝头上?”
老人仰头喝了口酒。
顾泯说道:“历代南楚皇族难道学的不是正道?难道从小教他们的先生一言一行便都是在陈述要如何不择手段才能坐上皇位?”
没人说话。
顾泯又说道:“既然如此,他们选择效仿惠帝,仅是因为慧帝曾做过此事而已,也有成功的希望。他们既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又怎能将自己做下的错事,怪在别人身上?”
“先生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又怎能将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慧帝一个人头上,南楚虽然亡国,但是绝不只能怪慧帝一人,南楚数代人的效仿,百年的混乱,他们也是这条河流里的一些水滴,整个国力衰弱,不在某一个人身上。如果真要这样说下去,那么南楚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些君主,如果没有为南楚开疆扩土是否会认为他们也有错误。”
老人喝了口酒,没有立即说话。
倒是那个穷酸书生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顾泯轻声道:“晚辈愚见,若是先生以为不妥,且莫在意。”
老人点了点头,“不将南楚的亡国之罪归结于某一人身上,而是从总体来看,其实也无错。”
老人微笑道:“那你觉得你自己是否也有错?”
顾泯一惊,“老先生识得我?”
老人平静道:“这世上有你这般年轻的云游境并不多。如此年轻的云游境,还长得这么好看的,更不多。长得这么好看的还是个剑修的可能就只有你一个,对吗?皇帝陛下。”
听着几乎有些陌生的称呼,顾泯沉默了。
要说南楚历史上的诸位帝王有错有罪都可以说,但事实却是,南楚最后一个皇帝是顾泯。
亡国之君,可悲可叹又可恨。
顾泯说道:“当年无力,此刻无心。”
老人问道:“两百年的祖宗基业在自己的手上丢掉,难道不想把它找回来?”
顾泯摇头道:“再起战火,南楚又会因我而死多少人?”
“世间君王都在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实际上,天下一直以来不过是一家一姓的私产。”
“为了夺回这份私产,而要死多少人?”
当初顾泯逃出郢都前往柢山的时候,心里一门心思所想,便是日后有学有所成。要报这亡国之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有所改变。
南楚太小,大祁太大。
所以在李乡死后,顾泯便绝了这个想法。
“为了南楚百姓,你倒是个难得仁慈的君王。”
老人问道:“可你知道有多少南楚人愿意做这丧家犬?”
顾泯说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站出来。”
老人微笑道:“无愧于心,便是修行之本?”
顾泯坚定点头。
老人又说道:“现在南陵已乱,其实是最好的机会。”
顾泯说道:“很多人都说过。”
老人笑道:“又是坚持本心。”
顾泯缓缓点头。
老人挑眉道:“那还犹豫什么,还不回去?”
说话间,他抬起手,一道清风从老人袖间涌出,一股巨力瞬间袭来。
顾泯的神魂哪里经得住这股巨力,在片刻间,他问道:“还不知道老先生大名?”
老人平静道:“萍水相逢,不问姓名。”
话音未落,顾泯顿时便朝着来时路飞去。
眼见顾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穷酸书生这才笑道:“先生,学生演的如何?”
老人摆手道:“一般。”
穷酸书生又问道:“先生觉得他如何?”
其实之前不管是说帝王之道,还是说慧帝的事情都是说给顾泯听的,甚至于他们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顾泯。
从深山老林里出来,一路转转悠悠之后选择这个地方。其实都是有所考究的,因为老先生不仅是学宫里一等一的读书人,而且还是个懂得观察气运,勘探星象的大师。
能够知道顾泯会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身上的一身本事。
“挺好,以后南楚人的依靠便是他,不用再找别人了。”
老人平静道:“南楚国祚二百余年,遭逢大劫,这是注定的。但是老夫推演十年,发现南楚国祚并非就此断绝。”
“全部希望便在他一人身上。”
穷酸书生微笑道:“希望他能承载得住吧。”
老人并未理会,这世上的修行者多种多样,但修行的本意。大多只为长生。
老人修行多年,其目的和这些修行者还是有所不同。
最开始那几年,他想做一个读书人。后来他知道自己该是个修行者。
这些年做的很多,但都不够。
老人喃喃自语道:“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不过是因为身为南楚人罢了。”
为国鞠躬尽瘁,方为国士。
……
……
顾泯的神魂回去了。
沿着来路,一直朝着柢山而行。
只要神魂回到肉
老人点头。
“慧帝所做之事。能不能用铁匠来类比?铁匠铸剑,亦不知此剑日后是落到何人手里。也不知死在此剑之下的人。到底有多少恶人,多少善人。倘若死在此剑之下的人都是善人,那么可否可以说铸造此剑的铁匠,罪大恶极,罪不可恕。因为若不是他,此剑不会出现人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此剑下。”
驾车的穷酸书生忽然摇头道:“这话没道理,怪只能怪持剑的那个人,绝不能怪铸剑的那个人。”
老人没有说话,只是眼神微妙。
顾泯问道:“既然如此,惠帝和铁匠有何分别?”
“所以,依你所见,此事绝不能怪在慧帝头上?”
老人仰头喝了口酒。
顾泯说道:“历代南楚皇族难道学的不是正道?难道从小教他们的先生一言一行便都是在陈述要如何不择手段才能坐上皇位?”
没人说话。
顾泯又说道:“既然如此,他们选择效仿惠帝,仅是因为慧帝曾做过此事而已,也有成功的希望。他们既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又怎能将自己做下的错事,怪在别人身上?”
“先生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又怎能将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慧帝一个人头上,南楚虽然亡国,但是绝不只能怪慧帝一人,南楚数代人的效仿,百年的混乱,他们也是这条河流里的一些水滴,整个国力衰弱,不在某一个人身上。如果真要这样说下去,那么南楚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些君主,如果没有为南楚开疆扩土是否会认为他们也有错误。”
老人喝了口酒,没有立即说话。
倒是那个穷酸书生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顾泯轻声道:“晚辈愚见,若是先生以为不妥,且莫在意。”
老人点了点头,“不将南楚的亡国之罪归结于某一人身上,而是从总体来看,其实也无错。”
老人微笑道:“那你觉得你自己是否也有错?”
顾泯一惊,“老先生识得我?”
老人平静道:“这世上有你这般年轻的云游境并不多。如此年轻的云游境,还长得这么好看的,更不多。长得这么好看的还是个剑修的可能就只有你一个,对吗?皇帝陛下。”
听着几乎有些陌生的称呼,顾泯沉默了。
要说南楚历史上的诸位帝王有错有罪都可以说,但事实却是,南楚最后一个皇帝是顾泯。
亡国之君,可悲可叹又可恨。
顾泯说道:“当年无力,此刻无心。”
老人问道:“两百年的祖宗基业在自己的手上丢掉,难道不想把它找回来?”
顾泯摇头道:“再起战火,南楚又会因我而死多少人?”
“世间君王都在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实际上,天下一直以来不过是一家一姓的私产。”
“为了夺回这份私产,而要死多少人?”
当初顾泯逃出郢都前往柢山的时候,心里一门心思所想,便是日后有学有所成。要报这亡国之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有所改变。
南楚太小,大祁太大。
所以在李乡死后,顾泯便绝了这个想法。
“为了南楚百姓,你倒是个难得仁慈的君王。”
老人问道:“可你知道有多少南楚人愿意做这丧家犬?”
顾泯说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站出来。”
老人微笑道:“无愧于心,便是修行之本?”
顾泯坚定点头。
老人又说道:“现在南陵已乱,其实是最好的机会。”
顾泯说道:“很多人都说过。”
老人笑道:“又是坚持本心。”
顾泯缓缓点头。
老人挑眉道:“那还犹豫什么,还不回去?”
说话间,他抬起手,一道清风从老人袖间涌出,一股巨力瞬间袭来。
顾泯的神魂哪里经得住这股巨力,在片刻间,他问道:“还不知道老先生大名?”
老人平静道:“萍水相逢,不问姓名。”
话音未落,顾泯顿时便朝着来时路飞去。
眼见顾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穷酸书生这才笑道:“先生,学生演的如何?”
老人摆手道:“一般。”
穷酸书生又问道:“先生觉得他如何?”
其实之前不管是说帝王之道,还是说慧帝的事情都是说给顾泯听的,甚至于他们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顾泯。
从深山老林里出来,一路转转悠悠之后选择这个地方。其实都是有所考究的,因为老先生不仅是学宫里一等一的读书人,而且还是个懂得观察气运,勘探星象的大师。
能够知道顾泯会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身上的一身本事。
“挺好,以后南楚人的依靠便是他,不用再找别人了。”
老人平静道:“南楚国祚二百余年,遭逢大劫,这是注定的。但是老夫推演十年,发现南楚国祚并非就此断绝。”
“全部希望便在他一人身上。”
穷酸书生微笑道:“希望他能承载得住吧。”
老人并未理会,这世上的修行者多种多样,但修行的本意。大多只为长生。
老人修行多年,其目的和这些修行者还是有所不同。
最开始那几年,他想做一个读书人。后来他知道自己该是个修行者。
这些年做的很多,但都不够。
老人喃喃自语道:“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不过是因为身为南楚人罢了。”
为国鞠躬尽瘁,方为国士。
……
……
顾泯的神魂回去了。
沿着来路,一直朝着柢山而行。
只要神魂回到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