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祸从天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孙皇后也能理解皇帝的失望,她也知道皇帝为何那么坚定要将高明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因为玄武门之变一直是皇帝心里的一根刺,他不想大唐再发生这种流血政变,不想大唐再发生兄弟相残的惨事。  

而高明身为嫡长子,又从小聪慧,是理所应当的储君人选。  

皇帝已经为大唐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他想为大唐再立一个好的榜样。  

长孙皇后心里明白,也十分支持。  

“高明从小就聪慧,他也只是一时为妖人所迷,等时间长了,他会想明白的,二郎正是鼎盛之年,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慢慢教他呢!”长孙皇后温声道。  

那倒是,李世民微微颔首,迟疑了片刻,问道:“高明怎么样了?”  

长孙皇后有些无奈道:“臣妾看的出来,他心里真的很难受,他对那个男宠是真的动情了。他没说什么,只求将称心厚葬,臣妾答应了。”  

李世民微微点头,既然称心已经死了,那厚葬也没关系,就不必再打击太子了。  

“陛下,先不要逼他了,给他点时间,好不好?”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耳边温声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点头:“那就先停了他的课业,让他休息一个月吧。”  

姚公公走进了大殿恭声道:“启禀陛下,已经查明称心的来历。”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是谁把称心送到了东宫?”  

姚公公恭声道:“是荆王!”  

“李元景!”李世民一字一句,声音之中带着彻骨的寒意。  

就连一向温婉的长孙皇后目光之中都带着寒意,他的儿子为何变成了这样?  

李元景就是罪魁祸首!  

即便是长孙皇后贵为皇后,也难免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心疼自己的儿子,将罪责全都归在别人身上。  

“立即召李元景入宫见驾!”李世民寒声道。  

宫里发生的事在隐秘的流传开来,大多数人只是感到震惊,但是也有人欢喜有人愁。  

已经离开皇宫的李泰毫无疑问是欢喜的,坐在马上的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自己笑出声,但是回到王府之后,他终于忍不住大笑出声。  

李泰激动喜悦,但是李元景却完全懵了,简直是人在王府,祸从天降。  

当初他将称心送给李承乾并没有坏心,纯碎就是送李承乾一份大礼。  

知道李承乾十分宠溺称心的时候,他还感到十分的惊喜,甚至还畅想将来李承乾登基之后,自己说不定也能捞一份大大的好处。  

但是他始终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对称心用情至深,这让他十分的不理解。  

男宠不过就是个玩物,喜欢就玩玩,不喜欢就丢开,怎么还动了感情?  

动了感情也就罢了,怎么还敢为此对抗皇帝?  

脑袋被驴踢了吗?  

这一刻,李元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皇帝该不会把罪责归咎在他的身上吗?  

就在李元景在大殿里惊慌的思索的时候,内侍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殿下!殿下!皇帝召见!”  

李元景听到这话,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什么?陛下召见?你没听错吧?”李元景脸都绿了。  

内侍都听懵了,这还能听错?  

皇帝召见啊,传旨的内侍就在王府里呢!  

自从苏程和长乐公主大婚之后,他的消息也比以前更加灵通了,尤其是和宫里有关的消息。  

身为皇帝和皇后最宠爱的女儿,在皇宫成长了这么多年,长乐公主也不是白待的。  

所以在听完嬷嬷的禀报之后,长乐公主幽幽叹了口气。  

反倒是苏程面色如常,因为他隐隐记得真实的历史上就有这么回事。  

虽然他来到大唐之后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想想,也确实不太可能改变李承乾的取向。  

“之前就听说太子哥哥喜欢一个男宠,但是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父皇和母后一定都被气坏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办呢?”长乐公主幽幽道。  

苏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郎君?”长乐公主道。  

苏程叹道:“我只是觉得那个叫称心的男宠太可怜了。”  

长乐公主听了不由微微一怔,她没想到苏程注意的却是那个叫称心的男宠。  

这么一想,倒确实有些可怜,可是,长乐公主微微蹙眉道:“他当然是可怜的,但是他没有规劝太子哥哥,让太子荒废学业,确实是他的不对。”  

苏程摇头道:“不是他不对,是太子不对,也应该算是太子害死了称心,但是,太子也挺可怜的。”  

“我一直以为,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太子之位,没想到他竟然甘愿拿太子之位换称心的性命,这是真爱啊!”  

“长乐,如果你父皇要打死我的话…”  

长乐公主一听连忙捂住了苏程的嘴,嗔道:“才不会呢,郎君可不要乱说!”  

苏程听了笑了笑,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打死他,除非苏程犯了谋逆大罪,那样的话也会公开审理明正典刑。  

“如果父皇敢那样,那就让父皇把我一起打死算了。”长乐公主幽幽道。  

不过,听苏程说了这些,她也有点体会到了太子的心境。  

她只是听苏程这么一说,想想都觉得难受,更何论太子是真的经历了心爱之人在自己面前被活活打死的惨事。  

是的,听苏程这么说,她也明白了,太子应该是真的爱称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