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凯旋大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民间藏有弓箭,但是绝不可能藏有弩箭。  

只有军方才有弩箭。  

看清是弩箭,程处默等人顿时淡定了不少,他们是什么身份?或许碰到文官还镇不住,但是碰到军中将士绝对能镇得住。  

尉迟宝林大喝道:“大胆,你们知道我们谁吗?竟敢用弩箭对着我们!”  

“我乃鄂国公之子尉迟宝林!”  

“我乃卢国公之子程处默!”  

“我乃英国公之子李震!”  

“我乃翼国公之子秦怀道!”  

听他们一个个都爆出了响亮的名号,苏程摸了摸鼻子觉得还是不报自己的名号了吧,毕竟他一个小小伯爵报出去也没什么意思。  

“还不快放下弩箭!”程处默喝道。  

“卑职等奉命看守玉米地,若有人敢忽视禁令,触碰玉米,格杀勿论!”  

触碰玉米,格杀勿论?ωωω.⑨⑨⑨xs.co(  

尉迟宝林紧张的咽了口唾沫,刚才他手差点就碰到了玉米,他顿时跳脚道:“是谁下的令?格杀勿论?我乃鄂国公之子,谁敢杀我?”  

一骑从田间缓缓驰来。  

“此乃陛下之令!”  

“樊国公!”  

“段叔父!”  

看清楚来人之后,尉迟宝林等人顿时全都老实了,苏程听了略一思索也猜到了来人是谁。  

樊国公段志玄!  

也是秦王府旧臣,是李二的死忠,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此人掌着李世民最嫡系的黑甲骑,可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重要的是,此人在朝中十分低调,不显山不露水。  

“陛下有令,任何人都不得摘玉米,否则必严惩不贷,你们速速离开吧!”段志玄喝道。  

程处默等人对视一眼,不由心有不甘,好不容易跑一趟怎么能空手而回?  

程处默涎着脸道:“程叔父,您就忍心看着我们白跑一趟?这么多玉米呢,我就摘几个尝个新鲜,还请段叔父通融一下!”  

秦淮道也陪着笑道:“是啊,是啊,段叔父,还请通融一下嘛!”  

段志玄面无表情道:“你们可以摘,某必捅你们个透明窟窿!”  

只听前半句众人还兴中一喜,但是很快他们就僵住了,真是一点情理都不讲啊。  

“樊国公,这是我府上的玉米地,这里的玉米全都是我的,我摘几个我自己家的玉米,不过分吧?”苏程问道,尤其在自己这个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樊国公淡淡道:“某只听陛下之令,其他一概不管!”  

苏程摊了摊手,这我也没办法了?  

一行人两手空空怏怏往回走,苏程回头看了一眼笑道:“还没见过你们这么怂的时候呢!”  

李震扶额道:“谁能想到,陛下竟然出动了黑甲骑来看守玉米,这也太夸张了!”  

程处默怪叫道:“那可是黑甲骑啊,他们就是莫得感情的杀手,还有樊国公,那也是莫得感情的杀手,咱们要真去摘玉米,他真会给咱们捅个透明窟窿。”  

尉迟宝林叹道:“可不是嘛,换做是谁都会通融,偏偏是樊国公,我们能怎么办?”  

苏程笑呵呵道:“我就说陛下很重视,你们还不信。”  

连黑甲骑都出动了,这谁想的到?众人齐齐翻了个白眼。  

“摘个米穗都要被捅个透明窟窿,这找是说理去!”秦怀道叹道。  

苏程无语道:“那玉米还是我的呢,我找谁说理去?”  

程处默等人齐齐看着苏程,笑道:“这么说还是你惨!这么一想,我们心里觉得好多了。”  

是,是,是,我太惨了,苏程十分无语,你们说的我差点就信了。  

金秋时节,大军凯旋。  

大军在郊外举行献俘大典,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凯旋的大军,并且接受献俘。  

长安城万人空巷,整个长安的百姓几乎都出城了。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盛典。  

苏程身为安康伯,又是此次北征的功臣,自然也随着皇帝出城参加大殿,不过他的位置十分靠后。  

没办法,满朝都是开国大佬,一个个都是国公,苏程虽然圣眷不浅,但是资历太浅,只能靠后站。  

盛大的凯旋大典,但是苏程却昏昏欲睡差点没累晕过去。  

他由衷的想起了前世的那句名言,演讲就应该像女孩的裙子越短越好。  

然而李纲还在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的念着大典的贺文,引经据典,苏程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终于,大典结束了,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还有出征的将领们入宫。  

其中还有被俘的颉利可汗。  

不过颉利可汗并没有被押在囚车里,反而骑在高头大马上,就在李世民的身后。  

“那就是颉利可汗啊?看上去就是个糟老头嘛!”  

“就是,一点大汗的气势都没有!”  

“都已经被俘了还有什么大汗的气势?”  

“奇怪,怎么没有被押在囚车里?”  

“人家好歹也是草原大汗,押在囚车里未免过分了,咱们大唐也该有咱们大唐的气度!”  

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在翘首以待,想要看看这位名震天下的草原大汗的真面目。  

只是待看清之后,难免有些失望。  

颉利可汗也能听得懂汉话,周围的议论声自然都被他听到了,他微微低着头一脸木然,心里颇为悲怆。  

但是,能怎么样呢?  

成王败寇。  

李世民转头笑问道:“颉利,你看朕的长安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