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两个结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狂言语间,持着手里的竹竿在沙盘之上几处用黑色小旗子特别标注的地方,轻轻地滑动了几下。  

“陛下,你看一下这里,此处乃是法兰克国,罗马国,还有普鲁士国这三国之间全都十分重视的一片接壤地带。  

随着普鲁士国边疆守军的节节败退,属于普鲁士国的那一片疆土,早就已经落入了法兰克国兵马的手里了。  

这个地方乃是一块地形十分开阔的大平原,几乎没有任何的天险可守。  

普鲁士国边疆守兵的这一撤退,也就等于将罗马国的边疆防线,凭空的给拉大了三四十里地的距离左右。  

以罗马国目前在此地的那些戍边将士的兵力,突然增加了三四十里地防线,对于罗马国的戍边将领而言,可是一个相当大的麻烦啊。  

就目前的局势来说,罗马国要是想要保证边疆的城池依旧可以安然无恙,除了加派兵力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兰克国如果真的有意对罗马国用兵的话,别说是陛下你刚才所说的八千或者一万左右的骑兵了。  

纵然是只派出五千骑兵,乃是七八千的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或者说是如入无人之境,也不为过。”  

听完了张狂这一番十分详细的分析,柳明志双眸微眯的走了一下眉头,随手拿起了沙盘上面的另外一根竹竿。  

然后,他拿着手里的竹竿侧身点在了左边的地图上面,双眼来回的在自己左右两边的沙盘和地图上面来回的扫视了起来。  

不一会儿。  

柳明志缓缓地吐了一口气,拿着竹竿在手心里轻轻地敲打了几下。  

“舅舅。”  

“老臣在。”  

“舅舅,现在的法兰克国的国王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拿罗曼。”  

“拿罗曼,拿罗曼。”柳大少轻声嘀咕了两下,神色疑惑的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头:“舅舅,这个名字本少爷隐约的觉得有些耳熟啊。  

我似乎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可是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了。”  

看着柳大少有些疑惑的表情,张狂立即拱了拱手。  

“回陛下,臣等以前在给你金雕传书的战报上面提过此人的名字。”  

听到张狂说起了战报的事情,柳大少心里的疑惑之意顿时变的通达了起来。  

他拿着竹竿不轻不重的敲打了一下自己的手心,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对对对,对对对,我想起来,我确实是在你们的战报上看到过这个名字。  

舅舅,若是这么说的话,现在的法兰克国国王,还是以前的那个国王咯?”  

“此人现在多大的年龄了?”  

“回陛下,大概三十岁左右,具体的年龄臣等就不清楚了。”  

“呵呵呵,才三十岁左右,怪不得你们称呼其为年轻人呢。  

别说是相比舅舅,姑父,叔父,耶鲁前辈,呼延兄你们这些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将领了。  

就算是在本少爷我的面前,他这个年龄也已经是年轻人了。”  

张狂,南宫晔,完颜叱咤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皆是苦笑着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唉。”  

紧接着,他们几人又异口同声的感慨了一言。  

“岁月不饶人呢。”  

柳明志见到几人的反应,立即轻笑着摆了摆手。  

“呵呵呵,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  

“舅舅,普鲁士国的兵马节节败退之后,法兰克国有对罗马国用兵吗?”  

“回陛下,就目前得到的情报来说,法兰克国和罗马国的边疆现在十分的安定,完全没有任何的战事发生。”  

柳大少眉头一凝,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之色。  

“这两国,一点的摩擦都没有发生吗?”  

张狂闻言,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柳大少抬手揉了揉自己下巴上的胡茬,神色不由的疑惑了起来。  

“舅舅,按照你们方才所言,相比罗马国的那个亚历山大·彼得的野心,这个拿罗曼的野心更大。  

既然如此,他没有理由放着这么一大块肥肉不动心啊?”  

柳明志说着说着,拿着手里的竹竿直接点在了张狂刚才用竹竿所点的位置。  

“普鲁士国的边疆守军节节败退之后,这片三国之间的接壤之地,对于法兰克国来说就是一片已经到嘴的的肥肉了。  

开阔平原,无天险可守。  

后有己方疆土,右有刚刚攻下的普鲁士国的边疆重地。  

两者相互结合,进可攻,退可守。  

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己方的优势之下,他没有理由不调派兵马进军罗马国的疆土啊。  

难道,法兰克那边是担心普鲁士国和罗马国会联手抵抗吗?  

可是,拿罗曼他既然敢在三国之间的接壤地带对普鲁士国用兵,也就说明他手里的兵力十分的充足。  

法兰克国王拿罗曼他在此地用兵,除了想要进攻普鲁士国的边疆之外,未必没有故意引诱罗马国上钩的想法。  

否则的话,他直接选择在法兰克国与普鲁士国的边疆地带用兵就是了,何必单单选择在这么一处危险的地方用兵呢?  

他既然敢如此行事,就说明他肯定有着自己的底气。  

结果却是,法兰克和罗马国之间至今仍然相安无事。  

呵呵呵,不合常理,实在是不合常理啊。”  

柳明志神色古怪的摇了摇头之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事情,直接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