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得减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明志刚请众人坐定,还没来得及吩咐兵卒上茶,呼延筠瑶,完颜叱咤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便将目光放在了沙盘之上。  

以他们的丰富的经验,不用柳明志仔细解释,就能够从沙盘上的军旗摆放位置看出此次沙盘推演的端倪。  

女皇倒是没有完颜叱咤他们这些统兵之人的心思。  

对于治国她还是颇有手段的,可是对于排兵布阵来说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女皇目光一直幽怨的看着坐在帅椅上乐呵呵的吩咐兵卒给众人看茶的柳大少,还是不太愿意接受自己已经输了的事实。  

不是女皇想要出尔反尔的耍无赖,只是她不愿相信自己输的竟然如此稀里糊涂。  

明明按照之前的布置,怎么看都是自己跟小妖精更胜一筹才对,为何短短数日的功夫局面就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感受到女皇盯着自己幽怨的眼神,柳明志默默喝了一口茶水,还了佳人一个挑逗的戏虐眼神。  

望着女皇银牙不停摩挲的样子,将目光也落在了沙盘之上。  

完颜叱咤,耶鲁哈两人看着沙盘上占据了金国边疆凤鸣涧的大龙六卫兵马的旌旗,就明白了自己先前的猜测不错。  

金国已经败了,败的一败涂地。  

十一万步卒,加上金突交界跟凤鸣涧的兵马折损,不细算的话就已经十九万兵马上下了。  

若是细算的话,金国已然是三国之中最先落败的一国了。  

自己纵然厚着脸皮拿仅剩的一万兵马做文章,最终也改变不了什么。  

呼延筠瑶,呼延玉兄妹的目光则放在了突厥草原之上。  

看着迂回穿插突厥王庭的西域联军兵马,再加上克鲁姆草原直指莫罗河境内的虎骧,虎豹两卫兵马,眉头紧皱的叹息一声。  

届时,只要攻占了金国凤鸣涧的六卫铁骑及时回援,己方莫罗河境内的所有兵马便陷入了一个东西南三方皆是重兵所在的包围圈。  

打肯定打不过,向北撤退的话就意味选择认输了。  

柳明志放下茶杯,拿起一支空白小旗子起身走到了沙盘前,将棋子直直的插入金国锦州边城外与草原交界的扎顿部落之间。  

“本少爷这个人不喜欢欺人太甚,诸事都讲究做人留一线,能不出手便绝不出手。  

然而一旦我决定动手,就一定会把事情做绝。  

以免以后变故横生,徒增麻烦。  

小十万精兵迂回到此,师弟,你想撤都撤不了。”  

呼延筠瑶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丹眸愕然的盯着柳明志插在沙盘上的无名军旗。  

“师兄你怎么还有兵马?这不可能,你所有的兵马全部在军册上记载着,这是筠瑶跟姐姐亲自核实过的。  

如今十二卫兵马,西域联军兵马尽在沙盘之上,你怎么可能还有兵马?  

除非你作假,故意隐瞒了实情。  

这样的话师兄你违背了军旗推演的规矩,就意味着是你一开始就输了。”  

女皇皓眸一亮,放下茶杯就要起身深究柳明志是不是弄虚作假。  

若是找到了蛛丝马迹的话,自己非得跟这个没良心的好好清算一番不可。  

然而女皇还没有动身,就被柳明志抬手扶着香肩按坐了下去。  

“激动什么?听我说完也不迟。”  

“你.....老娘看你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这十万兵马不是本少爷没有造册,而是师弟你跟婉言全部都忽略了。  

虽然没有直接造册,可是却隶属我三军将士麾下。”  

呼延筠瑶目光疑惑的看着柳明志一会轻声呢喃着:“没有造册却隶属你麾下?十万兵马,不知名的兵........  

你.....你是说西突厥的余孽跟沙俄国的俘虏?”  

“聪明。  

这些兵马他们能跟你们在阴山缠斗了这么久,算是精锐不假吧?  

届时本少爷找到俘虏中的最大将领,告诉他只要供本少爷驱使,非但可以免除沦为奴隶跟苦力的身份,本少爷还会鼎力支持他坐上西突厥可汗的宝座,封他为新的突厥可汗。  

你觉得他会拒绝吗?  

至于沙俄国的那些将士,穿越茫茫戈壁草原跟着西突厥余孽南来突厥草原不就是为了寻求金银珠宝吗?  

威逼一番,然后........”  

柳大少乐呵呵的从护甲内摸出一沓银票在手里挥了挥。  

吃着零食的小可爱眼睛登时发亮的盯着柳大少手里的一沓银票,随意的用锦绣衣摆擦了一下嘴角的残渣,悄悄儿挪动着脚步朝着老爹靠近过去。  

毫不知情的柳大少用银票轻轻地砸着手心:“威逼利诱,让他们为本少爷卖命一回,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师弟你告诉为兄,这十万精兵为兄为何用不得?”  

呼延筠瑶丹眸一暗,娇躯一软无力的跌坐椅子上,对着柳大少苦笑着点点头。  

“用得,确实用得!  

筠瑶败的心服口服。  

不过说到底还是兵力不如人。  

否则筠瑶绝对不会败的如此潦草。”  

“没错,这也是实情,三国连年征战,打了小十年了。  

你还能凝聚出三十万兵力已经不错了。  

奈何大势所趋,天下一统实在是必然的事情。”  

柳明志语气惋惜的安慰了呼延筠瑶一下,正准备收起来手里的银票。  

“不过此次天下一统,值得庆幸的是并未损失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结束了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