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接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抢夺他们的女人。”  

“所有马匹牛羊,谁能抢到,就是谁的!”  

才出兵南夏没多久,拓跋力微的第二个可寒令就又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所有部落。  

不同于出兵南夏的早有准备,攻打没鹿回部的可寒令很突然。  

但这并没有妨碍拓跋鲜卑诸部大人的响应拓跋力微的征召。  

这么多年来,拓跋力微可寒已经一再证明了他就是天女之子,是草原上无人能比的雄杰。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春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几乎每个部族的食物都差不多快要吃完了,而且牛羊正是最瘦弱的时候。  

如果能有机会给族里补充一些食物,那正是最好不过。  

没鹿回部或许算得上是大部落,但那是对其他小部落来说的,对于他们拓跋鲜卑来说,根本不足为惧。  

正当各部的大人带着人不断地聚集过来的时候,拓跋力微依旧没有死心,他让人彻底调查了窦氏和拓跋禄官的去向。  

最终他得知,拓跋禄官带着窦氏及自己的妻儿亲信数十人,向着西南方逃了。  

“他们一定是去投靠了没鹿回部,一定是的!”  

拓跋力微恨得牙龈都快咬出血了,“待我灭了没鹿回部,我一定要亲手把这两个人剥皮!”  

自从早些年与司马懿结盟,得到司马懿许以辽东之地后,拓跋鲜卑就已经放弃了北川之地,不断地向辽东方向迁徙。  

这也是为了避开汉国的威胁。  

西南边,正是夹于汉国与拓跋鲜卑之间的没鹿回部。  

那个贱妇和逆子,往那个方向跑了,除了是去投靠窦宾,还能干什么?  

虽然拓跋鲜卑诸部以最快的速度,正源源不断地前来汇集,但怒火冲天的拓跋力微已经等不及了。  

他决定带着已经到来的族中勇士立刻出发。  

黑衣执事见此,连忙劝阻道:  

“可寒,窦宾虽谋刺可寒未成,但他逃了回去,岂会没有准备?可寒不可掉以轻心。”  

“且据斥侯回报,没鹿回部大军已距这里不过三十里,半日可至,我族中勇士近半又不在,可寒更应该小心行事。”  

“可寒怒而兴师,以无备击有备,此乃用兵之大忌,岂有胜算?”  

“与其攻之,不如守之,快则再等两天,慢则不过三五日,诸部便可皆至,可寒何愁没鹿回部不灭?”  

黑衣执事连番劝阻,这才拉住了因为妻儿背叛而差点冲昏了心思的拓跋力微。  

换成他人,拓跋力微说不得就要暴跳如雷。  

但黑衣执事素来料事无有不中,故而他最后只能是恨恨地说道:  

“那就暂且让那窦宾多活两日。”  

然后又对左右下令道:  

“速去传令各部大人,两日内但有不至者,视为与没鹿回部暗通,与叛族同罪!”  

拓跋力微连下可寒令,拓跋鲜卑内外诸部大人,皆是凛然。  

他们不敢怠慢,无论远近,皆是连忙召集族中勇士匆匆赶来。  

连连催促各部大人,拓跋力微又对着已经到来的首领说道:  

“吾等虽然暂时守之,但却不能示敌以弱,且贼人已至此处不足三十里,吾需一先锋,率勇士前去试探一番,何人敢去?”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一少年站了出来,大声道:  

“可寒,我愿意前往!”  

拓跋力微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孙子拓跋猗迤。  

若是换成平时,拓跋力微看到自己的孙子如此自靠奋勇,自然是高兴。  

但此时他一看到自己这个孙子,心里却是有些膈应。  

原因无他,因为拓跋猗迤是拓跋沙漠汗之子。  

虽然他默许二儿子拓跋悉鹿除掉大儿子拓跋沙漠汗,但在大儿子拓跋沙漠汗失踪生死不明后,他心里很快又有些后悔。  

因为愧疚,所以他仍让拓跋沙漠汗之子拓跋猗迤统领其父旧部。  

作为拓跋力微的大儿子,拓跋沙漠汗的旧部,自然是拓跋鲜卑核心八部之一。  

拓跋力微发出可寒召集令,核心八部肯定是第一时间到达。  

“吾孙颇有勇气,奈何年纪尚浅,且统领部族时日不长,经验不足,可随吾左右作战。先锋人选,最好是择一老成之人。”  

拓跋力微一口回绝了拓跋猗迤的请战。  

他的目光,落在其他人身上。  

“禀可寒,我亦愿意作先锋!”  

在拓跋力微的目光来回扫了几遍后,乌丸王库贤终于站了出来,请命道。  

拓跋力微一看,顿时大喜:  

“库贤大王能为吾分忧,不负吾昔日信重于你。”  

外部诸大人中,乌丸王库贤算得上是拓跋力微亲近之人,再加上乌丸在六十八部异姓部落中,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部落。  

六十八部异姓部落大人,以乌丸王库贤最有势力,故而拓跋力微多有拉拢之举。  

只听得他又说道,“诚如执事所言,没鹿回部此番前来,乃是早有预谋,故而吾愿再赠你三百匹好马,以壮军力。”  

派大军南下,已经抽掉了拓跋鲜卑大半好马。  

此时没鹿回部来犯,拓跋力微不得不把还能跑起来的马匹,全部都收拢了过来。  

换成往常,三百匹好马根本入不了眼。  

但眼下这个情况,却是算得上是慷慨之举。  

库贤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见他又行了一礼:  

“谢过可寒,可寒只管安坐帐内,且听我的好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