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刺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龙带着窦宾回到队伍,当事人窦宾甚至还有些惊魂未定,尚未完全回过神来。  

直到他被放下,他竟是呆呆地说了一句:“好马!”  

韩龙洒然而又得意地一笑:“当然是好马,这可是纯种的西域天马呢,冯君侯曾经的坐骑,后来冯君侯亲自送给了我。”  

(第992章千里不留行)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是在说谁呢?  

当然是在说为国为民的韩大侠。  

不错,正是冯大司马亲口说的。  

作为天下游侠的总盟主,亲口说出这个话,谁敢不服气?  

不过这一次当众失了手,让韩大侠觉得颇有些没面子。  

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对面,心里还在不死心地盘算着,只听得队伍里就有人大喝一声:“放!”  

隐藏在队伍里的汉军弓驽手,纷纷举起早就准备好的弓弩,向着对面暴射!  

对面的黑衣执事早已让狼奴护着拓跋力微向后退去,却是没有想到有人竟是如此不讲武德,连续来两次阴的。  

一直在注意着对面的他,听到对面有人喊“放”字时,就已经觉得不对,下意识地张口又喊第二次:“狼奴!”  

忠心的狼奴们以撞翻马匹的那人为首,把黑衣执事和拓跋力微紧紧地围在中央。  

然后…  

一阵箭矢猛然射至!  

这不是一般的箭矢,而是汉军特有的强弩。  

经过诸葛夫妇及冯氏夫妇改进过的汉弩,穿透力极强,威力极大。  

狼奴只是力大,就算再怎么不惧生死,也不是铜皮铁骨,刀枪不入。  

对面射出来的箭矢并不密集,毕竟重弩这玩意,射的时候是很爽,但举的时候不好举。  

就算如此,在毫无防备之下,挡在前面的狼奴,一下子就被射中了好几人。  

只听得“噗噗噗”,如同击打败革的声音。  

弩箭很是干脆地透入了狼奴的身体,让他们没有发出多余的声音,整个人就软软地倒了下去。  

甚至有一支弩箭,就从狼奴的身体透出来,带血的箭头就近在黑衣执事眼前几寸的地方。  

精心培养出来的狼奴,就这么轻易地被人杀死,这让黑衣执事心头猛地一颤。  

他惊骇于汉军弓弩之利的同时,又是心疼无比目眦欲裂。  

当年黄巾军势如烈火,席卷中原,最后却因为后继乏力,被官兵反扑而亡。  

难道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继续支持更多的黄巾力士吗?  

不是的。  

因为韩氏也没有太多的狼奴。  

甚至可以说,培养一个狼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黄巾之事几乎把家族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狼奴消耗殆尽。  

陇右拦截冯永又把黄巾之事后好不容易再培养起来狼奴消耗大半。  

如今族里的狼奴,已经是少之又少,早已无法与数十年前的盛况相比。  

损失太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想要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来培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偏偏这些年来,草原上的部落,越来越少,能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窄。  

如果狼奴的日益减少,能让中原持续混乱,持续消耗汉人的元气,为韩氏重回汉地打下基础,本倒也是在计划之中。  

谁能料到…  

都怪冯明文!  

好几个狼奴就这么白白死在自己面前,简直就是让黑衣执事心痛万分。…。。  

不过他的喝声,终于是把拓跋力微彻底唤醒了。  

“护卫!护卫!”  

拓跋力微跳脚大叫,让跟随过来的拓跋鲜卑人,开始手忙脚乱地冲上来保护。  

错失良机的韩龙等人,并没有冲上来做最后的一搏,而是开始纷纷掉转马头,向后方跑去。  

为了不引人起疑,他们这一次带过来的人本就不多。  

再冲过去虽然未必没有机会,但希望肯定不大。  

到时候被人缠住反而得不偿失。  

看着窦宾等人转身而逃,惊魂未定的拓跋力微,下意识地看向黑衣执事,有些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句:  

“执事,这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一回事?  

难道你还看不出来,我们被人阴了?  

黑衣执事看了一眼拓跋力微,面色阴沉无比:  

“可寒,我们被窦宾骗了,他其实已经投靠了汉人。”  

“什么?窦宾投靠了汉人?”  

这一回,拓跋力微是真的不敢相信。  

“他怎么会…怎么敢…”  

按拓跋力微的想法,窦宾最多是背叛了自己,想要趁着自己不备,再加上族中大半勇士不在,以小吞大,吞并掉自己的部落。  

没想到窦宾竟是直接投靠了汉人?  

“错不了!”  

黑衣执事目光沉沉地看着快要消失在地平线的韩龙一行人,语气里同样有着不可思议与惊怒交加:  

“刺杀可寒的那个人,正是前番刺杀了轲比能的刺客,乃是冯瘟神门下的爪牙走狗!”  

听到黑衣执事的话,拓跋力微悚然一惊,骇然道:  

“冯瘟神?冯瘟神不是正在攻打河北吗?他怎么会来这里了?”  

虽然平日里的骂冯某人鬼王长瘟神短的,但草原上,一旦听到这个人亲自出手,谁心里不得颤几下?  

对于拓跋力微的失态,黑衣执事目光闪了闪,却是没有多说,只是提醒道:  

“可寒,未必就是冯瘟神亲自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