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犹豫(2/3)
问道:
“子上这般摇头,莫不是觉得这茶有所不妥?”
司马昭心里一惊,连忙抬头看向冯大司马,同时摇头:
“没有没有!”
感受到冯大司马探询的目光,司马昭解释道:
“昭只是在感慨,大司马当真是学究天人,竟能让南中这等蛮荒之地,出产茶叶红糖这等好东西,昭心中委实佩服不已,故而有所感叹。”
冯大司马闻言,哈哈大笑,指了指司马昭:
“看不出来,子上倒是这么会说话。”
“大司马过奖了。”
“不是过奖,”冯大司马意味深长地看着司马昭,“恐怕正是因为你这么会说话,所以司马公才会让你连续两次前来长安吧?”
司马昭闻言,有些尴尬一笑,不知如何作答。
冯大司马见他这番模样,倒也没有继续为难他,而是开口问道:
“却不知子上这一回,又是为何而来?”
听到冯大司马终于提起正题,司马昭顿时就是精神一振,正欲开口,然后又看了一下左右。
冯某人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左右都下去。
其实司马昭本是想换个更私密的地方说话,但看到冯大司马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没有动身的样子,他也只能是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势不如人,根本没有权力提更多的要求,如之奈何?
咽了一口口水,似乎觉得不够,司马昭又举杯喝了一口茶,这才说道:
“其实大人让我过来,只是带一句话给冯君。”
“哦?”冯大司马举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把茶杯放到桌上,神色平静地问道,“是什么话?”
“君欲取洛阳乎?”
冯大司马眼睛微微一眯,放在桌上的手轻微动了一下,碰到了手边的茶杯。
盯着司马昭好一会,看得司马昭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冯大司马这才开口道:
“这是司马公的意思?”
司马昭苦笑:
“自然如此。若不然,难道昭还敢私下里跟冯君说这句话?”
冯大司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司马昭,两人之间,忽然安静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冯大司马突然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果然不愧是司马仲达啊!”
和历史上的司马懿一模一样。
知时务,能隐忍,又狠决。
最初不愿意出仕曹操就装病,一听要入狱就连忙就职。
打得过就八日急行一千二百里,打不过就女装千里请战。
就算是面对曹爽这头猪,也能隐而不发,静待时机。
在这个位面,司马懿仍是同样的风格。
知道打不过,就算是手头有二十万大军,也能不顾后方洛阳魏伪帝的督促,弃守关中。
如今知道自己守不住洛阳,干脆拱手相送。
若是因此而轻视此人,一不小心就会付出代价。
原历史的曹爽和这个位面的魏延,就是榜样。
看到冯大司马如此大笑,司马昭有些不明所以,也不知道冯大司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冯君何故发笑?”
“没有什么。”冯大司马抹了抹眼角,揉了揉双颊,努力让自己恢复正常,“司马公恐怕不会就这么轻易让出洛阳吧?不知道有什么要求?子上但请说无妨。”
司马昭神色有些郝然:
“诚如大司马所言,大人欲以洛阳一城,换一条道路。”
冯大司马一听,顿时就是有些好奇:“道路?什么道路?”
“从太原到邺城的商道。”
“从太原到邺城的商道?”冯大司马重复了一下,立刻就明白过来,“司马公是想要我们放开井陉,让商队往来?”
“正是。”
太行八陉,最好走的一陉,就是井陉。
这条道,又是并冀二州的要冲之道。
秦灭赵,走的是这条道。
秦始皇死后,李斯赵高等人也是走这条道运尸体回咸阳。
韩信破赵灭代,走还是这条道…
背水一战,指的正是这一战。
而世有传闻,冯某人手里的《武安君兵法》,正是在这一战之后,被李左车送给了韩信。
“我不明白,现在洛阳仍是在司马公手里,长安明里暗里前往洛阳的商队,不知几何。”
冯大司马有些疑惑地问道,“要知道,商队愿意从长安去洛阳,可不一定愿意从绕道太原。”
以前函谷关还在魏国手中时,汉魏双方在明面上,都是对崤函古道上往来的商队,严加审查。
于是有不少商队为了避开稽查,从茅津古渡等地方走私偷运货物。
所以这才有了后面的虎卫军偷渡茅津,糜郎君夜中接应的事情。
如今函谷关一丢,对于魏国来说,洛阳几乎就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放什么人,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都是大汉说了算。
在大汉的刻意放纵下,这往来的商队,也是日多一日。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居然还想着要多开一条商道,确实让冯大司马有些诧异。
难道他就不怕再来一次茅津渡事件?
就算是吸取了教训,严加防范,但关口一开,风险也会跟着增加。
以司马懿老乌龟的性子,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图什么?
难不成,许昌之事泄露了,或者这么快就传到司马懿耳中?
“子上这般摇头,莫不是觉得这茶有所不妥?”
司马昭心里一惊,连忙抬头看向冯大司马,同时摇头:
“没有没有!”
感受到冯大司马探询的目光,司马昭解释道:
“昭只是在感慨,大司马当真是学究天人,竟能让南中这等蛮荒之地,出产茶叶红糖这等好东西,昭心中委实佩服不已,故而有所感叹。”
冯大司马闻言,哈哈大笑,指了指司马昭:
“看不出来,子上倒是这么会说话。”
“大司马过奖了。”
“不是过奖,”冯大司马意味深长地看着司马昭,“恐怕正是因为你这么会说话,所以司马公才会让你连续两次前来长安吧?”
司马昭闻言,有些尴尬一笑,不知如何作答。
冯大司马见他这番模样,倒也没有继续为难他,而是开口问道:
“却不知子上这一回,又是为何而来?”
听到冯大司马终于提起正题,司马昭顿时就是精神一振,正欲开口,然后又看了一下左右。
冯某人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左右都下去。
其实司马昭本是想换个更私密的地方说话,但看到冯大司马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没有动身的样子,他也只能是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势不如人,根本没有权力提更多的要求,如之奈何?
咽了一口口水,似乎觉得不够,司马昭又举杯喝了一口茶,这才说道:
“其实大人让我过来,只是带一句话给冯君。”
“哦?”冯大司马举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把茶杯放到桌上,神色平静地问道,“是什么话?”
“君欲取洛阳乎?”
冯大司马眼睛微微一眯,放在桌上的手轻微动了一下,碰到了手边的茶杯。
盯着司马昭好一会,看得司马昭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冯大司马这才开口道:
“这是司马公的意思?”
司马昭苦笑:
“自然如此。若不然,难道昭还敢私下里跟冯君说这句话?”
冯大司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司马昭,两人之间,忽然安静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冯大司马突然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果然不愧是司马仲达啊!”
和历史上的司马懿一模一样。
知时务,能隐忍,又狠决。
最初不愿意出仕曹操就装病,一听要入狱就连忙就职。
打得过就八日急行一千二百里,打不过就女装千里请战。
就算是面对曹爽这头猪,也能隐而不发,静待时机。
在这个位面,司马懿仍是同样的风格。
知道打不过,就算是手头有二十万大军,也能不顾后方洛阳魏伪帝的督促,弃守关中。
如今知道自己守不住洛阳,干脆拱手相送。
若是因此而轻视此人,一不小心就会付出代价。
原历史的曹爽和这个位面的魏延,就是榜样。
看到冯大司马如此大笑,司马昭有些不明所以,也不知道冯大司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冯君何故发笑?”
“没有什么。”冯大司马抹了抹眼角,揉了揉双颊,努力让自己恢复正常,“司马公恐怕不会就这么轻易让出洛阳吧?不知道有什么要求?子上但请说无妨。”
司马昭神色有些郝然:
“诚如大司马所言,大人欲以洛阳一城,换一条道路。”
冯大司马一听,顿时就是有些好奇:“道路?什么道路?”
“从太原到邺城的商道。”
“从太原到邺城的商道?”冯大司马重复了一下,立刻就明白过来,“司马公是想要我们放开井陉,让商队往来?”
“正是。”
太行八陉,最好走的一陉,就是井陉。
这条道,又是并冀二州的要冲之道。
秦灭赵,走的是这条道。
秦始皇死后,李斯赵高等人也是走这条道运尸体回咸阳。
韩信破赵灭代,走还是这条道…
背水一战,指的正是这一战。
而世有传闻,冯某人手里的《武安君兵法》,正是在这一战之后,被李左车送给了韩信。
“我不明白,现在洛阳仍是在司马公手里,长安明里暗里前往洛阳的商队,不知几何。”
冯大司马有些疑惑地问道,“要知道,商队愿意从长安去洛阳,可不一定愿意从绕道太原。”
以前函谷关还在魏国手中时,汉魏双方在明面上,都是对崤函古道上往来的商队,严加审查。
于是有不少商队为了避开稽查,从茅津古渡等地方走私偷运货物。
所以这才有了后面的虎卫军偷渡茅津,糜郎君夜中接应的事情。
如今函谷关一丢,对于魏国来说,洛阳几乎就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放什么人,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都是大汉说了算。
在大汉的刻意放纵下,这往来的商队,也是日多一日。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居然还想着要多开一条商道,确实让冯大司马有些诧异。
难道他就不怕再来一次茅津渡事件?
就算是吸取了教训,严加防范,但关口一开,风险也会跟着增加。
以司马懿老乌龟的性子,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图什么?
难不成,许昌之事泄露了,或者这么快就传到司马懿耳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