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诚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上大将军让我领大军在南边讨贼,北边的司马懿居然如同提前知晓了一般,好巧不巧地就立刻发兵上党。”  

“来来来,秦校事,你给我说道说道,这个事情委实是让我疑惑久矣,烦请你给我解惑解惑?”  

秦博登时就是满头冷汗,连声辩解道:  

“大司马,这绝对是巧合!”  

冯大司马“哈”地一声冷笑:  

“若是换作别人,我自然相信是巧合,但你们那位上大将军嘛…”  

脸上浮起不屑之意:  

“他可不是第一次了,当年他就是这么利用我外舅的信任,这才导致外舅身首异处,到现在都不能好好安葬。”  

“现在,”冯大司马一只手搭到膝上,身子微微向倾,冷冷地盯着秦博,“秦校事,你且如何证明,让我如何相信这一次,他不是故意的?”  

外舅?  

秦博的心里转了好一会,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在说关云长。  

是了!  

秦博听到冯大司马这个话,心里勐地一震!  

在那一刹那间,他感觉自己已经抓到了冯大司马一反常态的原因。  

冯大司马可是关家的女婿啊!  

一念至此,秦博更是想起来一件大事:  

听闻冯大司马的大人,正是殁于夷陵一役!  

如果说,荆州一战,上大将军是半个主谋。  

那么,夷陵一战,上大将军可就是主帅了。  

所以说,冯大司马心里怎么可能会对上大将军没有仇怨?  

恐怕不但有,而且还不小。  

去年这一战,在大司马看来,他怀疑自己被上大将军摆了一道,心里怕是更加怨恨了。  

想通了这一点,秦博已经完全明白过来。  

可是很快,他额头又冒出一层细汗。  

无它。  

只因就算是知道了,一时间,他竟是半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该如何劝说冯大司马。  

毕竟那可是杀父杀舅之仇。  

若是一不小心说错了话,说不得冯大司马连自己都怨恨上了。  

为给陆伯言说情,把自己都搭上去,那就真是太不值得了。  

早年的时候,校事府墙倒众人推,陆伯言可没少给陛下上奏,言自己等人的不是。  

可是想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又必然要先化解冯大司马心里的怨气。  

这…这…  

秦博心里暗暗叫苦不已,同时又忍不住地有些腹谤:  

陆伯言啊陆伯言,你可真是害死我了!  

校事府出身的秦博,自然不是什么君子,更不是什么好人,而是十足的小人。  

遇到眼下这种情况,他自然是要先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所以新旧恩怨交织之下,他竟是对陆逊也有些怨恨起来。  

早些年校事府在吴国搞风搞雨,弄得人鬼皆避的时候,秦博就已经明白了一件事:  

要助人成事,大多是要耗费不少力气;而要坏人成事,有时候只要费几句口舌就够了。  

更别说眼前这位冯大司马,  

乃是现在汉国的第一权臣。  

他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坏事,想要助自己成事,那也是易如反掌。  

以己度人,秦博没有太多的犹豫,硬着头皮说道:  

“大司马容禀,陛下自迁都建业,就早已把荆州诸事,皆付于上大将军。”  

“且去年一战,陛下亲自领军在东边攻伐合肥,又岂能分神于荆州战事?”  

“故而襄阳一战,乃是上大将军自主谋划,若是有考虑不周之处,那也是上大将军无意中得罪了大司马,与陛下何干?”  

“今博前来,乃是奉了陛下之命,非上大将军之令。大司马私怨于上大将军,却牵扯于陛下,于理不通。”  

“况博今为公事,大司马却以私怨阻之,到时世人皆言大司马公私不分,私在公上,博窃为大司马所忧。”  

至于荆州之事,反正冯大司马也只是含湖提了一下,没敢说得太过明白,秦博自然也就是乐得装湖涂。  

毕竟现在汉吴两国仍是互为盟国,影响大局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当面说出来。  

“好一句自主谋划!”  

冯大司马是什么人?  

想在他面前巧言令色,文过饰非?  

但见他指着秦博,不为所动地说道:  

“秦校事,依你所言,难道你们的上大将军打下了襄阳,不是吴国的疆土吗?”  

“难道我大汉空费了那么多的钱粮兵器军士,不是事实吗?”  

“难道因为你们上大将军的一封来信,导致我大汉关中兵力空虚,被魏贼趁机袭击上党,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吗?”  

连接质问了三个问题,冯大司马这才收回双手,撑到膝盖上,大马金刀地质问道:  

“你们吴国从魏贼那里夺得了那般多的好处,现在又想向我们大汉索求好处,这天下的好事,你们难不成想全占遍吗?”  

“大司马此言差矣!某前来,是为了吴汉两国并力讨贼之事,怎么就成了占便宜?”  

事到如今,秦博也只能是死咬着“并力讨贼”说事了。  

冯大司马又笑,用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膝盖,道:  

“秦校事口口声声说大汉与吴国是盟国,要并力讨贼,现在,你们得了偌大的好处,可是你就是不愿意正面回答如何补偿我大汉之事?”  

说着,他摇了摇头,“秦校事啊,你这样让我很为难啊!既是盟友,那就应该是好处均分,哪有一方好处全占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