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战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松了下来,笑着问道:  

“明文这一次,扭败为胜,不但收复上党,逼得司马懿败走冀州,同时还派人攻取了函谷关陕地,功不可谓不大。”  

“却不知明文这一次,想要什么样的赏赐?”  

冯永连忙摆手:“赏赐乃陛下御下的权柄,臣岂敢主动邀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与第一次听到“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心情不同,阿斗忍不住地哈哈一笑,指了指冯永:  

“你这个轱辘话,翻来覆去,竟是让人抓不住首尾。行吧,你既不邀功,那我就自己作主了,只是到时候你可别又要找什么借口推辞了。”  

“不会,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哈哈哈…”  

天子车驾驶入长安城,早就等候在大街的士吏百姓,立刻掀起了浪潮般的欢呼:  

“万岁!”  

“万胜!”  

万岁是给天子的,万胜是给跟随在车驾后面的将士们的。  

待护卫天子车驾的禁军过去,紧跟着过来的,便是凯旋归来的将士。  

他们才是今日的主角。  

虽已是入了初冬,寒意已至,但士吏百姓仍是将不知从哪里寻得到的瓜果,开始往昂然列队入城将士们丢去。  

更有大胆些的妇人,连手冲上前,看着哪个儿郎顺眼,便往他怀里塞果子,顺便或摸一把,或掏一把,占个便宜。  

看到那些妇人的举动,小娘子则显得有些羞涩,只是跟在她们后面,悄悄地塞个手绢什么的。  

如今的长安城,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已是恢复了不少人气。  

更重要的是,草原、凉州,乃至西域,都有不少商队往来。  

再加上大汉对草原胡人的政策,胡人不算少。  

一些草原上来的胡女,看到眼前这般情景,不由地瞪大了眼。  

皆说汉人知礼守礼,可是这些女子怎么看上去,一点也不比我们草原女子收敛啊!  

“她们这是在做什么?”  

有人已经在蠢蠢欲动。  

旁边有老妪笑着解释道:“自然是看对眼的郎君表爱慕之意。”  

“还可以这样?”  

“有何不可?”  

听到这个话,有胡女已经是两眼放光,尖叫着就冲了上去,学着那些妇人,伸手就欲乱摸。  

汉家儿郎,特别是汉军将士,如今在草原可受欢迎了。  

只要能嫁个汉军儿郎,再给他生下儿女,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分田,分地,分毛料,分股利…  

“哪来的胡女,也敢来凑热闹?”  

“你们摸得,我摸不得?阿郎,看我,看我!”  

“那边去!莫得妨碍我!”  

“我偏不!汉家天子说过,汉夷如一呢!”  

那些讲武堂出来的将校最是受欢迎。  

年纪不大,偏偏既有军中将士的英武,身上又有一股特殊的文气。  

那些妇人,最是爱看这些年青将校努力想要掩饰自己红脸,却又无能为力的青涩模样。  

随着胡女的加入,场面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尖锐的哨声及时响起,维持秩序的金吾卫赶来,开始控制场面。  

领头走在前面的赵广,骑着高头大马,全身裹在明晃晃的明光铠里,左顾右盼,颇是得意,样子极是骚包。  

那些女子可不敢拦住他的马,最多也就是有人向他扔些瓜果。  

但对于身裹铠甲的赵广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忽然,一个木瓜砸到赵广的脑袋上。  

“冬!”  

赵广晃了晃脑袋,感觉扔瓜的人手劲颇大。  

下意识地转头看去,但见人头攒动,哪里看得出来是哪一个扔的?  

倒是周围的女子,看到他转头看来,人人皆以为这位俊美的将军是在看自己,不禁纷纷挥手尖叫。  

赵广没有找到目标,只得放弃。  

哪知他才刚转回头,眼角的余光就看到一个黑影飞过来。  

这一回,他没有大意,闪电般地伸出手,接住了砸过来的木瓜。  

同时再次转头,看向木瓜飞过来的方向。  

这一回,他终于看清了对方。  

但见黄舞蝶正从大街的食舍窗户探出身来,正兴奋地挥手对着自己打招呼。  

她身边还有中都护右夫人,以及好几个小脑袋冒出来,扒着窗台看着下边的热闹。  

赵广咧嘴一笑,抛了抛手里木瓜,示意自己收下了。  

虽然不知道这位俊美将军手里的木瓜是谁扔的,但看到他收下木瓜的动作,不少妇人又是发出尖叫声。  

延熙四年,汉军将士得胜归来,立功将士皆有封赏。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件事:  

冯永迁大司马,仍领中都护一职,录尚书事,开府治事。  

蒋琬迁大将军,加行都护,与冯永同录尚书事。  

同时天子下诏,未央宫北边的桂宫,本是孝武皇帝专为后宫嫔妃修建居住之所。  

只因迁都匆忙,故而早年未曾来得及收拾桂宫,后宫嫔妃不得已同住未央宫。  

如今桂宫整理完毕,皇后将率众嫔妃迁居桂宫,不再在未央宫居住。  

这个诏令,代表着未央宫正式成为季汉纯粹的政治核心场所。  

虽然桂宫与未央宫有阁道相通,但终究是隔了宫墙,这也意味着皇后疏远了季汉的政治中心。  

当然,她仍然可以通过阿斗影响朝政,以阿斗的性子,也不可能摆脱皇后的建议。  

但终究是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