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渡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向着对岸涌去。  

“将军,不好啦,贼军已经向着中军这边冲过来了!”  

汉军的后军到达对岸,彻底宣告了强渡丹水的胜利。  

这一回,就连亲卫都按捺不住了:  

“将军,请及早做决断吧!”  

“决断?什么决断?现在还能有什么决断?”  

这个时候,魏将反而平静了下来:  

“本就兵少于贼,又后无援兵,这么长的河段,换谁来都守不住,我还能有什么决断?”  

满面焦虑的亲卫走上前,压低了声音,急促地劝道:  

“将军,不如退吧?吾等誓死护送将军退回长子…”  

“长子同样是个空城,退回那里有何用?”  

魏将惨然一笑:  

“孙将军让我至少要守足五日,现在连两天都没到,我就算是逃回去,同样是难逃一死。”  

“将军欲死战乎?”  

魏将瞟了亲卫一眼,不语。  

他默默地看了前方,直到亲眼看着前面已经开始有士卒溃败向后跑,这才语气沉重地说道:  

“传吾令,举白旗,让将士们弃械而降吧。”  

“啊?将军,这…”  

按大魏律令,失土都是重罪,更别说主动降贼。  

所以先帝在时,就算是守不住疆土,主将要么是战死,要么是自尽。  

哪怕是力竭被俘,亦要主动求死,哪有降贼一说?  

前方的喊杀声越来越近,魏将踢了一脚亲卫,喝骂道:  

“速去!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看着亲卫茫然地去传令,魏将长叹了一口气。  

大魏,再不是以前的大魏了。  

而汉国,也再不是以前的汉国。  

输给汉军,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汉军的一个年青将校一马当先,眼看着就要冲至魏贼中军的范围,没成想魏军竟是开始主动弃械投降。  

眼看着首功擦肩而过,气得他举刀大骂:  

“贼子,连死战的勇气都没有,无胆鼠辈!”  

但见长刀所指的方向,忽然出现了一队人,原来正是魏将在亲卫的护送下,来到冲在最前面的汉军面前。  

虽然失去俘贼军主将的大功,但第一个接受贼军主将的投降,也算是勉为其难吧。  

得知魏将既没有逃跑,也没死战,而是选择了主动投降,这让紧跟着渡水过来的石苞有些诧异。  

他认真地打量了一下对方。  

发现对方也正在打量自己。  

“君识明暗,知正邪,欢迎之极。”  

魏将却是摇头苦笑:  

“将军实在是太过抬举我了,今日看到将军命大军渡水时起,某便知此战必败。”  

说到这里,他认真地看向石苞,“某之所以降将军,其实就是想要解开心里的疑惑,否则的话,某虽死亦不甘心。”  

“疑惑?什么疑惑?”  

“观将军今日之举,想来是定是看出了东岸防备不足,所以这才敢举军渡水,打了某一个措手不及。”  

“但某又实在是想不出来,将军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  

虽说突发意外,孙将军不得不领大部将士回壶关。  

但前些日子的时候,大魏的将士,可是确确实实地在丹水东岸做了大量准备,故而这才留下了这么多的营寨与壁垒。  

按常理来说,看到这么多的营寨和壁垒,就算是再自信的将军,也要心生警惕之心,不敢轻举妄动。  

再加上又是初赶至此,理当一边让将士休整,一边小心试探查探。  

这一来二去,就算是最后发现对方乃是兵力空虚,但所费时间也得花个五六七八天不等。  

而且还得要考虑是不是有埋伏什么的。  

但眼前这位汉国将军的做法,却是鲁莽至极,简直就是把全军将士的性命拿来开玩笑。  

偏偏他的做法,却又正是让自己这边精心的准备起不到半点作用。  

这一仗,败得实在是太过莫名其妙,太过憋气了。  

所以他宁愿投降,也想着要问一问,眼前这位对手究竟是怎么想的。  

石苞听到降将的这一番言论,不动声色地把拿着望远镜的手负到后面,淡然一笑,道:  

“你可知我生平最钦佩者,是何人?”  

“在此之前,某与将军素未相识,如何知晓?”  

“我本不过一私贩之徒,幸得遇一贵人,才得以见于中都护面前。中都护不以我卑微,悉心提拔,这才有机会一展心中之志。”  

石苞缓缓道,“故而我这生平,最崇敬者,便那位贵人和冯都护。”  

“冯都护…可是冯鬼,呃,冯文…”降将结巴了一下,“呃呃,那位名震天下的冯将军?”  

“没错。”石苞点头,然后问道,“那你可知,当年也有人曾以虚设草人空城之计,想要欺诈冯都护。”  

“谁料到却是被冯都护识破,将计就计,最后俘获那人?”  

降将一怔,感觉这个事似乎有些熟悉,可是却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石苞也不说那人的名字,只是呵呵一笑:“我既最敬冯都护,自然曾对冯都护诸战经历多加了解。”  

说着,他双指成骈,点了点降将,“汝之计,与当年冯都护所遇何等相似,吾又岂会看不破?”  

听到石苞这么一说,降将虽然仍不知他是怎么看破的。  

但听到冯某人的名字,他已经是心服口服。  

原来是冯文和当年看破过的计策,此人又自称是冯文和亲自提拔起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