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赌输的代价(2/3)
辈,素来不愿意做那些欺瞒之事。
更别说在他眼里,这些可是大魏的坚定支持者,同时还为此战出了大力。
若是把他们就这么扔给西贼,那岂不是寒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
以后谁还敢给大魏出力?
所以他决定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一个选择的机会。
“诸位也知道,这些来,西贼势大,太傅虽有心伐贼,然则天意不遂,如之奈何?”
说着,孙礼对着他们拱手行礼:
“诸位,虽不想涨他人之志,但确实是礼无能,恐怕有负太傅所托,难以守住上党…”
好像有点说不下去了,孙礼哆嗦着嘴唇,艰难地吐出最后一句:
“故礼斗胆,请诸位早做准备才是,礼当会尽量拖延住西贼,给诸位多一些时间准备…”
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之后,也不知是不是终于消化了这些话,一个颤巍巍的老者,用力地拄了拄手里的拐杖,质问道:
“孙将军,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敢情你是真的打算要逃?”
孙礼面有愧色,有些不敢与众人的目光对视。
他也想守,可是太傅的军令,却是让自己放弃上党,保存实力。
最重要的是,孙礼自己也知道,上党肯定是守不住了。
因为自己手里的兵力,不足以守住上党。
若是中监军(即司马师)能攻破高平关,守住了长子南边的缺口,说不得还能尝试一番。
就算拿不下高平关,只要能拖住高平关的贼子,不让他们从高平关出来,自己也敢赌一赌。
可是中监军高平关兵败,现在连能不能守住高都城都是个问题。
自己被西贼两线夹击,最多只能应付一面,而太傅又已经做出了决定,难啊!
“孙将军,按大魏律令,失土乃是大罪,现在你连守都没打算守,难道就没想过后果吗?”
看到孙礼仍是黯然不语。
不少人皆是恨恨地看着他,若非周围的侍卫亲兵皆是持刀佩剑,说不得就有人按捺不住冲上去与此人较量一番。
看到群情激愤,有聪明者,已是悄悄地向着门口退去。
入他阿母的!
看这情况,这孙德达是已经下了决心,肯定不愿意守上党了。
若不然,怎么会连大魏失土重罪都不放在眼里?
有人出了太守府,回头再看看,心里已经在破口大骂:
这曹魏真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先帝在时,就算是不断丧师失土,但底下的这些军将,又有哪个敢轻易弃守疆土?
就算是再打不过汉军,也要以死明志——要么死要阵前,要么死在任所里。
现在呢?
贼兵还没到呢,就想着要逃跑!
“武皇帝,文皇帝啊,你们在黄泉之下,若是有知,就睁开眼看看吧!”
一个皓首皤皤的老者,被人扶着走出太守府,站在大街上,悲声哭喊:
“大魏衰落至此,你们要是在天有灵,就显灵救救大魏吧!”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都是有优待的。
有些就算是老人犯了罪,官府都没有办法对他如何。
律法苛刻一点的,最多也不过是让其子女顶罪。
就算是律法越发完善的后世,都只能对某些坏老人莫可奈何…
更别说人均寿命普遍太短的古代,只要上了一定年纪,那可都算得上是人瑞。
祥瑞这种东西,怎么能说是坏的呢?
对吧?
所以面对这个人瑞在大街上嚎丧,孙礼也是头疼而又无奈。
他把形势明明白白地告知他们,是想让他们及早做好准备。
没想到这些人,非但不感激自己,反而是反咬一口。
“算了,吾已是尽了心意,他们如何决定,与吾无关。”
孙礼长叹一口气。
只要无愧于心就好。
眼下也只有用无愧于心安慰自己了。
军令如山,军情似火,孙礼自然不可能再挤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其它。
百姓肯定是来不及迁走了。
但府库里各类物资,自然是能搬多少就搬多少。
这几年来,若非洛阳是大魏的都城,设有大魏最大的武库和太仓,太傅岂能支撑下来?
但就算是河内河南再富足,太仓的储粮再多,也不可能养得起这般多的将士。
若不是许昌那边,有不少老臣还算是清醒,力主保证洛阳粮草的供应。
洛阳军中,怕是在去年春旱的时候,就得要断粮。
饶是如此,因为大将军和太傅的不和,各地送至洛阳的粮食仍是日渐稀少。
太傅以后想要朝廷下拨粮草,怕是都要仰大将军的鼻息。
想起太傅在前方伐贼,偏偏被大将军在后方卡住粮草,孙礼心里更是不忿。
这一次多好的战机,为何太傅要如此冒险,亲入险地?
因为洛阳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与西贼打一场正面的持久战,所以只能冒险,早日夺下要害之地,定下大局。
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战果。
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天不偌大魏啊!
孙礼怀着这样的心思,再没有去管那些人,而是步伐匆匆,亲自去监督军中的运送物资。
同时他还要做出防备,防止关贼突然出现在壶关城下,袭击自己。
毕竟关贼用兵,向来喜欢用骑兵搞突
更别说在他眼里,这些可是大魏的坚定支持者,同时还为此战出了大力。
若是把他们就这么扔给西贼,那岂不是寒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
以后谁还敢给大魏出力?
所以他决定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一个选择的机会。
“诸位也知道,这些来,西贼势大,太傅虽有心伐贼,然则天意不遂,如之奈何?”
说着,孙礼对着他们拱手行礼:
“诸位,虽不想涨他人之志,但确实是礼无能,恐怕有负太傅所托,难以守住上党…”
好像有点说不下去了,孙礼哆嗦着嘴唇,艰难地吐出最后一句:
“故礼斗胆,请诸位早做准备才是,礼当会尽量拖延住西贼,给诸位多一些时间准备…”
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之后,也不知是不是终于消化了这些话,一个颤巍巍的老者,用力地拄了拄手里的拐杖,质问道:
“孙将军,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敢情你是真的打算要逃?”
孙礼面有愧色,有些不敢与众人的目光对视。
他也想守,可是太傅的军令,却是让自己放弃上党,保存实力。
最重要的是,孙礼自己也知道,上党肯定是守不住了。
因为自己手里的兵力,不足以守住上党。
若是中监军(即司马师)能攻破高平关,守住了长子南边的缺口,说不得还能尝试一番。
就算拿不下高平关,只要能拖住高平关的贼子,不让他们从高平关出来,自己也敢赌一赌。
可是中监军高平关兵败,现在连能不能守住高都城都是个问题。
自己被西贼两线夹击,最多只能应付一面,而太傅又已经做出了决定,难啊!
“孙将军,按大魏律令,失土乃是大罪,现在你连守都没打算守,难道就没想过后果吗?”
看到孙礼仍是黯然不语。
不少人皆是恨恨地看着他,若非周围的侍卫亲兵皆是持刀佩剑,说不得就有人按捺不住冲上去与此人较量一番。
看到群情激愤,有聪明者,已是悄悄地向着门口退去。
入他阿母的!
看这情况,这孙德达是已经下了决心,肯定不愿意守上党了。
若不然,怎么会连大魏失土重罪都不放在眼里?
有人出了太守府,回头再看看,心里已经在破口大骂:
这曹魏真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先帝在时,就算是不断丧师失土,但底下的这些军将,又有哪个敢轻易弃守疆土?
就算是再打不过汉军,也要以死明志——要么死要阵前,要么死在任所里。
现在呢?
贼兵还没到呢,就想着要逃跑!
“武皇帝,文皇帝啊,你们在黄泉之下,若是有知,就睁开眼看看吧!”
一个皓首皤皤的老者,被人扶着走出太守府,站在大街上,悲声哭喊:
“大魏衰落至此,你们要是在天有灵,就显灵救救大魏吧!”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都是有优待的。
有些就算是老人犯了罪,官府都没有办法对他如何。
律法苛刻一点的,最多也不过是让其子女顶罪。
就算是律法越发完善的后世,都只能对某些坏老人莫可奈何…
更别说人均寿命普遍太短的古代,只要上了一定年纪,那可都算得上是人瑞。
祥瑞这种东西,怎么能说是坏的呢?
对吧?
所以面对这个人瑞在大街上嚎丧,孙礼也是头疼而又无奈。
他把形势明明白白地告知他们,是想让他们及早做好准备。
没想到这些人,非但不感激自己,反而是反咬一口。
“算了,吾已是尽了心意,他们如何决定,与吾无关。”
孙礼长叹一口气。
只要无愧于心就好。
眼下也只有用无愧于心安慰自己了。
军令如山,军情似火,孙礼自然不可能再挤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其它。
百姓肯定是来不及迁走了。
但府库里各类物资,自然是能搬多少就搬多少。
这几年来,若非洛阳是大魏的都城,设有大魏最大的武库和太仓,太傅岂能支撑下来?
但就算是河内河南再富足,太仓的储粮再多,也不可能养得起这般多的将士。
若不是许昌那边,有不少老臣还算是清醒,力主保证洛阳粮草的供应。
洛阳军中,怕是在去年春旱的时候,就得要断粮。
饶是如此,因为大将军和太傅的不和,各地送至洛阳的粮食仍是日渐稀少。
太傅以后想要朝廷下拨粮草,怕是都要仰大将军的鼻息。
想起太傅在前方伐贼,偏偏被大将军在后方卡住粮草,孙礼心里更是不忿。
这一次多好的战机,为何太傅要如此冒险,亲入险地?
因为洛阳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与西贼打一场正面的持久战,所以只能冒险,早日夺下要害之地,定下大局。
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战果。
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天不偌大魏啊!
孙礼怀着这样的心思,再没有去管那些人,而是步伐匆匆,亲自去监督军中的运送物资。
同时他还要做出防备,防止关贼突然出现在壶关城下,袭击自己。
毕竟关贼用兵,向来喜欢用骑兵搞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