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断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精锐的士卒,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若非底下的将士,有不少是将军多年带出来的。  

怕是早就人心浮动,萌生退意了。  

“那现在将军欲作何打算?”  

“长子已不可久留,我决定将大军分成两部,一部先行前往高平关,与魏昌汇合。”  

“余下一部,由我亲自率领,作为断后。”  

王含不由地与文实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皆是惊讶之色。  

他们没有想到,原本一直不惜伤亡,也要攻下长子的魏延,居然会如此果断退兵。  

而帐中的不少人,面上皆是藏着隐隐的欣喜之色。  

“将军,如今将士疲惫,已有厌战之心,退兵前往高平关休息,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  

看到帐中众人的反应,魏延表面不说,但心里却是涌现起一股悲哀。  

莫说是底下的士卒有厌战之心,恐怕就是将校,亦是尽有退意啊。  

这一战,已难再扭转局面了。  

魏延心里想着,嘴里随意地吩咐几声,把几个心腹留下。  

剩下的,便让他们回去整军,随时退兵。  

待其他人退出去后,被留下的几人左右看看,其中有一人站出来:  

“君侯,仅凭我们这点人马断后,万一贼子当真从长子出城来追赶,恐怕…”  

“恐怕什么?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魏延似是早料到了他们的反应,接口说道,“就算是贼子追上来了,第一个冲上去的,也是我。”  

“君侯?!”  

几人一惊,皆是心生不祥之意。  

魏延转过身,回到帅案后坐下,面容仿佛在一瞬间,变得苍老,只听他缓缓地说道:  

“上党丢失,我先是辜负了天子的信任,后又让将士疲于奔命,无辜送命。”  

“这一次我要主动断后,就是为了让余下的将士,能安全到达高平关,这算是我为他们所做的最后一点事吧。”  

魏延说到这里,抬起头来,对着他们几人说道:  

“你们皆是跟随我多年的老兄弟,这手底下的人,亦是我最信任的将士。”  

“你们回去告诉他们,这一次断后,凶多吉少,我不会强迫他们。”  

“他们若是愿意留下,自是最好不过。若是牵挂家中老小,亦可先退回高平关。”  

几个心腹顿时就是大惊,连忙表忠心:  

“君侯如何说这个话?君侯既说吾等是老兄弟,末将等人,又岂会抛下君侯?定是要誓死跟随将军。”  

进入军伍,早就当有战死的心理准备。  

冲锋陷阵,先登夺旗,断后掩护…总会有那么一天。  

而这一次,在私,是陪君侯征战,在公,是为国而战。  

有何惧哉?  

“好好好!”  

魏延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之意,“既如此,那吾等上下齐心,又何惧贼子?”  

魏延好歹也算是军中知兵的老将,魏昌的来信,有如一盆冷水,彻底把处于失去理智边缘的他浇醒了过来。  

重新冷静下来的魏延,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退兵事宜。  

一直在等着汉军攻打到城下的孙礼郭循等人,在发现对面突然停止了攻势之后,连忙登城观望。  

当孙礼看到汉军的动静时,心头不由地一紧:  

“不好!魏延这是要退兵了!”  

“莫不成是贼军力竭,魏延知攻不下长子,故而退之?”  

郭循虽然跟随魏延在军中呆了不短的时日,但终究是没有亲自领军上阵过。  

此时能看到魏延有退兵的迹像,但却看不出更多的信息:  

“我们要不要前去追击?”  

孙礼闻言,沉吟一下:  

“我看贼兵退兵,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非是慌乱败退,定有断后之后军。”  

“不过如果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贼子退走,只怕又要伤军中的士气。”  

畏蜀如虎的传言,早年可是在关中传了好些年。  

如今好不容易才有机会扳回一局,孙礼自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显露畏惧之意。  

只听得他说道:  

“郭先生且守城,待吾领军亲自去试探一番。”  

郭循一听孙礼要亲自领军前往,不由提醒道:  

“魏延乃是贼子中少有的猛将,此番虽败,但仍不可小视,孙将军还是要小心为上。”  

孙礼点头:  

“多谢先生提醒,我自会小心。”  

言罢,孙礼下了城头,点齐兵马杀出城来。  

“君侯,贼兵追出城来了!”  

“嗯,我看到了。”  

魏延领军在护城河边上勒马而立。  

他的前面,乃是这几日不少将士用性命才填平的通道。  

他的身后,是列阵而立的三千精锐汉军。  

孙礼领军出城后,不敢轻易上前。  

他一边让魏军在城下列阵,步卒在中,又特意让千骑环伺于两翼。  

然后派人上前询问是何人在挡路。  

待知道是魏延亲自领军断后时,孙礼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再派人去说道:  

“魏君侯,这是打算退兵吗?不是说要誓破长子城吗?”  

魏延冷笑,让人回话:  

“吾犹领军在此,何言退兵?”  

孙礼确定了是魏延亲自领军断后,再看到护城河对面汉军的严整阵列,心里就顿起疑惑之心。  

魏延乃是贼军的主将,居然会领军在对面,难道他不是要退兵?  

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他便不敢轻易派兵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