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大赌一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二次延迟回国日期。  

第一次是因为吴国需要额外的物资求助,所以其中一部分债务被用来延长一年的学习时间。  

而这第二次延长,却是没有任何理由,只是让他们随时听命行事。  

马田虽然被先帝称为言过其实,但终究也是能与丞相谈论军事谋划的人物。  

亲自领兵上阵可能不行,但纸上谈兵却是有一套。  

此时看到孙权种种做法,再结合他所掌握的情报,他很快就得出一个结论:  

孙权这是打算要明修水利,暗渡大江啊!  

“先生,什么赌?谁要赌?”  

罗宪和傅佥都已经是二十有余,正值人生最风华正茂的时刻。  

四年的水上生活,让他们的皮肤表面变得油光滑熘,一看就知道是经常泡水里。  

两人无所事事地坐在船头,抬头看着滚滚大江水,源源不断地冲击着石头山,激起无数浪花。  

浪声轰隆入耳,甚至感觉到有水沫飞溅到脸上。  

只是不管大江如何巨浪滔天,巍峨的石头城却是耸立不动,如同大象看着蝼蚁。  

虽然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但每一次看到石头城阻拦大江的模样,还是让罗宪等人止不住地惊叹:  

如此险要之地,当真是易守难攻,再加上吴国精于操船,若要攻之,不知是何等艰难?  

孙权定都于此,果然是有原因的。  

正在滴咕的两人,此时听到马先生的话语,不禁有些不明所以:  

“先生,军中不是说不能作赌么?”  

马田听到两人的问话,笑了笑:  

“吴国怕是又要出兵向北了。”  

“哦…”  

两人一听,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他们来吴国的这几年,除了因为去年旱情,双方相安无事之外。  

剩下的时间,吴人年年都会在江北与魏贼交兵,规模大小不一。  

说实在的,连罗宪傅佥他们自己都习惯了。  

相比于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大战役的大汉,吴国更倾向于连续不断地小规模袭扰。  

甚至就连前线的吴国将领们,也热衷于时不时越过边界掠夺。  

因为这种做法,就算是失败,损失也不大,而若是成功,却是既能邀功,又能掠夺到战利品。  

特别是战利品中的男女人丁,那可都是属于自己私人所有,不用上交国家。  

实属是一鱼两吃。  

吴国军中的这等风气,导致了他们勇于私掠,怯于公战。  

最典型的,就是每每吴军北上攻城,只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吴国数攻不下之后。  

底下的将领就会习惯性地想要各自领兵掠夺四周百姓,待抢够后,就想着带战利品退兵。  

孙权屡屡在合肥城下饮恨,与吴军的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有利则一哄而上,无利则萌生退意,这等军队,哪有什么韧性?  

没有韧性,哪来的攻城能力?  

攻城可是实打实拿人命去填的。  

罗宪滴咕道:  

“吴国明明是在大汉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缓过气来,这又是想要去北边抢夺?”  

说实在的,虽然吴国的操船之术确实值得学习,但他却是打心底有些看不起风纪败坏的吴军。  

傅佥却是直截了当得多,只见他撇撇嘴:  

“吴狗本性如此,这不是很正常?”  

相比于罗宪,傅佥对吴人的厌恶和憎恨,是深植于骨子之中。  

用仇人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亲败仇人,是支撑他前来吴国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让自己前来吴国,是师长的命令。  

“这一次,恐怕是不大一样啊。”  

马田却是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只见他指了指正不断进进出出石头城的吴国船只:  

“你们不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石头城的吴国驻军有些异常么?”  

“可是先生你不是说吴军又要北上么?没有异常才奇怪吧?”  

罗宪和傅佥两人有些不解。  

马田澹然一笑:  

“孙权在石头城囤了这么多粮食,现在又在建业征发了这么多的民夫,再加上现在的异常…”  

说着,他看了一下两人,继续说道:  

“还有,你们归国的日期一拖再拖,听说长安那边,吴国派去学习骑战的人也没有回来。”  

“依老夫看来,这一次,怕是动静不会太小。”  

现在已经在建业已经聚集了两万民夫,听说最后至少要十万人。  

多少兵力才能用到十万民夫?  

罗宪和傅佥两人,虽然在同龄人里面,算是拔尖的。  

但一来没有马田这么多的消息渠道,二来见识和经验也没有马田这般丰富。  

若不然,大汉何以会让马田当领队?  

此时听到马田这么一说,这才觉得问题有些严重。  

但见两人眼睛就是齐齐一亮:  

“先生,你是说,我们这一次,有可能跟着他们上阵?”  

“学以致用,这是学院的规矩,对你们一样适用。”马田没有否认,同样也没有肯定,“只是这一次你们有可能跟着吴国北上。”  

“但我估计吴人不敢让你们上阵接敌,若不然,有了伤亡,不好向大汉交代。”  

说白了,就是观摩学习团。  

吴国的骑军见习营,估计也是一样的道理。  

罗宪和傅佥一听,不禁有些失望。  

马田看到两人的神色,又岂会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