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反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求上门来,你直接见他就是。”  

“明白。”  

冯都护眼中没有焦距,也不知是在考虑着什么:  

“至于他提出的请求,尽量答应他就是。”  

不管拓跋鲜卑是想要利用汉魏相争的机会统一草原,还是有什么别的企图,冯都护都有所准备。  

倒不如趁此机会试探一番,拓跋力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或者说,拓跋力微背后的人,想要做什么。  

“最后,你帮我拟一份公文。”  

张远一听,连忙研墨,然后执笔而侍:  

“山长请讲。”  

“举荐河东典农中郎将石包为副军中郎将,兼征东将军参军。”  

张远微微一怔,倒也没有太过意外,只是问道:  

“理由呢?”  

“随便编一个,说他累积功劳也行,说他有经国才略也行。”  

冯都护不在意地说道。  

对于石包来说,这是又跃进了一大步的大事。  

但对于冯都护来说,彷佛不过是随口提一句的小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  

宫里连河东都督府都设立了,现在冯都护要升迁一个河东的典农中郎将,很过份吗?  

“山长,写好了。”  

“去把我的大印拿过来盖上,然后派人送回长安。”  

“还有,过几日我就要离开平城南下。”  

张远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意外之色:  

“山长,这般着急?刘将军(即刘浑)还没有回师,不等了?”  

“不等了。”冯都护站起来,吐出一口气,“既然决定答应了拓跋沙漠汗,那么未来几年,肯定是要给拓跋鲜卑做做样子。”  

“见不见刘浑他们,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说檀石槐带领鲜卑第一次崛起,那么轲比能勉强算是让鲜卑人回光返照。  

现在拓跋力微想要来第三次,那就得问问冯都护的意见了。  

刘浑和秃发阗立他们,除了从各种意义上断绝幽州战马来源,还负责监视草原上部落之间的兼并,防止有人统一草原。  

拓跋鲜卑现在主要是在漠南北部活动。  

在汉室没有三兴之前,大汉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出塞远征。  

还是要先解决中原的问题。  

刘浑他们现在做得就挺好,没有必要再进行大调整了。  

冯都护揉了揉眉头,神色有些无奈:  

“回到长安后,我会派人给你送一份计划书过来。”  

左右夫人都不在身边,无论是从政治权谋上,还是从军事势态上,都没有人能帮忙出谋划策。  

再加上远离长安,没能及时掌握朝中近期具体动向。  

让冯都护不管是对拓跋鲜卑的分析,还是对河东兵力调动的分析,都有些力不从心。  

或者说,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不敢像以前那样,轻易下结论。  

这也是冯都护在得知河东之事后,决定提前离开平城的原因。  

在张远退出去后,冯都护闭眼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他感觉有人在轻轻地给自己按揉太阳穴。  

不用睁开眼,光闻身上的香粉味道,就知道是李慕。  

四位妻妾再加上一个情妇,就属李慕对香粉最有研究。  

毕竟是世家女出身。  

估计是专门学过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香粉。  

就像现在,带着些许清香,让人心情平静。  

“忙完了?”  

冯都护闭眼享受着李慕的服侍,开口问道。  

“没有什么好忙的。毛纺工坊,我们早就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流程。”  

李慕知道冯都护在问什么,回答道:  

“虽然凉州的模式不能直接套用过来,但按并州的情况修改一下,差得也不会太多。”  

冯都护嗯了一声:  

“这个事情你有经验,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过九原和雁门,算是我们兴汉会的基业所在,你用心些。”  

收复凉州的时候,丞相还在。  

有些事情,冯都护做不了主,也放不开手脚。  

但九原和平城不一样。  

那是兴汉会让出了相当一部分利益,才换取来的,而且算是为国护守边疆。  

若不然,除了兴汉会这种有组织的白手套,谁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到早就被废弃了的边疆之地教化胡夷?  

“妾明白。”  

李慕顿了一顿,又提议道,“若是阿郎不放心,不如让我的阿弟他们过来再看一看?”  

冯都护笑了一下,睁开眼,努力把头仰到后面,想要看一看李慕的脸:  

“你这个阿姐,对自己的亲弟还真是丝毫不讲情面啊,真打算往死里用?”  

“这么多年来,他们夫妇东奔西跑,一直都没有安定下来。”  

“连两个孩子都是族里帮忙照看,也算是难为他们了,他们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  

“既然我答应了他们,让他们以后在长安定居,那肯定就不能食言。实在不行,就让他们派几个弟子过来看看。”  

听到冯都护这么说了,李慕有些不好意思:  

“妾就是想着让他们能把功劳拿扎实了,也免得有人说是借了阿郎的权势。”  

冯都护闻言,呵地就是一声笑,眼中却是半点笑意也无:  

“就算是拿得再扎实,难道背后就没有人说他们是借了我的权势了?”  

有了丞相这个模板在前面,后来者总是会下意识地以丞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