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骚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么。  

虽然听不到对方是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衣着举止上看,就知道是自己得罪不起的贵人。  

种地老汉缩了缩脖子,然后想起双方离得有些远,对方肯定看不到自己的小动作,更别说神色了。  

于是面露不屑地转过头,开始给自家的地除草。  

“弘高,按冯都护所言,棉花得七八月才会开花,如今不过四月,堪堪发芽,你如此着急过来,又能看到什么?”  

站在狗啃地边上的几位贵人,正是从并州赶过来的王晨,以及被他强行拉过来的郭配等人。  

两人身后还有一些随从。  

王晨正弯下腰,仔细观察刚拱出地面的芽苗。  

而郭配,则是有些无奈,劝说道:  

“此时至棉花开花,至少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呢,此时能看出什么东西?”  

听到郭配的话,王晨站直了身子,看了看周围有如铺了一层绿毯的麦田:  

“仲南,我此次过来,可不是单单为了这个事。”  

观赏棉花?  

单论观赏性的话,再美的棉花,也不值得太原王氏的话事人亲自过来一趟。  

他要观赏的是,棉花背后的美。  

棉花背后的美,不在于棉花有没有开,而在于计划书里所说的一切,真实性有多少。  

真实性越高,棉花自然就越美。  

如果冯鬼王设了一个惊天大骗局,那么再美的棉花,在他眼里也是一坨屎——当然,这个可能性不高。  

冯鬼王虽然凶名赫赫,但不得不说,其敛财手段,堪比陶朱公。  

不管天下世家大族对冯鬼王是个什么看法。  

但此人长久以来的撒币人设,他们都是认可的。  

这是一块硬得不能再硬的金招牌。  

“不单单是为了这个事?”  

郭配一怔。  

王晨没有回答,只是看着眼前的三十亩地,好一会才说道:  

“许昌那边,听说曹爽罢免了尚书台的吏部尚书傅嘏,由何晏出任吏部尚书,兼侍中。”  

吏部尚书,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掌管官吏升迁的职位。  

郭淮在洛阳,属于司马懿麾下。  

王凌是曹爽拉拢的重要对象。  

许昌方面的消息,郭家肯定没有王家那么灵通。  

“傅嘏?”  

郭配只觉得名字有些熟悉,一时间却是想不起来。  

王晨倒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点出出处:“北地傅氏。”  

“北地傅氏?是他!”  

郭配心里下意识地就是咯噔一下。  

北地傅氏兴于前汉的义阳侯傅介子,到现在差不多已有三百来年。  

傅氏这一代的代表人物,正是傅嘏,弱冠时便已知名于世。  

曹爽往中枢大肆任用亲信的时候,不少正直之士看不过台中四狗所为,傅嘏便是其中之一。  

他曾对曹爽之弟,掌管禁军的中领军曹羲劝说道:  

“何平叔(即何宴)外表看似恬静清淡,实则内心险恶阴暗,更兼贪图私利,非以正道立身行事。”  

“在吾看来,彼必会先迷惑汝等兄弟几人,再展心中之欲,到时贤士仁人将远离,而朝政废矣!”  

作为曹爽的亲弟,曹羲对曹爽与亲信的各种肆意妄为亦早有担忧之心,故而以傅嘏之言劝之。  

谁料此事却是被何宴得知,由是深恨傅嘏。  

再加上傅嘏为人过于刚正,与孙礼相类,曹爽心里亦本有不喜。  

时至今日,何宴寻得机会,在曹爽面前进馋言,直接罢免了傅嘏。  

同时顺便接替傅嘏成为吏部尚书,借机掌管了尚书台的官员升迁大权。  

王家在许昌虽然有消息渠道,但不可能知道太过详细,仅是略知梗概而已。  

但这个梗概,就足以引起王晨的警觉。  

毕竟有一个前车之鉴。  

裴潜身为魏贼的尚书令,就是潜逃回来的。  

而这个傅嘏,乃是雍凉名士。  

不但与裴潜同是尚书台出身,现在更是被曹爽罢免官职,鬼知道会不会也有样学样,偷偷跑回关中?  

河东与太原再怎么争夺棉花的资源,好歹也是关东世家内部的事情。  

反正现在季汉内部关东世家势力,就太原和河东这两个地方。  

真到瓜分利益的时候,双方坐下来,慢慢谈都可以。  

但雍凉那些豪右,跟关东世家是真尿不到一个壶里。  

特别是王晨,作为长安兵乱的亲历者,他比谁都清楚,雍凉与关东之间,有多大的隔阂。  

若是傅嘏当真潜逃回关中,以他的名声,再加上傅氏的资源,雍凉在季汉内部的势力,只会进一步膨胀。  

凉州还好说,毕竟有羊毛工坊。  

但关中与并州河东都是季汉新复之地。  

关中那些豪族,难道会对棉花这等大财源视而不见,任由关东把持?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王晨如此着急赶过来,就是想要弄清楚长安的真正态度,究竟打算怎么分这一块大肉饼。  

更别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加大押注大汉,那么长安作为季汉的政治中心,他们就更有理由亲自过来一趟。  

长安城内。  

四月,皇家学院结束了这个月最后一天的教学,不少学子正涌出学院大门。  

学院每旬都会放假一天,让学子徵友命朋,外出游玩。  

裴秀的胳膊下夹着一本《立体几何》,步伐匆匆,向着自己家走去。  

已经十日没有见到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