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选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气的眼睛,竟是在瞬间有了亮光,但见老门房欣喜地说道:  

“原来是郎君,快请进。”  

门房一边说着,一边把门打开,让羊祜及随从进入,然后又小心地左右看看,这才把门重新关紧。  

羊祜似是对夏侯霸旧府仍为熟悉,不用下人领着,自己就轻车熟路地穿过前庭,来到客厅。  

早有人客厅等候,看到羊祜进来,便笑道:  

“夏侯家的佳婿来矣。”  

原来夏侯渊之子夏侯威早已在座。  

羊祜连忙上前行礼:  

“堂外舅如何会在此?”  

“洛阳好些年没有像现在这般热闹过啦,趁着今天的机会,过来看望一下阿嫂。”  

因为夏侯霸的几位兄弟,虽然不像其他姻亲那样,直接断绝了所有关系。  

但也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与夏侯霸府上的往来。  

唯有夏侯霸的四弟夏侯威,性格豪爽,最有任侠之气,又是羊祜的媒人,平日里会偶尔过来照看一二。  

所以羊祜在这里看到夏侯威,除了一开始有些意外,倒也不疑有他,他给夏侯威行完礼,这才说道:谷髈“且容祜先去向外姑请安。”  

夏侯威挥了挥手:“速去速回。”  

看着转身出了客厅的羊祜的背影,夏侯威的目光颇有些复杂。  

自夏侯氏被先帝猜忌,接连遭受打击以来,二兄这一家的遭遇,更是雪上加霜。  

自己当年力主把二兄的女儿嫁给羊叔子。  

如今患难之下,二兄的所有姻亲中,唯有这位女婿,经常上门探望二兄府上的亲属,其亲近恩礼,甚于往日。  

来的时候从不空手,明为拜礼,实则接济,委实极为难得。  

虽然如今看来,二兄确实是得了一位好女婿,自己的眼光也确实独到。  

只是以二兄家的情况,却是对不住羊叔子——羊叔子,却没有摊上一位好外舅啊!  

想到这里,夏侯威又是感慨又是有些歉然。  

羊祜在后院拜见了外姑之后,又照例安慰了一会,这才转回到客厅,就听得夏侯威对他说道:  

“自二兄出事后,吾虽有心照料,但府上有孤嫂,若是常来,又恐遭人非议,反是害了二嫂。幸好有你啊叔子,吾在此替二兄谢过了。”  

羊祜连忙还礼:  

“四外舅此话差矣,外舅不在,吾乃外姑半子,照看府上,乃是本分。”  

夏侯威闻言,再看到羊祜脸上理所当然的表情,不由地有些叹息道:  

“怕只怕,拖累了你啊!”  

羊祜不在意一笑:  

“吾现在尚未有出仕之心,何来拖累之说?其实依祜看来,以大魏现在的局势,夏侯氏不入朝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哦?”夏侯威没有想到羊祜竟是说出这番话来,不由地面露惊讶之色,“前年汝被举荐为上计吏,以年纪太小拒之。”  

“听说去年的时候,兖州州府曾以从事、秀才,五府等官职征辟你,伱连续四次拒绝就职。”  

“如今听到你这番言论,莫不是你当真不欲出仕?”  

说到这里,他又压低了声音:  

“还是…不愿意在洛阳出仕?”  

羊祜微微一笑:  

“不瞒从外舅,前些日子,其实有人曾从许昌来,欲征僻祜与好友王处道前往许昌任职。”  

“王处道也曾劝祜,答应征僻,祜对他言,‘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故而王处道已单独前往许昌矣。”  

王处道,乃是羊祜的好友王沈,好读书,善写文,以孝义著称。  

王处道答应了曹爽的征僻,前往许昌,本与夏侯氏没有什么关系。  

但夏侯威听闻此事,脸色却是微微一变:  

“泰山羊氏,莫不成是不看好大将军?”  

羊祜环顾左右,笑而不语。  

夏侯霸身陷蜀国之后,能坚持留在府上的下人,基本已经算得上是不离不弃的忠仆。  

饶是如此,夏侯威仍是让所有人都退了下去,这才看向羊祜:  

“如今唯你我二人,可尽言矣。”  

“祜年未弱冠,不识天下之势,但曾闻叔母说过:太傅与大将军同为先帝所遗辅政大臣,太傅四朝老臣,两朝辅政,乃朝中之望。”  

“曹爽于国未有丝毫大功,不过是仗宗亲身份,这才能出任大将军,与太傅平起平坐。”  

“既无功劳,又无资历,骤掌大权,最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多与朝中元老大臣商议朝政,莫要专行。”  

“若能以大将军身份,引身卑下,何愁人心不收?”  

“然则大将军非但反其道而行之,更是放纵属僚,多违法令,长此以往,莫说人心,恐性命亦失矣!”  

夏侯威闻言顿时大惊失色:  

“她当真是这么说的?”  

羊祜十二岁丧父,是叔父羊耽把他们三兄弟和一阿姊抚养长大。  

羊耽所娶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著名才女辛宪英。  

羊祜奉事叔父十分恭谨,同时也视辛宪英如母。  

夏侯威听到羊祜转述辛宪英的话,之所以大惊失色,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武皇帝犹在世的时候,文皇帝与陈思王(即曹植)争世子之位。  

后来文皇帝得立,曾喜极而泣,抱着相府长史辛毗的脖子说道:  

“君可知吾心中是何等喜悦?”  

辛毗回到自家府上,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女儿辛宪英,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辛宪英便断言:  

“太子乃是代君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