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退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幸。残生能在此与丞相陪伴,无憾矣!”  

他再看向冯君侯,说道,“吾虽愚笨,但亦能猜到,君侯此次将我交换回来,是担了多大的风险。”  

“若是回到大汉后,吾再不知收敛,恐令君侯为难矣!倒不如就此退隐,为朝廷,也为君侯省下麻烦。”  

冯君侯看他语气坚决,知道他心意已决,自已劝不动他,只得叹息,怏怏而归。  

一直回到府上,心里仍是觉得堵着什么,郁郁愁闷。  

晚食的时候,张小四给孩子喂饭,也不知孩子是不是不饿,老是左右摇头,搞得满脸都是食物。  

冯君侯看不过眼,不由地说道:  

“孩子不吃就不要强喂,饿了自然就会吃的。”  

语气不太好,听得众妻妾皆是一愣。  

张小四疑惑地看过来:  

“这是饿不饿的问题吗?现在是教他吃饭的问题吧?”  

冯君侯一时语塞,强词夺理地说道:  

“那也要讲方式方法,不要硬喂,孩子不委屈吗?”  

张小四已经被阿漠的不配合搞得有点毛糙,如今再被冯君侯这么一说,冲口就说道:  

“要不你来?!双双和阿虫都是我喂大的,那个时候你在哪?现在还有资格来指点我怎么喂孩子?”  

正在扒饭的双双和阿虫茫然地抬起头来,不知道为什么大人和张姨要说起自已。  

冯君侯语塞,悻悻地不再说话。  

倒是关将军,察觉到冯君侯今日有点不太对劲,关心地问了一句:  

“阿郎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还是正室大妇了解自已啊。  

冯君侯叹了一口气,把郭模的事情说了一遍。  

关将军不大理解:  

“郭先生不是说了吗?他去魏国,本就是心存了必死之心,没想到还能回来。如今他想要安享晚年,隐居山林,阿郎有什么好叹惜的?”  

关将军不明白,但张小四是什么人?  

她一听就回过味来了,当下一声冷笑:  

“阿姊,你道他是在为郭先生叹惜呢?他是在我找茬呢!”  

冯君侯没有否认,他看向张小四:  

“郭先生才刚回来,是怎么知道交换之事的内幕的?难道不是有人告诉他的?”  

“就是我告诉他的,怎么啦?”张小四略有些恼火地看着冯君侯,“交换前你气得骂人司马懿是老乌龟。”  

“现在好啦,知道人家司马懿没想把事情闹大,就想着装好人?”  

“朝廷是亏待郭模了,还是逼他自尽了?朝廷在他出发去魏国前,早就把他的家小都安排妥当。”  

“现在他能回来与家人团聚,那就是邀天之幸,意外之喜,你还想朝廷怎么样?”  

“本来就是一个死间,人家任务完成了,想要活得轻松些,难道就非得逼着人家改名换姓出现在世人面前,你才觉得算是给大汉出力?”  

“就算他愿意,那你问问魏贼愿不愿意?司马懿愿不愿意?你是没长心思?非赶着把把柄往贼人手上递才算甘心?”  

张小四越说越火,干脆“呸”地一声,扭过头去,不想看这个家伙。  

饶是冯君侯巧言令色,但这些年来,张小四吃过多少他的口水?  

再加上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孩子都有了,冯君侯心里想什么,只要露个苗头,她几乎是看一眼便知。  

被张小四噼里啪啦一顿抢白,冯君侯吭吭哧哧半天,这才冒出一句:  

“我本想拿他宣传戏本潜伏》的…”  

关将军有些好笑地看着冯君侯被堵得说不出话,闻言接口解围道:  

“倒也是个好想法,不过人家不愿意出面,那也不能强求。”  

“而且阿郎写的戏本,想来定是极为精彩,应该不用发愁传阅。”  

冯君侯闻言,心里一暖,再一次感慨,要不说还是原配好呢?  

看看小四,连一点面子都不给我。  

他的脸色变得好看了一些,故作姿态,勉勉强强地说道:  

“承细君吉言吧…”  

倒是一直在看戏的花鬘,看到气氛缓和了,这才开口问道:  

“戏本?什么戏本?阿…阿郎也会写戏本?和那个兰陵笑笑生相比如何?”  

冯君侯立刻正色道:  

“我不过是写着玩,如何能与兰陵笑笑生相比?”  

“此人虽是九流之中的小说家,但其小说包罗万象,情节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若单单以小说论,确实已经达到天下第一人,吾不能比也。”  

给孩子喂饭的张小四,听到这种不要脸皮的话,手一抖,当场就是把勺子怼到了孩子的脸上。  

勺子是木制的,边缘极是光滑,倒是没有伤到孩子。  

不过阿漠却是被吓得不轻,哇哇哭了起来。  

张小四连忙哄了起来,同时心里大恨,恨不得把手里的碗直接砸到这个无耻之尤的家伙身上。  

花鬘却是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一听自家阿郎竟是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自认不如对方。  

她连忙安慰道:  

“小说家不过是九流之末,阿郎之才,天下皆闻,又何必自降身份与之相比?”  

这一回,连冯关氏都忍不住被呛得连连咳嗽起来,她拿起汤碗喝了一口,这才有空回头瞪了冯君侯一眼。  

阿梅和李慕都是把头埋得低低的,憋得难受。  

花鬘看着众人的古怪模样,当下就是有些茫然。  

“别管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