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试探(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往来,就方便了许多。  

待许允带着数名随从来到洛阳城外时,早有车驾在等候。  

远远就有人迎接上来,热情地打招呼:“许君,好久不见。”  

许允一看,此人正是在许昌里曾去自己府上拜访过的太傅次子,司马子上。  

“见过司马郎君。”  

许允看到司马昭过来,连忙行了一礼,“真是好巧,居然能在这里遇到司马郎君。”  

司马昭哈哈一笑:  

“当然巧,因为我在这里恭侯许君多时了。”  

许允一听,大是意外:  

“司马郎君竟是在这里等我?”  

“当然。”司马昭牵起许允的手,亲热地说道,“得知许君要来,大人早早就派了我等候。”  

“前面在许昌时,虽然曾拜访过许君,但却未能深入交谈。如今许君来到洛阳,那可好好多呆几天,也好让我多尽些地主之谊。”  

听到司马昭的这些话,许允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司马太傅居然派了自己的儿子在城外迎接自己。  

再想起司马昭在许昌登府拜访时,自己也不过是与之泛泛而谈,没想到自己来到洛阳,对方竟是如此热情。  

“太傅实在是折煞允了。”  

“许君莫要客气,请。”  

司马昭领着许允进城,一直来到太傅府门前,举目看去,发现又有一人站在府门外等候。  

“子上,来人可是许君?”  

“正是。”  

司马师走下台阶,对着许允连连作揖:  

“哎呀,许君,你终于到了。大人一直在等着你呢。”  

许允又连忙还礼。  

在司马家两兄弟的热情拥簇下,许允虽然知道这可能是司马太傅故意做出的礼贤下士。  

但凡事就怕对比。  

想起许昌曹爽的种种作为,看似也是在收买人心。  

但收买的,不过是亲信的人心。  

许允不禁暗叹了一口气。  

再想起自家细君的建议,许允心里就更是有些动摇起来。  

一路走进太傅府,许允发现,虽然太傅控制着整个洛阳城,但是太傅府并不像将军府那样,极尽奢侈之事。  

反而是没有看到太多的奴婢,更显得府上清幽安静,颇有在洛阳大街闹中取静的意思。  

来到客厅,在拜见司马懿分主客坐下之后,司马太傅第一句话就是问道:  

“不知天子可还安好?”  

许允连忙又是站起身来:“有劳太傅关心,天子安好。”  

司马懿见此,伸手压了压,示意道:  

“坐坐坐,听子上说,他在许昌的时候,上府拜访他人,多有被人拒之门外,像许君这般迎接他进入府内的,可不多见啊。”  

“老夫在此,多谢许君对他的照顾。”  

“不敢不敢!”许允连忙说道,“太傅还是唤我士宗吧,二郎君在许昌里,其实并没有受允的照顾,允可不敢居功。”  

“士宗实乃实诚君子是也。”  

寒喧过后,许允这才把此行的目的跟司马懿说起。  

司马懿听完许允所言,脸上波澜不惊,似乎是早就料到了此事。  

但见他点了点头:  

“此事吾已知矣,大将军辅佐天子,实是用了心了。”  

许允闻言,嘴角一抽。  

大将军用心辅佐天子?  

或许吧。  

在最初两三个月的时候里,确实是用心了。  

只是…唉!  

“允自从城以来,看到城内士吏安居,百姓乐业,其繁华之象,与往昔并无两样,太傅坐守洛阳,那才是真用心了。”  

听到许允这句话,司马懿眼睛似有微光闪过。  

作为一只老狐狸,逃过了曹操的猜忌,又成为了曹丕的最信任的大臣。  

最后还能在大汉丞相与冯鬼王的夹击下,成功带领大军退回洛阳。  

同时抓住几乎不可能的一丝丝机会,在曹叡的眼皮底下成为洛阳实际控制者。  

许允话语里的那点破绽,或者说是话语暴露出来的心思,一下子就被司马懿听了出来。  

代表许昌前来,对方听到自己称赞大将军,非但没有接嘴,反过来称赞自己治理洛阳的效果。  

这说明什么?  

至少在许允心里,曹爽在治理许昌方面,似乎是不如自己?  

想到这里,司马懿却是叹了一口气:  

“士宗过誉了,难道吾在自己人面前,还需要这些虚言么?如今西边蜀虏兵威甚盛,洛阳比往昔可是少了不少热闹啊!”  

“反倒是听说许昌那边,大将军大胆革除旧弊,破格起用名士,颇有新气象。”  

许允跟着叹了一口气:  

“大将军的本意是好的,确实是想要做出新朝新气象之心。可惜心太急了,难免用力过猛,却是让朝中的一些老臣心存疑意。”  

司马懿脸上绽出笑容,安慰道:  

“大将军的做法,吾亦略有耳闻,不过大将军年轻气盛,做法急了一些,也是可以解理的。”  

许允看向司马懿,以言语试挑之:  

“依允所见,这个时候,就要朝中老臣多加引导,而不是任由大将军任小人蒙蔽,乱朝廷法度。”  

司马懿听到这个话,脸上露出笑容:  

“大将军毕竟是先帝所托的辅政大臣,如今时日尚短,且先看看再说。若是士宗有心,回到许昌后,可问问朝中老臣是个什么看法。”  

许允的心有些嘭嘭地跳动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地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