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洛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悍者。”  

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天下能与彼相争而不落下风者,廖廖无几,吾等却不得不与之争一高下,此既是幸事,又是大不幸!”  

“不幸者,乃是要与天下少有的强敌相争;幸者,若非你我父子出众,又有何资格与之相争?”  

想起关中一战时的进退两难,司马懿心里又有些庆幸:幸好葛贼亡矣!  

若是葛贼仍在,相信过不了几年,蜀虏肯定要大举东犯,到时天下又有谁能挡得住二人?  

昔日刘备把国事尽托付诸葛亮,又令刘禅事之如父。  

这些年来,刘禅年纪渐长,仍能守刘备之言,丝毫没有夺权之意。  

君臣之间,非但没有猜忌,诸葛亮领举国之兵在外,刘禅居然都能那么放心。  

何等难得?  

司马懿不禁感叹地说了一句:  

“诸葛亮与冯明文,何其幸也,居然能遇到这等信义之主!”  

反观自己,先是一而再地被武皇帝逼迫出仕。  

自己真出仕了,武皇帝转头就对文皇帝说要提防自己干预曹氏家事。  

幸好自己素来与文皇帝相善,又勤于吏职,这才免去了一场灾难。  

再后来,自己受文皇帝所托,辅政先帝。  

比起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互信不疑十多年,先帝可谓远不如矣。  

甫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把四位辅政大臣中的三人,调离朝堂,以便亲掌大权。  

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性急而又不听人言,第二年就执意御驾亲征,惨遭大败。  

曹文烈(即曹休)与曹子丹(即曹真)在时,犹还好说。  

此二人一去,先帝对边疆大吏与大将,却是越发地不放心起来。  

若非中书令孙资等人的力保,只怕就连满宠这等老臣,都要被猜疑。  

司马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想起了昔日文皇帝的信重。  

再想想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又何尝不是因为先帝的猜疑?  

若是先帝能像刘禅信任诸葛亮那样信任自己,那该多好?  

司马师不知司马懿究竟在想什么,过了好一会,这才听到自家大人忽然问了一句:  

“许昌那边送过来的匠人,到齐了没有?”  

“回大人,说是后日就会全部到达洛阳。”  


“诺。”  

司马懿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向窗外的洛阳街道。  

司马太傅,如今可算得上是大魏身份最尊贵的人物之一。  

府中楼阁,只要不低于皇宫,那就不算违制——就算是违制,估计也不会有人来查。  

不过以司马太傅的谨慎,肯定也不可能让政敌抓住把柄。  

站在太傅府楼阁的窗前,可以看到洛阳城最繁华的大街。  

关中的战败,已经过了大半年。  

最初的恐慌,渐渐消去,作为大魏的都城,同时也是中原的核心地区,洛阳城开始恢复了热闹。  

虽然比不过前些年的繁盛,但至少已经有了不少的行人。  

看着洛阳城大街人来车往,真正掌管着这个城市的司马懿,眼中没有焦距,似乎在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在司马太傅的眼皮子底下,一队马车从东门方向驰来,在洛阳最好的食肆绝品居前面停下。  

一位长相俊美的郎君,从车里跳了出来。  

旁边就有人喊出声来:  

“糜郎君,多日不见,你这绝品居,还开不开门了?”  

糜十一郎对着那人拱手行礼:  

“对不住对不住,前些日子出城办事,一直未归,所以酒肆没能及时开门,怠慢曹君,抱歉抱歉。”  

喊住糜郎君的路人,姓曹,听说与曹氏宗亲沾亲带故。  

此时听到糜郎君的话,倒也不介意。  

谁都知道前些日子城中的混乱。  

这位糜郎君,想来是出城逃难去了。  

如今城中恢复安定,所以才赶回来。  

他倒是有些羡慕糜郎君能自由出城。  

自从司马太傅领军进入洛阳,没有跟随先帝东巡的曹氏宗亲,虽说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却被限制在洛阳城里,不得随意外出。  

他们这些靠着曹氏宗亲吃饭的人,自然也只能滞留洛阳。  

“家里的郎君一直吵着说要过来吃饭呢,如今糜郎君回来,想必能得偿所愿了。”  

“后天,且容我这两日准备一番,后天食肆肯定开门迎客。”  

“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府后我可要与郎君说一声,若是后天过来没开门,我可是要砸门的。”  

“一定一定!”  

城里的不少达官贵人,都知道绝品居的背后,或者说绝品居东家的背后,有清河长公主撑腰。  

但知道归知道,有些事情,总还是得要遮掩一下,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  

比如说,糜郎君从许昌回来,不是直接去清河公主府上——真要那样的话,就太过张扬了。  

而是先回到绝品居,洗去身上的尘土,养精蓄锐,然后再行前往。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还没等糜郎君动身。  

公主在第二天就会早早派人过来,说是想吃绝品居的饭菜,让糜郎君送去府上。  

留守店内的管事,把糜郎君迎接进店内:  

“郎君,你离开洛阳的这些天里,有不少人前来过问呢。”  

“都问了什么?”  

“大多都是问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