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托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本是想大概了解一下姜维此次的围剿情况,没想到竟是听到了邓艾的消息。  

冯君侯就禁不住与姜维多说了一些话,直到关将军悄无声息地进来,以眼神示意。  

冯君侯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关将军的眼神落到姜维身上,眉头一皱,然后再无声地做了一个口型。  

冯君侯这才一拍脑袋:  

“看我这记性,伯约是丞相派出去的,回来自当是及时回报丞相,我竟是疏忽了这一点。”  

他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再晚一些时候,丞相怕是就要休息了,伯约不若趁着这个时候去见一见丞相?”  

姜维闻言,连忙起身抱拳说道:“末将遵命。”  

“走,我带你过去。”  

“岂敢有劳君侯,君侯只要派人领末将过去即可。”  

“无妨无妨,伯约剿灭的这支贼人,可算是关中最后一支魏贼,我正好也要向丞相请教关中时局的看法。”  

看着冯君侯热情地拉着姜维向丞相休养的院子方向而去,关将军眉头微微一皱。  

冯君侯自然看不到自己身后关将军的古怪神色,他领着姜维来到丞相屋子前求见。  

丞相果然没有歇下,直接就让两人入内。  

“末将姜维,拜见丞相。”  

姜维一进屋,就立刻对着丞相行大礼。  

“起来吧,又没有外人,没必要这般。”  

丞相的目光在冯永和姜维两人身上,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伯约何时归来?”  

“禀丞相,刚刚回来,在见过君侯之后,就过来见丞相了。”  

“好好好!”丞相连说了三声好,拍了拍榻边,高兴地说道,“过来,你们二人都过来。”  

“诺。”  

冯永与姜维两人走上前,一左一右分坐在榻前。  

丞相看着二人,越看心里越是高兴,开口问道:  

“伯约此行可还顺利?”  

姜维连忙答道:“托丞相的福,此战末将歼贼数千,俘近万人。”  

丞相看起来心情极好,略有些开玩笑地说道:  

“我有什么福能让你托的?能歼贼人,那是因为你自己的本事。”  

然后指了指冯永,“就如冯明文,他就从来不对我说这种话,他这一身本事,我可教不了。”  

“丞相,你夸伯约就夸伯约,偏偏还要提我作甚?”  

丞相爽朗一笑:“看到没有?他就不会跟我客气。”  

姜维在冯君侯面前都有些拘束,何曾敢在丞相面前学冯君侯这般模样。  

当下看着二人,脸上带着有些尴尬的笑容,下意识地扭了扭身子,似乎在椅子上有什么东西让他坐得不太舒服。  

“丞相说笑了,末将何德何能,敢与君侯相比?”  

“喛!”丞相摆了摆手,“论起镇抚朝野,供给军用,运筹帷幄,伯约你确实不如他多矣!”  

“明文有识人之能,可驱将破敌,乃将将之才,但论起亲自领兵临阵对决,战于两军之间,他可是万不如你。”  

然后他又指了指自己,叹息一声:  

“可惜我已经老啦,若不然…”  

冯永一听这话,连忙不顾失礼地截口道:  

“光禄勋(向朗)已至古稀之年,犹不服老,仍在皇家学院给诸学子教学,丞相连耳顺之年都未至,何以言老?”  

丞相不在意地笑笑:“向巨达(向朗,字巨达)生性豁达,不恋权势,今寄情于文学,潜心典籍,诱纳后进,吾岂能与之相比?”  

他举起一只手,然后向下压了压,示意冯永不要再安慰自己。  

“吾已至天命之年,还有什么看不开的?有一些话,吾一直想对你们说,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趁着你二人都在,正好都说开了。”  

“丞相请讲。”  

丞相看向姜维:  

“伯约,你是第一个领军到达长安城下的,可我却没有让你攻城,反是派你去围堵贼人,你可知为何?”  

“丞相是欲让我多立些功劳。”  

丞相笑着摇了摇头:  

“首入长安城的功劳难不成不比歼贼万余更大?”  

姜维恭敬道:“末将有自知之明,知道那时未必能攻得下长安城。”  

那个时候,长安城还有一部分魏兵防守,更重要的是,长安城外还有众多的深沟壁垒。  

以姜维的兵力,而且又是从桥山远途而来,连个像样的辎重都没有,确实很难攻下长安。  

直到后来,在得知丞相正领着大军赶来,长安城的魏兵,这才主动退出长安,通过武关回荆州。  

丞相目光中带着赞许,然后不知想起了什么,又是叹息一声:  

“你能这般清醒,确实很难得。首入长安,乃是不世之功,若是换了别人,怕是早就迫不及待想办法进入长安城了。”  

“更别说兵临长安城下,却被我派往他处,只怕心里多是会有怨气。”  

姜维微微低下头,不语。  

为什么他在冯君侯面前一直保持着小心谨慎?  

就是因为他知道,即便丞相看重自己,但自己在军中资历实在是太浅了。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降将的身份。  

若是自己第一个进入长安,那就意味着他把大汉军中的所有人都压着一头,到时候只怕是祸非福啊。  

丞相似是看出了姜维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  

“伯约,你敏于军事,又有胆略,最重要的,是你年纪尚轻,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