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长安城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远远就看到长安城门前有人正坐在轮椅上,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丞相?”  

冯刺史吓得连滚带爬地翻身下马,一路小跑过去,推金山,倒玉柱,单膝跪在丞相面前:  

“天气寒冷,丞相何以在此受冻?”  

一边说着,一边抹去因为急于赶路,被寒风吹出来的眼泪和鼻涕。  

大汉丞相身子已是佝偻,头戴委貌冠,双鬓尽是白发,坐在轮椅上,膝上盖着细绒毛毯防寒。  

他看着冯刺史,脸上露出笑意,伸出干枯的手,似乎是想摸脸,然后又觉得不对,转而拍了拍肩膀。  

“吾在此迎接大汉功臣,心热似火,何来受冻一说?”  

凹陷下去的双颊更显得丞相如同风中的残烛,唯有那依旧闪亮的双眼,显示出他此时心情的亢奋。  

冯刺史从潼关赶路过来,一路上都快要冻成狗了,现在光顾着胡乱抹鼻涕,一时间竟是没有反应过来:  

“啊?丞相原来在等人?”  

能被丞相称为大汉功臣的,也不知是立下了多大的功劳?  

诸葛亮看着冯刺史一脸的茫然,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里尽是欣慰。  

冯刺史只觉得放在自己肩头的手用力按住自己,耳边听着丞相说道:  

“计定南中,策兴汉中,经营西凉,纵横北地,鲸吞并州,虎视洛阳,贼人闻之而丧胆,逆乱见之而败退,此可谓功臣耶?”  

这些事听着耳熟?  

冯刺史抬看向丞相,眨了眨眼,然后一阵北风吹过。  

坏了,眼泪又习惯性地流出来了。  

丞相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禁有些慈爱地笑道:  

“哭什么?这是你应得的。”  

“我没哭…”  

冯刺史抹了抹眼泪,同时在心里嘀咕,什么叫我应得的?就这几句夸奖?  

“还说没哭呢!”丞相笑呵呵地看着他,拍了拍轮椅:“走,推我过去。”  

“什么?”  

冯刺史有些不明所以。  

只见丞相轻轻地挥了挥手,  

身后的将士如同得到的军令,“唰”地让开。  

但见原本被挡住的后方,有持戟将士分列道路两旁,一直延伸到巍峨的长安城门下。  

一辆安车早就有前面等候多时,丞相示意冯刺史扶着自己上车,同时说道:  

“吾自受先帝遗诏,夙夜忧叹,唯恐有负先帝之托。今日能进入长安,虽死无憾矣!”  

冯刺史闻言,大是意外:  

“丞相的意思是,到现在还没进入长安?”  

“若没有凉州军转战万里,吾此番能不能还于旧都,尚可未知,吾岂能独占首入长安之功?”  

丞相一边说着,一边在安车上坐下,又拍了拍旁边位置,“且陪我坐。”  

冯刺史下意识地看了看周围,感受着四周的灼灼目光,不由地有些扭捏:  

“丞相,这不太好吧?”  

“吾不过是想与大汉功臣同进长安,有何不妥吗?”  

一向谨慎的丞相,此时却是少有的张扬,目光扫车子下边众人,睥睨而霸气。  

魏延闷哼一声,转过头去。  

杨仪面无表情,眼底阴沉。  

关兴张苞目光复杂地看着车上的冯刺史,爱恨交织,心里都是同一个念头:  

这小子若仅是我的妹夫,那该多好?  

然后心有灵犀般,两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飘向对方,又心虚地别开。  

孟琰则是露出掺有恭维的笑容。  

只是吴班与李丰的心情最是简单,笑容真心而实意。  

丞相把众人的神色都看在眼,再次开口道:  

“虎威将军此次功劳甚大,不知可否屈就驾车,与吾一起进入长安?”  

能陪丞相一起首入长安,这可不是屈就。  

陪同冯刺史前来的关大将军闻言,看了一下冯刺史,再扫了一下众人,剑眉就是一挑:  

“丞相但有吩咐,末将岂敢不从?”  

她可不像冯刺史那般虚伪,毫不客气地坐上了御者的位置。  

谁若不服气,有胆子就站出来。  

反正这一趟,本将军定是要与阿郎同进同退的。  

魏延再次重重地闷哼。  

正如关将军所想的那样,就算是不服气,他也得憋着。  

军中以军功说话,关家虎子铁骑横扫北地,名震中原,谁敢小视?  

“走吧。”  

丞相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小心思,吩咐道。  

关将军轻抖马绳,车轮开始滚动,载着车上三人,向着长安城门驰去。  

众将只能是走路跟在后面。  

“此战过后,你在朝中的地位,就算是轻易不可动摇了。”  

在吱呀吱呀的车轮转动声中,丞相看着前方,缓缓地说道,“吾能看到还于旧都,但只怕是看不到兴复汉室了。”  

“不过幸好还有你,吾到了地下,也能勉强向先帝交代。”  

冯刺史一惊,吓得差点站起身来:“丞相何出此言?”  

丞相却是伸手虚压,语气平淡,仿佛不是在说自己的事情:  

“好好坐着,别一惊一诈的,你是给我治病的人,别说不知道我这身体是怎么一回事。”  

“我未能完成先帝遗志,但总算是找到一个能继续兴汉讨贼的人,吾心甚慰。”  

冯刺史张了张嘴,却不知自己要说什么。  

在这一刻,他清楚地感觉自己在经历着历史。  

这种感觉,很是奇怪,像是在薪火相传,又给人一种沉重的使命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