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应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魏延喋喋不休,让诸葛亮略感不耐。  

只见丞相说道:“总要试一下才知晓。”  

魏延看到丞相仍是不愿听自己所言,只得怏怏而出。  

诸葛亮此次领军出汉中,虽与冯永早有谋划,但以诸葛亮的谨慎,自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冯永身上。  

作为防备冯永失败后的准备,诸葛亮让辅兵民夫杂居于五丈原与渭水之滨,进行屯田,以为久驻之资,防止军粮不足。  

所以五丈原附近,虽说确实有一些百姓,不过大户人家肯定是没有的,基本全是苍头黔首。  

士卒寻回来的妇人衣饰,全是一些乡野村妇所穿的衣物。  

丞相早写好了信,直接让人连信和妇人衣饰一起送到对岸。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再一次派人送信过来,当下笑着对左右说:  

“吾看诸葛亮是真急了,连连催吾出战。正所谓敌之所欲,吾之所阻,他越是着急,我越是要稳当。”  

说毕,这才吩咐道,“来,把诸葛亮送来的信呈上来。”  

亲卫得了允许,这才让汉使进入帅帐。  

“见过明公。”  

司马懿满脸笑容,蔼声道:  

“让吾瞧瞧,孔明这一次又要说什么…”  

汉使捧着一个箱子,回答道:“回明公,丞相除了信,还给明公送了一件礼物。”  

“哦,孔明倒是有心了。”司马懿哈哈一笑,“呈上来吧。”  

左右从汉使手里接过箱子,放到司马懿的帅案上。  

司马懿扭开鼻扣,打开箱子,看到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不禁“咦”了一声,暗道这倒是怪事,孔明为何会给吾送来这个?  

好奇之下,伸手入箱,拿出衣物,下意识地抖开,然后一件妇人襦裙就这么突兀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更引人注目的是,随着大司马的抖衣动作,一条抹胸就这么悠悠地飘落到他的脚面上…  

原来汉军士卒为了凑齐整套妇人衣物,甚至连抹胸都给丞相拿了回来,丞相又把这套衣物原封不动地送了过来。  

整个帅帐顿时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  

左右将领皆是目瞪口呆,皆是一脸呆滞地看着双手举妇人襦裙的大司马…以及他脚面上的那条抹胸。  

饶是司马懿的忍功已是大圆满状态,但面对这般尴尬的局面,一张老脸仍是不住抽搐。  

他本欲把衣物直接弃于地上,但看着左右将领皆是呆呆地看着自己,当下深吸了一口气,强笑道:  

“诸葛亮送来的这个衣物,布料也太差了,莫不成是蜀国太穷?连好一点的衣物也送不起?”  

没有人应声。  

因为谁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司马懿看向汉使,又抖了抖襦裙:  

“诸葛亮让你送这个来,究竟是何意?”  

“回明公,丞相说了,魏军多于汉军,又占地利,却龟缩不出,比那妇人还不如。若是大司马当真有意做妇人,丞相有意成全。”  

“锵!”  

“锵!”  

“锵!”  

帐内将领,闻得此言,莫不拔刀剑怒目而视:  

“大胆!贼子安敢辱吾等,找死!”  

更有暴躁者,直接就欲上前:  

“待吾一剑搦死贼子,再去寻那孔明一决死战!”  

“住手!”司马懿见状,立刻大声喝道:“帅帐之中,没有吾的允许,谁敢杀人?”  

喝住众魏将,司马懿这才冷冷地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诸葛亮失君子之风,吾却不能失了礼节。”  

“此人不过是带话之人,杀之非但无益,只会让吾等像诸葛亮一样,被世人笑为妇人之举。”  

他让所有人皆站回原位,这才看向汉使,一字一顿地说道:  

“吾本以为,诸葛亮乃是世之名士,没成想却是有小人之举,好辱他人。”  

“既如此,他要战,那吾便战,你且回去告诉诸葛亮,只待吾整备好兵马,便会择日向他下战书,一决胜负!”  

但见司马懿怒气勃发,直欲冲冠而起。  

毕竟换了谁,也不可能受得了这份侮辱。  

汉使得了司马懿的回话,当下也不过多停留,便告辞而去。  

待汉使离开后,魏军将领皆是纷纷问道:  

“大司马,果真已经下定决心与蜀虏决一死战矣?”  

不怪他们问出这样的话,毕竟正如葛贼所言,明明是自己这边兵力占优,又是主场作战,据有地利。  

这近半年来,却是快要被蜀虏骑到头上了,换了谁,谁也会觉得憋屈无比,。  

如果听到大司马终于要出战,岂有不欣喜之理?  

司马懿面色阴沉,弯下腰,捡起地上的抹胸,连同手里的衣物一起放回箱子。  

动作虽缓,但谁都感受到他身上的怒气:  

“葛贼辱人太过,吾岂能咽下这口气?”  

“大司马英明!”  

五丈原帅帐,诸葛亮听完汉使的回报,不禁有些惊讶:  

“司马懿果真答应了应战?”  

“回丞相,正是如此。”  

诸葛亮眉头微微一皱,还没说话,倒是魏延喜不自胜:  

“我只道司马懿还像以前那样不敢出战,没想到丞相之计居然还真成了!”  

诸葛亮沉吟了好一会,这才有些疑惑地看向使者:  

“那司马懿,果真是被激怒了?”  

“是的。”  

诸葛亮让使者把经过细细说了一遍,然后挥了挥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