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 各有算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能提前料到。  

或者在大汉丞相的巨大压力下,非但能随时掌握关中战局,甚至还能游刃有余地指挥底下将领如何挡住纵横无敌的关大将军。  

那他可就真比大汉丞相要妖多了。  

真要如此,大汉输了这一场大战,那就是因为技不如人,也不算太冤。  

关大将军听到冯刺史这个话,脸上止不住地荡起笑意,轻捶了一下冯刺史,嗔道:  

“什么纵横无敌?莫被人听去了,那得闹笑话!”  

冯刺史哈哈一笑,手执马鞭,指着大河说道:  

“信不信,现在魏贼只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关大将军,怕不是有很多人得夜不成寐?”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关将军,“不信?那不如以关将军的名义,给对岸送个信?看看他们的反应?”  

关将军面色顿时有些古怪起来:“送过了。”  

“嗯?”  

冯刺史一愣,眨眨眼,“细君与对面的魏将打过交道了?”  

“对啊!”关将军叹了一口气,道,“就是想跟对面商量,给我让出一段河岸过河,到时一决胜负,可惜对面没答应。”  

看着关将军无可奈何的模样,冯刺史忍不住地一笑:  

“关将军威名正盛,魏贼怕是不敢答应。”  

“是没答应。”关将军撇撇嘴说道,“我本想着给他们一个半渡而击的机会,他们居然不愿意接受。”  

“如今关中的局势,对魏贼越来越不妙,他们现在怕是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冯刺史微微一笑,“看来,我也要给对面送个信了。”  

“送什么信?”  

“告诉他们,我来了。”  

“冯贼来了?”  

鲜于辅再一次接到对岸的来信后,神色突然变得极为凝重起来。  

一个关索就已经给了他不小的压力,现在再加上一个凶名赫赫的冯贼,这让鲜于辅顿感压力倍增。  

只是当他看完来信后,他又是有些惊怒不已:“欲前往风陵祭祀?什么意思?”  

冯贼这是特意来信告诉自己,他要前往风陵渡?  

这是…  

“欺人太甚!”  

鲜于辅按捺不住情绪,唤人牵过马匹,亲自赶往河边,果然看到对岸有一支人马,正向着南边而去。  

“将军,蜀虏有动静了,我们怎么办?”  

“立刻派人沿着河岸跟着他们。”鲜于辅面色阴沉,紧紧地盯着对岸,似乎想要把对岸看个清清楚楚。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冯贼之名,能止关中孩童夜啼。  

不过是仅仅一封信而已,居然就扰乱了自己的心思。  

“必须要弄清楚,对面究竟是不是冯贼,倘若当真是他,看他究竟要去哪里。”  

自从冯贼离开桥山后,已经几个月没有消息了。  

如果此时他出现在对岸,那也不算是太离谱。  

毕竟雁门到河东,有多少大城险关要隘?  

居然挡不住关索所领的骑军,这入他阿母的就最是离谱!  

鲜于辅在派出人马后,回到营中,又连忙写了军报,派人送往郿城。  

“冯贼终于出现了吗?”  

郿城魏军的帅营里,魏国大司马安坐在案几前,看完鲜于辅送过来的军报后。  

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讶色,但很快又恢复平静,随手把军报扔到案几旁边。  

那里,已经堆起了小山似的竹简。  

不仅仅有关中各地送过来的,还有洛阳送过来的。  

案几的角上,还有几卷叠起来的竹简,那是皇帝这些日子送过来的诏令,被单独放到一边。  

司马懿的左手放到那几卷诏令上,下意识地拍了拍,喃喃地说道:  

“冯贼真要到了河东,看来河西怕是守不住了。”  

不是他不相信鲜于辅,而是他明白一件事情:鲜于辅挡不住冯贼和关索的联手进攻。  

当年曹真的十万大军,就是被这两人联手所败。  

如今鲜于辅手里不过三万来人,那就更不可能挡得住这两人——就算是有大河为凭也挡不住。  

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一战早就输了。  

甚至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因为对方谋划之深远,行动之庞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在司马懿看来,从蜀虏进入司州的那一刻起,关中之战,就已经到了尾声。  

所以他对皇帝催他出兵的诏令,一直只当没看到。  

他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诸葛亮,而是如何在退出关中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更重要的,是在退出关中后,自己应当怎么办。  

守土失责,按魏法,那是要受重刑的。  

所以为了不让家里人受到牵连,守城的主帅往往只能殉国以明志。  

陇右丢失的时候,皇帝借张郃之死退回洛阳。  

萧关大败后,曹真重病身亡。  

凉州丢失的时候,刺史徐邈殉国而亡。  

并州丢失的时候,刺史毕轨殉国而亡。  

现在轮到关中了…  

司马懿从怀里拿出一封密信,这是刘放和孙资私下里秘密派人送过来的。  

这封密信,他夜里睡觉时都要贴身藏着。  

但见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若是风陵渡落于冯贼之手,天使怕是就更过不来了吧?”  

这些日子以来,司马懿一直希望宫里能派出天使,前来关中正式告知自己。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从别人偷偷摸摸送来的信里,去猜陛下究竟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