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2章 安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算留一些族人在这里,以防万一。”  

你怕个叼呢你怕?  

开口要掳掠长安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怕?  

冯刺史脸上笑吟吟,“轲比能首领,此时不同往日,魏贼在我眼里,不过土鸡瓦狗尔。”  

“不信你去打听打听,自我领军以来,可曾在魏贼面前吃过亏?只要你我合兵一处,有何惧哉?”  

就是因为你从来不吃亏,我才怕啊!  

轲比能看着笑意盈盈的冯刺史,心思有些复杂。  

这两三年,他可是收留了不少从西部逃过来的同族。  

凉州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他还能不清楚?  

如果说,轲比能以前还觉得凉州支持自己,仅仅是为了牵制魏人。  

那么自从知道凉州军越过大漠,准备利用阴山这个跳板,南下关中的时候,他就彻底明白过来:  

这些年凉州支援自己,十有八九就是为了现在这个关键时刻。  

不但打算是把自己这几年辛辛苦苦经营的牧地当成了后方,而且自己的部众还要出力,帮对方打下关中。  

所以他盘算了一番,觉得出力也不是不行,但要像并州一战那样,赌上自己的数万部众,那就是两说。  

关中那里,能打得下最好,洗劫了长安之后,什么损失都能补回来。  

但关中又岂是那么好打的?  

万一没打下呢?  

但不出兵也说不过去。  

毕竟这些年拿了凉州不少好处,同时为了能从凉州继续拿到好处,轲比能也没打算轻易跟对方交恶。  

毕竟还有长安呢,万一呢?  

至于出多少?  

但见轲比能伸出两根手指头:  

“冯郎君,两万,我让我的儿子普贺于领着族里两万精骑跟随南下,如何?放心,都是族里最精锐的勇士。”  

冯刺史微微皱眉:  

“首领的意思是,不打算亲自南下?”  

轲比能笑着摇了摇头:  

“冯郎君,我说过,我已经老了,估计活不了几年。我让普贺于领军南下,其实就是为了让他能多锻炼一番。”  

“冯郎君乃是人中之龙,若是普贺于能从冯郎君这里学到一些东西,对我来说,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可是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一副老当益壮的样子。  

冯刺史心里有些狐疑。  

只是他看到轲比能有些感慨的神情,确实不像是作假。  

再怎么老当益壮,终究也敌不过岁月。  

所以不放过培养自己的儿子机会,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对方隐瞒不想说的打算,冯刺史倒也能略猜得出一二。  

毕竟自己领着近六万人到达阴山,要说轲比能心里没一点半点戒备,那他也就枉称草原雄主。  

若不是凉州离阴山太远,在打下关中前,大汉根本没办法控制得住阴山。  

再加上走秦直道的话,快马只需要三天,就能从关中跑到九原。  

若是轲比能有心,关中魏军的异动应该已经被他所探知。  

所以他才有理由相信这一次汉军大概率确实是仅仅路过阴山。  

即便如此,他现在也打算是亲自守着老巢。  

都是大佬级的人物,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  

说得太明白,有时反而会让彼此面上不好看。  

冯刺史沉吟了一下,开口道:  

“既然首领这么说,那我也不勉强,不过我还要一个人。”  

“谁?”  

“若洛阿六。”  

这一回轮到轲比能皱眉。  

若洛阿六虽说是他的弟弟,但实际上所拥部众连自己女婿郁筑革建的部众都比不过,冯郎君何以会特意点名要他?  

只是他心里虽有些狐疑,嘴里却是说道:  

“就算冯郎君不说,我本就打算让他一起跟着南下。”  

冯刺史轻轻一笑:“那自是最好不过。”  

他没有狮子大开口,一定要轲比能亲自领着族里的全部战士南下。  

因为轲比能不可能答应——现在阴山这里有五万多的汉军呢!  

比轲比能所能拉出来的全部勇士可能还要多一点。  

换了冯永自己,他也怕。  

说不定他只愿意提供粮草,反正汉军真正的目的是南下,肯定不敢跟自己闹翻。  

当然,轲比能身为草原汉子,还是比较淳朴的,答应了伐贼,就没有对南下一事推三阻四。  

他很是干脆地分出至少一半兵力,让自己的儿子亲自带领,配合冯刺史。  

两位大佬的会谈算得上是比较顺利,在做出决定之后,很快分头行动起来。  

因为时间紧迫,凉州军在高阙休整了三天之后,就开始沿着黄河南岸,一路向东,最后到达九原郡的郡治五原县。  

因为那里,正是秦直道的终点,同时也是南下关中的起点。  

(注:汉时河套地区的黄河河道和现在并不一样,五原县包不包括黄河南岸不用太深究。)  

此处的大河,犹如一面镜子,从沙岩的边沿、浸水的牧场、苍翠的杨树丛中缓缓地流过去。  

平整的草原伸展出去,融化在热浪里,仿佛与天边云彩的相接。  

大军的到来,惊起了凫鸟,从芦苇丛中扑扑地振翅飞起,在涛涛的河面上空盘旋一阵,又渐渐地飞回苇丛。  

大军到达这里,冯永没有特意北渡黄河,前去北岸瞻仰昔日的汉家城池。  

他只是令人取来香烛,祭品,在大河边上摆起了香案,虔诚地拜了三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