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相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以看到魏延脸色难看,当下便指着武功水对岸骂道“魏贼奸猾,居然趁着将军出谷,前来偷袭,实是可恶!”  

魏延看他不提方才救自己之事,反而去骂魏贼,心头顿时就是一松,尴尬去了不少。  

不禁也跟咬牙骂道“若非是趁吾不备,魏贼又岂能占到便宜?”  

然后这才拱了拱手“方才多谢孟将军援手。”  

孟琰摆了摆手,笑道“我与魏将军皆是为国讨贼,何须分你我?再说了,我领军前来,亦是奉了丞相之命,将军要谢,且谢丞相。”  

前半段还好,后半段听在魏延耳里,却是让他心头有些不是滋味丞相既已派吾为前锋,却又令孟琰紧随其后,岂非是料定我会遭到此败?  

他本自觉丢了脸面,如今再这么一想,心里就更是不痛快。  

孟琰看到他脸色突然又有些不对,当下就是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哪里惹得他如此。  

两人又客套两句,便分开各自领着本部兵马,开始为后面大军的到来做准备。  

两日后,写着“诸葛”两字的大旗出现在在斜谷口,标志着汉军北伐主力的最终到来。  

一直紧盯着汉军动作的司马懿,看到汉军并没有渡过武功水的举动,反而是折向西边,上了五丈原,不禁拊掌大笑“若是诸葛亮东渡武功水,南依郡山,北靠渭水,向东而来,那他便是欲直取长安,则我等必得以死相争。”  

“如今他西上五丈原,彼之所欲,吾已知矣,又岂会让他如愿?”  

于是唤过大司马军师杜袭,再令一员猛将王双为辅,领三万精兵北渡渭水。  

司马懿这边调兵遣将,诸葛亮却是不急不徐,他先令大军以五丈原中心驻扎。  

然后又让人推着四轮车,载他来到武功水岸边,亲自观察魏营。  

如今的大汉丞相,已是老态毕露。  

不但双腿乏力,外出时需要坐四轮车,由人推着走。  

同时眼睛也已经老花。  

他举目远眺,但见对岸模模糊糊有些看不清,于是举望远镜看去。  

但见对岸魏军营寨林立,壁垒高筑,壕沟深遂,更有无数鹿角立于对岸,不禁略有吃惊“司马懿诚乃劲敌是也。如此严密营寨,若是强行攻之,怕是要耗费不少将士性命。”  

跟着过来的魏延闻言,颇有些不以为然“魏贼见我大军初至,竟不思趁我立足未稳而攻之,反是早早做出此等森严防备,此可谓胆怯耶?”  

“且我军中有工程营,其石砲可发大石,只要日夜不停,又何愁不破营寨?”  

“吾观那鹿角,皆是木制,只消用石砲发些油火,便可尽毁矣!”  

诸葛亮闻言,只是笑而不语。  

以油火攻城,冯永早在十年前就用过,司马懿岂会不明白这一点?  

…部分内容隐藏,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铅笔小说只看他挖了不少壕沟,便知有隔火之用。  

方才自己用望远镜看过了,那壁垒多以泥土版筑,即便有木头,前方亦涂有湿泥,便知其已有防火之备。  

看着对岸延绵不断的营寨,石砲再厉害,也没办法把对方营寨全部砸光啊!  

就是有取之不尽的石头,能把营寨全部砸光又如何?  

对方只消步步为营,不断地继续在后方挖出壕沟,筑起壁垒,如此反复,难道自己就要这样一步一步挪到长安城?  

真要这样做,理论上倒是行得通。  

但实际上得等到什么时候?  

再说了,兵者,危之大也。  

若是久战不下,将士必然劳累厌战,兼又是远离故里,到时只怕未至长安城下,军中士气已是低落。  

还有粮草,久战不下,蜀地粮食再多,也撑不起这么消耗啊!  

真要这样打,日旷持久不说,最后还要赌对方比自己先撑不住,实乃下策。  

故石砲确是攻城利器,但于野战,最多也就是能砸掉贼人布置在前面的障碍物和壁垒。  

想倚仗石砲摧敌,实是太过想当然。  

这些事情,自是冯永告知诸葛亮的,诸葛亮也曾推演过,所以了然于胸。  

只是魏延不知道啊,他见丞相不语,明白丞相这是不同意他所言,心头暗是不悦。  

丞相懒得看他。  

这么些年来,魏延屡次在私底下里说自己之才不能被尽用,故竟被小辈位居己上,其抱怨之意溢于言表。  

丞相又岂会不知这些事?  

他只是装作不知罢了。  

当年第一次北伐,机会对谁都是公平的。  

魏延还是被派为前锋,而冯永,却是被安排在后方运粮。  

结果呢?  

前锋攻不下襄武,运粮的却是不伤一人拿下陇关。  

前锋在襄武折损了好些将士,运粮的持危扶颠,解北伐危机于一线。  

怪谁?  

更别说萧关一战,魏延能大破十万魏贼?  

吹牛皮呢!  

所以只要自己身为大汉丞相一天,冯永就是他最看重的大汉未来栋梁。  

不管脸色不好看的魏延,诸葛亮只管让人推着四轮车,沿着武功水西岸来回查看敌情。  

东岸的动静早就惊动了一直密切注意这边的魏军,司马懿闻之,亲自带人过来查看。  

一人骑马,一人坐车,一个魏国大司马,一个大汉国丞相,就这么相遇了。  

历史的车轮,滚动至此,似乎再次回到了原本的轨道。  

几乎同一时间,两方军士皆是高声呼喊“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