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6章 敦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是西域那边有什么消息了?”  

“要不说你心思活呢,确实是张家。”  

关姬解释道,“张家的家主张恭病危,敦煌那边连夜派了人过来,你姊夫决定明日就赶过去一趟。”  

张星忆听完,下意识地就是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啃。  

关姬当面,冯永不好说她这个臭毛病。  

他敲了敲桌子,“就是通知你一声,我不在府上,还是按以前那样。再说了,敦煌离得也不远…”  

这个话有点亏心。  

因为由东向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就是一个串葫芦。  

往来虽然方便,但两地之间,相隔两千里,这还不叫远,那什么叫远?  

哪知张星忆却是没应冯刺史的胡话,突然开口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  

“让刘浑领着精骑陪着阿…姊夫同去。”  

冯永和关姬对视一眼。  

“这个事虽说急是急了些,但哪有这么严重?还用精骑陪着你姊夫前往?”  

张星忆点了点头:“是不严重,但亦不可不防。”  

“什么意思?”  

冯永皱眉。  

“张恭名著西州,敦煌胡人多有听其令。若是张恭当真有事,别说敦煌,就是凉州,只怕也有一番震动。”  

“姊夫主政凉州时日尚短,如今虽说凉州看起来平稳,但谁知道底下还有没有不轨者?”  

“让刘浑领一部精骑陪同前往,一是保护姊夫安全,更重要的,是威慑敦煌各方势力,避免产生动荡。”  

说到这里,张星忆看了一眼冯永,似乎意犹尽。  

关姬觉察到了张小四的小动作:  

“有话就说个明白,这里就我们三个,又没有外人。”  

“我是怕姊夫生气。”张星忆嘀咕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张恭在敦煌的声望太高,以前我们对敦煌少有变动。”  

“我是说万一,万一哈,万一张恭真的病逝,说不得我们正好可以加强对敦煌的控制。”  

大汉收复凉州,敦煌是张家带头举郡叛魏归汉。  

为了避免非议说是卸磨杀驴,再加上张家也一直很配合。  

所以冯永原计划是按蜀地的做法,一步一步对敦煌地方势力进行改造。  

有张家这个领头羊在,想必不用费太大功夫。  

哪知现在出了这个事情?  

张小四现在这个样子就很符合一个合格政客的表现。  

人还没死,已经在想如果死了以后应当如何利益最大化。  

冯刺史沉吟一下:“那就让刘良也跟着过去。”  

刘汉子在搞胡人方面,很有一手,或者一腿。  

特别是敦煌,大汉未曾平复凉州前,他可是呆了不少时日。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张华就已经早早守候在刺史府门口。  

冯永收拾完毕,出得门来,略加安慰了几句。  

几人便在亲卫的护卫下,翻身上马,向城外而去。  

马蹄敲在街道上,踏踏声在无人的大街上显得格外清脆。  

城外的营寨里,一千精骑在刘浑的带领下,连夜整装待发。  

在得到出发的军令之后,如同一股红色洪流,冲出寨门,轰隆隆地向着西边前行。  

萧关之战已经过去两年有余。  

凉州刺史府麾下,虽然还不能与当年的护羌校尉府的精兵强将相比,依旧没有办法大规模调动精锐之师。  

特别是铁甲骑军,赵广仍在满世界乱窜,收罗合格的战马。  

但刺史府随时出动一支小规模的精兵,已经是显得游刃有余。  

境内行军,不用担心粮草,又不用担心敌袭,这一次,就当是拉练了。  

虽然速度很快,但从武威到敦煌的路途实在是够远,这一路急赶,没有休息,也是辛苦非常。  

半个多月后,冯永等人风尘仆仆地进入敦煌城,直临张府门口,发现没有挂上白幡,这才松了一口气。  

张家的管事人得到消息,匆匆赶出来时,冯永已经在张华的陪同下,跨过大门,进入了前庭。  

“不必多礼,张校尉现在如何了?”  

冯永挥了挥手,问向正欲行礼的张家人。  

“回君侯,家主一直在等君侯前来。”  

“带路!”  

“诺。”  

连身上的尘土都没有来得及拍干净,就直接赶去见张恭。  

当冯永看到榻上皮包骨头,快要成为了一具干尸的病人时,不禁脱口而出:  

“张公何以致此?”  

若是换了他处,只怕冯永已经认不出来张恭来了。  

张恭胸口仅有微不可见的起伏,说明他仍留有一口气。  

“兄长,兄长!”  

张华看到从兄这个模样,连忙上前悲声喊道。  

张恭深陷在眼眶里的浑浊眼睛转动了一下,干瘪的嘴唇动了动。  

“兄长,你说什么?”  

张华把耳朵放到张恭的嘴边倾听。  

“我说,你滚,请君侯过来!”  

张恭的声音终于大了一些,把张华骂得脸上讪讪退了开去:  

“君侯,兄长有请。”  

冯永连忙走了过去,弯下腰,轻声说道:  

“张公,我在这里。”  

张恭看清了冯永,眼睛一亮,声音竟是大了起来:  

“君侯,你终于来了…”  

“得到张公的消息,我便一路急赶,幸好没有迟到。”  

冯永坐到榻边,握住张恭干枯的手,“冬日的时候,我还特意问过张公的情况。”  

“得知张公熬过了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