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3章 设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吴人来了,正好自己也能捞些功劳。  

若是吴人不来,那么自己也可以上奏章告田豫一状,只言他徒耗钱粮。  

想通了这一节,程喜脸上却是装出不屑的模样,哼了一声:  

“田将军,吴人何时返回,你又如何能确定?就算是返回,那经不经过成山亦是未知。”  

“若是那吴人一直不来,那将士们岂不是要一直在这里等着?你好歹也要说出个时日吧?”  

田豫点头:  

“程使君所言极是,那我等便以半月为期,若是到时吴人不至,不用程使君上奏,吾也要向陛下请罪。”  

“如此最好!”  

程喜大喜,暗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若是吴人当真不至,看吾如何向陛下上奏。  

田豫与程喜约定完毕,又以成山为中心,亲自到各个山岛的险要之处观察,布置好伏军。  

此时风急浪高,青州诸将领军布防,皆是有怨言。  

不过程喜憋着坏,一心想要在事后告状,反是再没有暗在动手脚。  

再加上田豫持有符节,故布置设伏之事,倒也再出什么意外。  

只是等了近十日,也没有见到吴人船队,青州诸将抱怨之余,又不禁嘲笑田豫,言其在空地等敌,举箩接雨之举。  

这一下,就连田彭祖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大人,若是吴人当真不来,只怕那程喜不会轻易罢休,大人还是要趁早做准备才是。”  

田豫却是斥道:  

“期限未至,你慌什么?且吾忠心为国,此番无半点私心,陛下又是明君,吾有惧之有?”  

田彭祖嗟叹,不敢再说。  

心里却是暗道:  

大人在武皇帝时,就已经是弋阳太守,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在文皇帝时持节任护乌丸校尉,为大魏守边境。  

这十几年来,立下多少功劳?  

谁知陛下把大人从幽州调至汝南也就罢了,居然是让大人重新当太守…  

现在说是让大人以太守之位督青州诸军,其实还不是信不过大人,让程喜在旁加以钳制?  

说白了,就是知大人之才,用大人之能,却不愿酬大人之功,封大人以高位。天才一住138阅读网想到这里,田彭祖心里有些忿忿不平:  

说句难听的,这简直就是把自家大人当成抹脚布,用到的时候就拿出来擦一擦,用完就丢到一旁!  

大人为大魏辛劳十数年,如今发须皆白,已到耳顺之年,却仍不过一太守…  

这算什么明君?  

只是心里不满归不满,但田彭祖知道,自家大人早年的经历,也是难以升迁的重要原因。  

因为大人早年托身于刘备,后来因祖母年老,大人只得离开刘备返乡。  

待武皇帝平定河北后,大人又常年在任城王(即曹彰)麾下。  

相比于王雄程喜等人,大人既无世族背景,又非陛下心腹,想要高位,难啊…  

正在田彭祖心有所叹的时候,忽见有探子来报:  

“禀将军,前方有军情!”  

“速讲!”  

原本一直脸色平静的田豫霍然而起。  

“前方有船队出现,只是离得尚远,看不清是不是吴人…”  

“走,去成山楼观!”  

楼观建在成山上,这些天来,海风太大,楼观不能久呆,所以田豫一直呆在军中等前方的消息。  

此时听到探子的回报,哪里还按捺得住?  

但见健步如飞,登上楼观,极目远眺。  

天公似乎也在作美,不像前些日子,一直在下雨。  

日头高悬空中,把这些日子的阴冷一扫而空。  

大风吹尽了海上的迷雾,让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海的尽头,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向成山方向驶来。  

随着船队不断地接近海岸,田豫终于能看清那高高的桅杆,还有那如同海上高楼一般的船身。  

“此确是吴国船队无疑!天下能有这等船队的,莫过于吴虏水师!”  

田豫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真是天助我也!”  

浑然不知已经被盯上的吴国船队,已经全部降下了船舤,开始准备靠岸。  

船队的统帅周贺,正意气风发地站在船头,他的身后,是巍巍如楼的船身。  

此船高大无比,可容士卒两千人,船上可跑马。  

可跑马的船,自然会有马。  

周贺听着后头船舱里传来马的嘶叫声,当下大声吩咐道:  

“待会下船时,注意先把战马安顿好,莫要出了差错!”  

“诺!”  

此行受吴王所派,前往辽东,不但得到公孙渊的承诺,而且还得到三百匹上好的战马,当真是满载而归。  

想到回去后吴王的赏赐,周贺就不禁心满意得。  

倒是副使裴潜,看着前方如同怪兽一般趴在岸边的成山,略有担忧地问道:  

“将军,此乃魏贼之地,我们真要在此休息?”  

周贺点了点头:  

“岁晚风急,将士们这些天来已是劳累不堪,需要休整一番才能前行。”  

裴潜自然知道将士们需要休息,但他仍是提醒道:  

“即便如此,何不让人先上岸侦察一番?”  

周贺哈哈一笑,说道:  

“论舟船之利,我大吴要说第二,谁敢称第一?更别说这些年来,魏贼连遭大败,自保尚且不易,何来多余兵力?”  

“此处乃是魏贼腹地,想来兵力定是空虚,有何惧焉?若是先让人侦探一番,又得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