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8章 长史(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汉街泉亭侯,凉州刺史部刺史,征西将军,假节…  

这一连串名头下来,冯刺史顿时觉得自己就是大汉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大汉封侯的人不少,领刺史的人也不少,至于领有重号将军的,也不是没有。  

但三者合一,同时还有假节权利的,目前一个也没有!  

大汉天子是个小胖子,大汉丞相是个老头子。  

除此二人,还有谁能与吾争锋?  

所以凭啥我不是最靓的仔?  

于是冯靓仔小心翼翼地问道:“当真是假节?”  

“这种事情,我能开玩笑吗?”  

张星忆没好气地回答,同时把怀里的阿虫往上颠了颠,“公文刚过来,礼器已经在路上了。”  

不管这个没给自己好脸色的女子,反正自从关大将军再次怀孕以来,她的心情就一直飘忽不定。  

冯刺史已经掩不住自己内心的狂喜之色,忍不住地“哈”地笑出声来。  

季汉开国以来,有假节权利的人,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但独自领军镇守一方的同时又有假节权利的人,也不过是关岳父和李严而已。  

也就是说,大汉的山头,不一定有假节。  

但有假节的,肯定是山头之一。  

所以说,朝廷给了冯刺史假节的权利,就算是正式承认他已经是大佬级别的人物。  

有了假节的权利,长史…爱谁来谁来!  

再怎么长,难道还能比得过自己这个最高长官?.  

冯大佬得意洋洋,瞥了面无表情的小四一眼,咳了一下,暗自告诫自己:  

要沉着,要冷静,做人不能太嚣张。  

只是正在哇哇乱叫的双双暴露了冯大佬内心的激动。  

因为她已经被自家大人的手臂箍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感受到旁边小四鄙视的目光,冯刺史连忙松开了双双,同时假装关心地问道:  

“那是谁过来当长史?”  

“原武都太守廖元俭。”  

廖化?  

这个人选实在是太出乎冯永的意料之外。  

虽然前面他也猜不出诸葛老妖会派谁过来。  

“哦?是廖叔啊,那没事了。”  

冯刺史很是轻松地说道。  

廖化本是关岳父大人的主薄,关家失势后,他是与关家仍有往来的极少数人之一。  

算得上是关姬的半个长辈。  

事实上,冯刺史与廖长史的关系也不错。  

因为廖化任武都太守时,政绩很是亮眼,其中兴汉会功不可没。  

当年后汉虞诩开凿漕运,带领武都老乡暴富。  

导致两百年后,某位老妖还专门跑去看人家老乡的坟头,还兴致勃勃地跟大汉天子八卦当地的富有。  

大汉收复陇右后,朝廷与兴汉会在武都所干的事,其实就是虞诩威力加强版。  

再配合上冯鬼王对羌胡的手段,武都这些年取得的发展,说日新月异那是一点不夸张。  

廖化本就与关家关系密切,此时再吃了这么一波政绩红利,与冯鬼王的关系,那肯定是不会差的。  

“去年我第一次回汉中时,路过武都县时,还跟廖叔买了一批粮食呢。”  

说到这里,冯刺史突然记起一事,嘀咕道:  

“下辩可是陇右粮仓啊,廖叔既然要来当凉州刺史府长史,我得提醒他带一批粮食过来…”  

官场惯例,职位履新的话,总得拉点资源过来不是?  

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到新环境当中嘛!  

粮食什么的不重要,其实我就是想要个态度…  

不信看看本刺史,到哪里不是拉着大伙一起发财?  

不过说回来,让廖化当凉州刺史府长史,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廖化与冯刺史、关大将军的关系,就足以让他能在刺史府立稳脚跟。  

资历也不是问题。  

军事才能应当不差。  

毕竟有“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张(张翼)、廖(廖化)”的评价。  

也就是说,就算提排名有先后,廖化最多也就是比王平差那么一线。  

最重要的是,廖化乃是荆州襄阳郡的豪族,是根正苗红的荆州派。  

想通了这一点,冯刺史突然觉得,诸葛老妖这一手平衡,玩得很溜啊。  

就算是在牢牢掌握着刺史府军权的关姬,在廖化面前也要喊一声叔。  

旁边的张星忆虽然不知道冯刺史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但她对自家男人的嘀咕也是很赞同:  

“想不到你与廖长史竟是所见略同,廖长史确实正押着一批粮食过来。”  

冯刺史闻言,顿时大喜,正待说话,只听得张小四突然又说了一句:  

“除了廖长史,姜维也被丞相任为凉州刺史府长史。”  

冯永原本到嘴边的话一下子就咽了回去:  

“怎么会有两个长史?”  

“丞相府不一样有留府长史与军中长史?凭什么刺史府就不能有两个?”  

张星忆没好气地说道。  

可能是觉得有些累了,她把阿虫放下来,牵着阿虫的小手向前走,一边继续说道:  

“廖长史与丞相府的蒋长史(蒋琬)一样,算是留府长史,姜维则是兼刺史府领军长史,仍驻守金城。”  

“再说了,金城郡怎么说也是属于凉州呢,名分也算是合适。”  

冯刺史看了一眼张小四:“就这?你确定?”  

“姜家怎么说也是凉州大姓,也算是为了安抚凉州人心…”  

要不是我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