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8章 重宝(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咳,四娘,这大庭广众的,不太好吧?”  

冯文和嘴里拒绝着,手却是很老实地环过张星忆的腰肢。  

没办法,上了沙场,火气太大,虽然一路有关姬相伴,但大多数时间也是要注意影响的。  

再加上这天冷,嗯,两个人挤一起暖和…  

“嘁!”张星忆狠狠地拧了一下冯永的腰间软肉,她就是看不惯这个人,胆子小得要死,还死没良心。  

还喜欢口是心非。  

“阿姊从汉中来信了,说是你回来后,就准备一下,估计要马上回一趟汉中。”  

“这次大胜后,关中曹贼只怕没有个三五年缓不过气来。凉州那边的叛乱,赵四叔就能应付。”  

“上回是走到半路就回头了,这一次想来不会再有人阻止你回去见丞相和陛下。”  

冯永闻言,有些惊讶地问道:“这么急?这大冷天的,路上肯定还会遇到下雪。阿虫和双双年纪小,赶路不方便。”  

“想什么呢?就你一个回,孩子先留在陇右,等天气暖和了,有机会再回去见陛下和皇后。”  

张星忆推了他一下,嗔道。  

“哦,这样啊。”冯永点头,“上回就说陛下和皇后想看看孩子,我还以为…”  

“冯家现在就两个孩子,金贵着呢!可舍不得。”  

张星忆说道。  

冯永听到这个话,更是惊讶,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张星忆。  

要不是知道这两娃是自己和关姬生的,光听这口气,还以为是她生的。  

张星忆却是没有注意到冯永脸上的古怪之色,只见她满脸的欣喜:  

“阿郎这满肚子的学问,能治民,能领军,能抚夷,大至家国大事,小至吃食衣用,无所不涵。”  

“也不知道阿郎是怎么长的心思,记得当初阿郎出山时也就十六,还是十七?才那般年纪,怎么就能学那么多?”  

“就阿虫一个孩子,也不知能不能把阿郎的学问传下去…”  

“哦,那肯定不行。”冯永摇头,“他能学个两成就算他厉害了。”  

“就连阿梅那样的心思,也就能学个三四成,他如何能与阿梅相比?”  

阿梅从零开始,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已经开始学微积分了。  

当然,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很多东西她肯定是不明白。  

毕竟这时代没有电,也没有化工。  

无线是暂时没那条件搞出来了,难道还搞不出个有线?  

电流嘛,不就是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  

就算现在没有磁铁,但有磁石啊。  

到时候再搞个铜线圈就差不多了。  

冯君侯现在财大气粗,费点铜算什么?  

到时候阿梅看到实物,估计一学就会。  

至于化工,那就交给学堂毕业出来的学生去搞。  

那玩意比较危险。  

后世西方在黑暗中都能摸索出来,没道理自己这个知道正确方向的领头人在,还能发展不出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那就得多生几个,这样才能不致断了传承。”  

张星忆很是贴心地提醒道。  

冯永看着张星忆那很是关心冯家传承的模样,突然忍不住地一笑。  

最后竟是哈哈大笑起来。  

“笑什么呢!”  

张星忆不满地踢了他一脚。  

“这个你放心,冯家要传下去的学问,早就被你的阿姊藏好了。”  

冯永笑得连连捶着自己前面的栏杆。  

众所周知,冯君侯早年在南乡学堂放了一个箱子,里头都是他默写下来的学问。  

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接触。  

而更全面的学问,则是他身边随身带着的一个箱子。  

听说即便是放开了让人看,若是没有他的指点,别人也看不懂,乃是真正的师门秘传之学。  

关姬有了孩子之后,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个箱子上。  

在她看来,把南乡学堂那个箱子的学问放出去,就已经是有大功德于天下。  

要不然皇家当年也不会从宫里抽了人手,放到学堂里去。  

当初刚刚退休,大汉最受读书人尊敬的向朗能给学堂题字,虽说冯君侯是挟了救马谡之恩,但皇家在里头也是有一份劝说之功。  

当然,他题字完了就被留在那里吃了几顿饭,还参观了一下学堂,然后又在新华书店看了不少书。  

最后居然不走了,留在学堂当名誉先生。  

皇家在学堂掺了一脚之后,接着就是大汉的新兴权贵与转型世家,为了快速积累底蕴,也想着沾南乡学堂的光。  

更不说那些什么新华书店、还有造纸、印刷什么的,对于读书人不知有多大的好处。  

虽然吧,那些想要垄断学问的世家大族天天诅咒冯家家主不得好死。  

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家家主在大汉境内,那是有大教化之功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不管是在教化百姓还是在教化胡夷上,都算得上是大汉第一人。  

所以冯家主母就想着…这另一箱的师门秘传之学,还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当家底吧?  

好在冯君侯不忘初心,连忙翻出一本“屠龙秘笈”,再加上后世一些军队建设思想方针,告诉她这才是真正不能示之以人的东西。  

只要后世子孙能吃透,外头那些所谓师门秘传之学,别说他们能不能学会,就是学会了,也只不过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冯家主母听到冯君侯这般说,再细看了他所给的东西,发现果然是深奥非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