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出征(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关姬的碗里。  

“谢过阿郎。”  

喜食甜食的关姬咬了一口,眼睛又眯了起来,看起来包子很是合口味。  

冯永定了定手中的筷子,这才重新夹了一个自己想要的。  

这些年来冶铁产量的不断提高,不仅对军中有利,而且还促进了新式生产工具和耕种方式的推广。  

现在新式生产工具和耕种方式在大汉已经很普及了,蜀中的粮食一直在连年增产。  

粮食多了,百姓就有能力养点家禽家畜,所以农副食品也跟着丰富起来。  

不像前些年,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糠麸是用来填肚子救命的东西,谁舍得用来喂家禽?  

关姬吃完了包子,又转过去喂阿虫,同时嘴里说道“也就是阿郎你才有资格说这话,换了别人试试?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风评是跑不掉了。”  

“百姓家里的鸡子鸭卵,那都是有用处的,谁舍得落到自己嘴里?”  

“不过啊,也幸亏了阿郎这些年来的辛苦,咱们大汉的百姓能都能吃得上饭,日子比起以前,那是好过多了。”  

蜀地百姓家中这几年来开始多养鸡鸭是事实,但百姓自己极少有机会尝到禽蛋那也是事实。  

因为他们手里的那几个禽蛋,绝大部分都是被小心地攒起来,攒够了数量就拿去抵赋税。  

这些年来,干粮需要用到禽蛋,鼓风机羽绒服等要用到禽毛,都算是关系到国家的战略物资。  

所以官府允许用禽蛋和禽毛来抵税。  

这项政策,不但让官府解决了一部分紧缺的原材料,同时百姓家里也可以多留一份口粮,乃是双赢的好政策。  

至于开养殖场这种事情,就算是冯永公开了祝鸡翁之术,蜀地也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敢碰,而且还是几家联合起来分担风险的那种。  

而像陇右这种寒冷时间太长的地方,能大规模养殖家禽,目前更是只有护羌校尉府才有这等本事。  

不然鸡瘟鸭瘟猪瘟一来,带毛的全都死翘翘。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岂是说笑的?  

一般的乡下地主老财,真敢傻大胆碰这个东西,一夜之间禽畜全死光,不说退到赤贫状态,家门没落那是必然。  

所以这些干粮鼓风机羽绒服等原材料,那是真的需要花大力气收集。  

君侯夫妇两人在谈论民生,旁边的大秘书却是别有心思。  

听到冯永说关姬的不是,大秘书心里就是高兴。  

趁着关姬转过头去喂阿虫的时机,她还偷偷地夹了一个包子放到冯永碗里,以示奖励。  

“这些年来,就连南中那等蛮夷之地,都用上了曲辕犁…”  

关姬说到这里,脸上尽是自豪的神色,照例要功歌颂德,以显示自家阿郎的不凡。  

“再不胡说!南中现在哪是什么蛮夷之地?现在不知有多少人家想要去那里开园子种甘蔗呢!快吃快吃!”  

冯永又夹了一个豆沙包,堵住她的嘴,然后又转向张星忆“吃完了就过去给你家阿姊搭把手,让你家阿姊好好吃口饭。”  

张星忆连忙应了一声,起身过去从关姬手里接过孩子的饭碗。  

张星忆在那边很是熟练地喂着阿虫,冯永在这边也小心地喂了双双一口米汤,开口问道“今年准备收上来的秋粮,确定能保证胡人部族冬日里的口粮供应么?”  

张星忆现在当真是已经融入这个家里了,即使冯永没有点名,但这话是对谁说的,几人心里听都能听出来。  

只见大秘书一边小心擦着阿虫脸上的米粒,一边不在意地回答“姊夫,论起耕种之事,除了你,这大汉之内,还有几人能比得过许二娘?”  

“在打下金城之后,她就已经带着人在大河东边开了地,专门用来种竽头。”  

在黄河边上引水种竽头而不是种主粮,因为当时对岸有曹贼。  

竽头地就算是遭到破坏,损失也不会太大。  

唯一可惜的,就是砸下去的肥料。  

因为竽头对水肥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不过对于控制着十数个草场的护羌校尉府来说,肥料是最不缺的。  

但如果能侥幸保住那片竽头地,那就是大赚了一批备荒救急的粮食。  

如今看来,许二娘当初的决定,最是正确不过。  

“许二娘已经向我保证过了,今年胡人部族过冬的口粮,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星忆把阿虫的脸擦干净了,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似乎在她眼里,这个问题还没阿虫脸上的米粒重要,  

不过不提竽头还好,一提这事,冯永就想起许勋当初向自己推荐的竽头粉干粮。  

还有对种竽头有独特情怀的大汉农业学家许二娘。  

冯永突然觉得自家婆娘说得很对,大汉百姓能吃上真正的粮食,其实也已经很幸福了。  

虽然向赵都督哭述说军粮不够,但身为独立性极强的护羌校尉,冯永真要说没有一点后手,那他就当真是白瞎了大汉丞相赋予的权利。  

粮食不够竽头凑。  

大不了在炒竽头粉干粮的时候,多放两滴牛油羊油猪油啥的,再多掺些盐巴。  

冯君侯相信,那帮大半辈子都吃不饱饭的胡人,根本尝不出这其中的区别。  

就算是有人能尝出来又如何?  

谁家的粮食还没受过点潮呢?口感稍微差了一点怎么啦?  

不想吃?  

糠麸想不想吃?  

马鞭想不想吃?  

马刀想不想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