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5章 赵马氏(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听得赵马氏的声音继续响起:  

“我马家虽迁到陇西已有三代,但祖籍终究是在扶风,且先父当年领兵镇守扶风时,也曾带着我们兄妹几人重入祖谱。”  

“只是没想到后来家兄被曹贼逼入汉中,马家亦遭贼人血洗,家兄临去前,还道马家血食唯剩蜀地一支。”  

“这几年来马家幸得贤侄厚爱,这毛料糖酒等稀罕之物,马家也算是沾了光。”  

说到后面,赵马氏的声音越发压低了下去:  

“马家的商队把这些稀罕物卖到关中,终于有机会打探到一些扶风槐里马家的消息,得知旁支散落关中。”  

“还有,先父当年镇守扶风时,北防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甚得三辅之民所爱。”  

“马家被曹贼所害,三辅有不少士吏为之叹怜。这封信里头,是马家这几年重新恢复联系的故旧名单。”  

说着,她把信递过来,重重地放到冯永手里。  

冯永心头感动,仔细收好后,对着赵马氏行了一个大礼:“永谢过伯母厚爱!”  

赵马氏再次扶起冯永:  

“马家自家兄去后,对外虽说有从兄顶着,但我知道,以从兄才智,守尚可,进则不足,领千人可,领万人却难。”  

冯永听到这里,倒是对赵马氏高看了一眼。  

毕竟马丁啉专治胃炎这个事情太过有名。  

再加上前世玩三国争霸时,自己好歹也用过马岱这个角色。  

所以他对马岱自然是有过一些了解。  

在诸葛老妖死后,马岱曾单独领军北伐,最后却败在一个没什么名声的魏将手里。  

为什么说那个魏将没有什么名声?  

因为冯永现在记不得那个魏将叫什么名字——凡是冯君侯不记得的人物,基本都是庸才凡将。  

以冯君侯现在的底气,平推这等庸才凡将那都不叫事。  

马岱能败在这等魏将手下,足以证明赵马氏的眼光确实了得。  

“而我那侄儿,年纪尚幼,不足以撑起马家。若是没有贤侄的搭手,马家没落是迟早的事。”  

赵马氏自然不知道冯永心里的嘀咕,只是继续说着,“如今若是能帮贤侄些许小忙,我们马家自然是当仁不让。”  

说到这里,她的脸上露出有些不好意思的神色,“当然,我这般做,其实也是有事欲求于贤侄。”  

冯永连忙道:“伯母但讲无妨。”  

“我听说南乡学堂那边,既然有贤侄师门流传出来的学问,又有向老先生讲儒道,甚至还有李都督授武略。”  

“故我想向贤侄求个情,只待此战一了,能否让我那个侄儿去南乡学堂求学?”  

马家的未来家主想要去南乡学堂求学?  

这是好事。  

冯永点头:“既是伯母求情,我岂有不应之理?不过是给南乡那边传个话的事。”  

“不过侄儿得先提醒伯母一声,南乡学堂规矩森严,不讲身份,只讲学问,若是犯了规矩,不拘是谁,都要受罚。”  

赵马氏得了冯永的应承,仿佛放下了重担一般松了一口气,连声道:  

“这是自然!想要求得真正的学问,就应当如此,不然岂不是对学问不敬?”  

说着,她又看了一眼冯永:“从贤侄建立南乡学堂就可知,贤侄乃是遵道重学之人。”  

我只是想挖封建地主阶级的墙角。  

冯永心里正暗自回了一句,哪在赵马氏下一句却是让他吓了一跳:  

“若是不弃,我们马家愿意出面,找一些人家,一齐出钱粮,在陇右建个学堂。”  

这世间最贵者,莫过于免费!  

冯君侯又岂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他一时间想不明白赵马氏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若是因为马家阿弟之事,伯母不须这般破费。”  

这可不是光光费钱粮的事,而是还要费人情,马家这般大出血,所图肯定甚大,冯永怎么敢当场就答应下来?  

“自然不是因为阿弟。”  

赵马氏看到冯永这模样,知道他是心有顾虑,只得解释道:  

“如今蜀中,有不少人家想要把自家子弟送入南乡学堂求学,奈何学堂收学生都是优先收南乡本地的孩子。”  

“要么就是收越巂学堂那边送过来的学生,留给外头的名额委实太少。”  

“若是这陇右学堂,也能像越巂学堂那样,每年挑些出挑的学子,送去南乡学堂那边入学,那是最好不过。”  

冯永听到这里,心里一动,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这些年来,南乡学堂与越巂学堂,给兴汉会体系输送了大量的基层管理人才。  

更让人注目的是,南乡学堂里某些天赋出众的学生,可以摆脱原有阶层,成为精英人才。  

虽然数量很少,但足以让人震惊。  

量产管理与治理人才,这百多年来基本都是世家大族才能有的资格。  

地方豪族都未必有这等资格。  

而如今的兴汉会体系,居然可以另僻捷径,用短短数年时间,把苍头黔首之后培养出来。  

换谁谁不心惊?  

心惊之后,自然会有人心动。  

虽是隐约猜到了对方的想法,但冯永仍是谨慎地回答道:  

“此事事关重大,我一人做不了主,回去以后,还得商议一番。”  

军事不决问正室,政事不决问智妃,我需要先回去问一下四娘的意见。  

“这是自然。”  

赵马氏看到冯永没有当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